李淳尝了口茶,问李茂道:“有个叫罗令则的人你还记得吗?”
李茂道:“记得,他原是舒王门下的人,年初因行为不检被逐出京城。”
“这个人现在又回来了,依旧行为不检。这些事你都不知情?”
李茂愕然,良久方道:“自回京后,我专在兵营练兵,不知外面的事。”
李淳道:“要成事,耳目必须灵通,这方面你以前做的很好,现在为何变得耳目塞听起来。”
李茂没答话,听李淳往下说。
“我知道这些事为君子所鄙视,说是鸡鸣狗盗之举,偷鸡摸狗的上不得台面。淄青的铜虎头,魏博的山南社,宣武的孙搏虎,这些行当里的名人,却无一个能站得住台面的,人皆有向上之心,这或者就是你不愿意涉足的原因。”
李茂道:“非是臣下不肯,实乃此事利弊参半,犹如一把双刃之剑,运用不慎,容易伤到自己。”
李淳道:“我不要你做我的剑,我要你做我的眼,观天之眼。做眼睛嘛顶多欺瞒自己,又怎会伤着自己?”
能拥有一双透视世情人心的眼,对任何人都是有意义的。李淳现在是皇太子,距离大唐最高权力看起来只是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路上却是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落个功亏一篑的悲惨结局,作为行路者又岂可不慎。
多一个耳目就多一成胜算,这点可以理解。
令李茂不解的是,京城中可供李淳选择使用的观世之眼很多,他为何独独选中自己?
所谓圣心难测,其主要原因是做臣子的不能怀揣恶心揣测圣意,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这种不公平的规则让许多人从启动念头的第一步开始,就已经输了。
李茂没有这样的道德包袱,他不惮于以恶心揣测圣心,但要想猜透李淳的所思所想却依旧是不可能的。
这个人的心深埋于重重黑幕之后,犹如大海之深,海面上的些许波澜完全不足以反映大海的全貌,即如李淳的言行不会映照其心一样。
李茂放弃了无意识的揣测,专心听他说下去。
“寡人绝不会学小人行为,亏待自己的眼睛。”
李淳丢下这句话后,放下茶碗走了出去。这碗经过卫士三轮检验的茶水,他统共也就喝了一口。
突吐承璀将一个鼓囊囊的包裹塞在了李茂的手里,用手轻轻地拍了拍,行前他望了眼田萁上香的佛堂,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包裹里是一沓盖有吏部和兵部印章的空白官员告身。
……
右威远军现有三千兵马,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老弱病残,可用之人不足三分之一。
进京之后,各部将领曾提议就地招募新兵充实队伍,被李茂否决了。京中禁军多招募市井小儿以壮声势,李茂看不惯这种滥竽充数。
曹州的兵固然老弱病残俱全,却都是穷苦人出身,吃的苦,懂得珍惜眼前的不易,京中的这些市井小儿又懂得什么?
李茂召集众将,议定以副使刘悟兼任训练使,判训练厅,执掌全军训练事宜。按照李茂的设想,三千军马不必全部练成精兵,只需有十分之一二可用便能交差。
三千人的十分之一,即三百人,把这三百人分批集中起来进行高标准高强度的封闭式训练,将其铸造成全军的筋骨。
一个人身体强健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身上的肌肉是多两块还是少两块,肥肉多,体态臃肿,但只要筋骨强健,内脏器官功能良好,神经系统健康,反应敏锐,就依旧是个强者。
反之一个浑身肌肉疙瘩的健美汉,若脏腑器官衰竭,筋骨脆弱,精神麻木,反应迟钝,也有可能沦为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右威远军可以容纳老弱病残,但作为核心骨干却必须严格要求,达到精锐的标准。
当初李茂规划安东军军部时,设置有七大职能机构:主参谋作战职能的参谋厅,主管军政及人事调配的判事厅,主后勤物资调配的军料院,主军纪执法的护军院,主军事审判的军法司,主军械制作的将做营和主军事训练的训练厅。
训练厅主掌全军的军事训练,设两判官主张实务,以训练使或副使监督,训练使一职一般由军使、副使等高官兼任。
刘悟之前,由常木仓担任副使,常木仓长于策划、参谋,实际经验不足,在军中威信也不足,与两名判官张盛如、梅连庆常有矛盾。
张盛如、梅连庆都是李茂当年在郓州军府讲武堂队官训练所时做副总教习时的得力助手。在李茂解职之后,主持训练过六期队官,经验丰富。
讲武堂队官训练所是经李师古同意,李茂创办的,张盛如、梅连庆皆被视为李茂的得力助手,因此李师古一死,李茂远走他乡后,二人的仕途便开始走坡路。
李茂在魏州竖起大旗招募天下英雄时,二人弃官前往投奔,被李茂委以重任,在军中主抓军事训练。
右威远军的体制仿照北衙禁军,而北衙禁军的体制既残留有十六卫的影子又有地方藩镇军的特点,十分繁复。
右威远军因是新建之军,又脱胎于安东军,体制上还是沿袭旧制,那些按规定必须设置的机构和员额也被巧妙地架空了。
刘悟出身不同,注定他比别的将领站的都高,看的都远,眼下右威远军最重要的不是扩军,而是练兵。
练兵,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在刘悟的督促下,右威远军的大练兵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李茂却又把目光投向了未来,入京之前,他要谢彪给他做一个五年人才发展规划,谢彪问他右威远军将来的角色究竟作何定位,规模保持多大时,李茂回答他说天子禁军,一要拱卫腹心之地和皇室安全,二要有能力平定地方叛乱,御外敌于国门之外,必要时还须远征黄沙,歼敌于未萌。
至于规模可大可小,能大能小,伸缩自如,拥有很好的弹性。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大量储备人才,更要紧的是培养造血功能。
据谢彪测算右威远军眼下还缺乏各类军官近百名。
天子禁军,待遇丰厚,职业高尚,想招募人才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但眼下长安城里激流暗涌,举手投足都会引起诸多猜疑误会,一动不如一静。
李茂只能告诉谢彪目下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立足挖掘自身潜力,眼睛向内看。
谢彪领会李茂的意思,不动声色地将队官训练所恢复了起来,从军中挑拣有潜力的年轻人训练储备。
目光向内,并不意味着保守懈怠,实际上在李茂的授意下,谢彪正按照李茂定下的强军目标,利用二十年在吏部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紧锣密鼓地为李茂物色强军人才。
按照大唐的军制,军事官员的铨选和使用由兵部主持,谢彪的人脉主要在吏部,接触的军官不多。
“古今那些立下盖世功勋的名将多是文人出身,我要的人才绝非单纯的勇士。”
李茂鼓励谢彪放手去甄选,他向谢彪谈了自己对军事指挥人才的要求,一共有五条:年轻,打过仗(架),出身不高,有野心,一定要识字。
按照这个要求去寻,谢彪忽然发现,自己的人才储备库里符合这一条还真不多。久经战阵的军官多已不年轻,年轻的少年郎又未曾经历过血雨火的历练;识文断字的士子多文雅懦弱没打过架,打架的街头霸王又往往不识字;出身平民的年轻人若有野心的都去了边镇,留在京城禁军混日子的多无远大志向,若再加上识文断字这一条,偌大的京城一时还真寻不出几个人来。
这是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谢彪激情澎湃,决定好好露一手,以证明自己没白在吏部混二十年。
右威远军想立起来尚须时日,李茂也有的是时间,但李淳要求的那只观世之眼却须马上睁开并投入使用。这个一刻也迟延不得。
打造一个忠诚高效的秘密强力组织,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代价。
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李茂一砖一瓦去建设,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挖一个成熟的组织过来,在使用中加以改造。
李茂选定的目标是铜虎头设在长安及周边的组织,即西京总管辖下的整个组织。
李师道现在已经拿到了朝廷节旄,成为名正言顺的淄青十二州统帅,李兢的日子想必一定十分难过。
铜虎头长安县管事张敬久,感念李茂对他的救命之恩,李茂离京后,对小茹多由照顾,李茂经过慎重考察,觉得此人忠义可用。
张敬久在长安多年,早已习惯了长安的生活,却厌倦了无名无分的卑微,他渴望能出人头地,挺直胸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举报错误和落后的章节,是您对库最大的帮助,库承诺所有的举报都会得到及时处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 返回书目 | 加入书签 | 打开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注册为本站会员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