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矛盾


本站公告

    多谢joyf的推荐票,太感谢啦~

    金鱼儿家的日子还是这年上才渐渐好起来的,之前虽不至于佃田卖地典儿卖女,可吃喝都顾不上,哪里还能有旁的想头。dm

    不过顾三小是个有正经主意的,也是个颇有能耐的。

    没本事做旁的,就靠着祖辈的传习,再加上自己的深耕钻研,硬是把庄稼地里的那些个名堂全都烂熟于胸,成了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庄稼把式。

    尤其是这两年,南乡县的九佬十八匠聚会的时候,更是坐稳了“堂匠”的第一把交椅。

    虽则辛苦异常,日复一日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免不了风吹雨淋日头晒,可到底这个家算是撑起来了。而且自打生计有着,更是一鼓作气的攒起了束?银子。

    有手艺傍身,顾三小也不完全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户,倒是常有机会能在人群中走动了。因着不识字,连书契都看不懂,很是吃过亏,虽然当时只能鼻子一捏只能自认倒霉,可心里却是发了愿的。就是束紧了裤腰带,也要叫孩子们念书识字。

    因此金鱼儿的三个弟兄,甚至三姐顾锦鲤都是念过书的。

    虽然金鱼儿一直都知道这不是她所能想的事儿,可到底还是羡慕的。

    自打能过来碓房,她就会趁着无人的时候洗净擦干布着薄茧的小手,小心翼翼的踮着脚沿着碑上的笔画描了又描。虽然知道这都是字,并不知道都是什么字,却也足够叫她欢喜雀跃的了。

    萧飒早就想把识字当做突破口了,怎奈她自己到了这儿就成了半盲,碑上的字只认得几个,哪里还教的起金鱼儿。

    倒是益柔也想教金鱼儿识字,不识字又如何明理!

    虽说她也曾见过有些人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也锻造出了大智慧,可这样的人世上又能有几个的。更何况金鱼儿情况特殊,是更需要明理明礼的。

    奈何金鱼儿多年来一直油盐不进充耳不闻,还是到了去年春上,才渐渐能听进一句半句的。

    算算到如今恰好一年半的光景,金鱼儿已是认得将近百来个字儿了,而且都已是能一笔不错的写出来了。

    只是这是金鱼儿的秘密,就算睡着了都咬着牙不会说出口的秘密。

    满家里头,别说一屋住着的三姐顾锦鲤了,就是同她最亲近的三弟顾金宝、大侄子顾远都不晓得。

    ……

    深秋时节,天亮的已是晚了。再加上顾家坝坐落在浅山丘陵地带,黎明的空气中总是浮着一层淡淡的雾霭。

    若是心情好,还会觉着云山雾绕的很是好看,像传说中的仙境似的。可若是心情不佳,那心里头也就越发的不敞亮了。

    所以等到金鱼儿的大侄子顾远提着漆桶背着背笼投资,披着一层薄雾,连蹦带跳的送了早饭过来时,蒋氏已是等的心焦了。

    老远听到顾远雀崽子似的声音儿,忙直起了身子,又推了推金鱼儿,叫她趁热先吃早饭。

    金鱼儿下意识的就要推让,蒋氏已经唤过顾远说话了。

    蒋氏的人虽在这,可一颗心早就飞回家去了。好容易盼来了顾远,忙问他堂弟学有没有起床,奶奶做什么好吃的了,三姑有没有穿红绿衣裳。

    顾远早就对散落在碓房周遭的核桃树板栗树心心念念了,知道要过来送饭的时候甚至还未雨绸缪悄悄拖了个背笼出来,免得到时候满地的核桃栗子带不回去。

    顾家坝三面环山,而且这连绵的群山都是富山,山上物产极为丰厚,飞禽走兽、水果干果、卖的上价的药材遍地都是,板栗核桃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什。

    只是他年岁尚小,自来还未进过山,所以碓房外的这一片果树在她心里已是不得了的所在了。

    不过小家伙一向都还挺乐意亲戚这个二婶的,毕竟年纪虽小,可在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都是精怪乖觉的,最会的就是鉴貌辨色。旁的或许还领会不到,可但凡二婶给堂弟买了什么好吃的,自己和妹妹顾静也会有一份,他却是知道的。还有和堂弟打架了,二婶也从来不会打他,比小扁头家那个总是打的他哭爹喊娘的婶子不知要好多少的。所以即便再眼馋树上的板栗核桃,也乖巧的走过来问什么说什么。

    什么鸡还未打鸣祖父爹爹就下地啦,学正在吃早饭啦,早上起来还未见过三姑啦,祖母正在灶间忙活啦,娘去地里送饭啦……但凡知道的都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虽然早就知道陶氏肯定不会怠慢了胡媒婆去,可听说他这会子已是在家揉面炖肉点豆腐了,蒋氏面上还是不大好看。又问发了多少面炖了多少肉,大约弄明白后拍了拍顾远的屁股,嘱咐他仔细些,别被栗苞扎了满头包后,就在心里盘算了起来。

    蒋氏问话的功夫,金鱼儿已是三口两口吃的差不多了,等收了碗盛了碗苞谷糊汤递给她时,她更已是在心里头盘算的差不离了。

    就算都是公里的用度开销,没有她指手画脚眼馋心热的道理,可铜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她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

    不是因为他们还未分家,只因,公公还罢了,她家这位婆婆可是个偏心偏到肋条痛的主儿呢!

    想家去看看,可又找不到像样的借口,况且她也实在不放心把金鱼儿一人留在碓房里。

    就这么纠结到日上三竿,心里正痒痒,紧跟在金鱼儿家后头舂米的初一婶子赶了过来。

    顾家坝自老辈里传下来的规矩,平日里舂个米磨个面的,都是各家各户用草碗盛上一小撮稻麦摆在窗台上排队。轮到哪家了,就全家妇孺一齐上阵,一起挑着担子推着车过来碓房。

    一旦轮上了,就算白日里有千百桩活计要干也得腾出时间来,刚巧遇到晚上的也不会多言,没有人会拖赖偷懒。

    而夏收秋收后的两次舂米磨面,却不是排队,而是按着族谱一家一户按着长幼次序来的。

    顾家坝两百户人家,除了十几户零单的外姓人和在宗祠旁搭着草棚子的堕民外,全是清一色的顾姓人家,都是一条根上的枝枝蔓蔓。按照辈分排行来,让有了春秋的长辈们先吃上新粮,也算是顾家坝值得说道的一桩事儿了。

    金鱼家还未分家,顾三小在村子里的辈分不低,上头除了上一辈的几位堂叔族叔,就只有几家堂兄族弟,自是排在前头的。

    能尽早舂米磨面就意味着能尽早吃上新粮,不用打饥荒也不用自己舂米搓米自是好的。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毕竟刚巧是农忙时节,也不是谁家都能像金鱼儿家一样,女人们只用打下手的。所以大多数人家都是盘来算去,风风火火地挤出点子空闲来舂米磨面的。

    各家都不容易,算起来都是一家人,大多数时候也能互相体谅,可也不是就没有家长里短吵吵闹闹的时候的。

    就像陶氏和初一婶子,原本见面三分笑的妯娌二人就因为常年一前一后的挨砻挨磨,所以摩擦不断。

    虽然没有摆到明面上,可但凡进了碓房,初一婶子再忙都会撵在后头紧赶慢催,而陶氏也习惯了在临走时把碓窝、石磨里的粮食扫的干干净净一粒不剩,就怕让初一婶子占了便宜。

    今天签约了,继续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