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四面楚歌


本站公告

    贾敬业道:“我之所以要搞传国玺就是为了此时。如今明公便可将得到传国玺的消息,遍告天下。”

    刘备大惊失色,道:“传国玺乃重宝,我们既得之,便当隐秘其事。若天下诸侯俱知此事,便要来明抢暗夺,我等应接不暇,岂不要坏事?”

    贾敬业道:“其实有志夺玉玺的也就三家,一是袁绍,二是曹操,三是孙策。明公遣人分使袁、孙两家。俱说明公得到玉玺,不敢私匿,欲将玉玺献上,只因曹操势大,欲来抢夺徐州,不便出献。”

    “若二家能亲提一旅,平灭曹操。虽明公亦当鞍前马后,执鞭随蹬,何况玉玺乎?如此袁、孙二家喜得玉玺,必将与曹操为敌。我们便可从中挑拨离间,坐观成败。”

    刘备道:“曹操知玉玺在我处必亲来抢夺,何以迎敌?”

    贾敬业道:“曹操领内不稳,不会来。如今袁术方死,淮南民心未稳,未有归属。曹操必恐孙策夺得淮南,北向与他争夺中原。必将调兵遣将,或德抚或力征,平定淮南民变,铲除袁术余党,安抚淮南人心。”

    “且他初平吕布,兵士将息未久,疲劳未复,不宜大举出兵。所以他在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动作,明公大可放心。若我挑得孙、袁二家与曹操为敌,曹操应接不暇,如何还能亲来。”

    “若明公仍不放心,我来时从宛城过,说得张绣抗曹,现可差人联络张绣,令他摆出攻伐许都的姿态,曹操便不敢轻举妄动了。”

    刘备点头道:“敬业之策甚妙。”

    徐庶道:“袁、孙二家手下均有不少智谋之士,恐此计被人识破不得而行。”

    贾敬业道:“袁绍处可再加以郑康成手书。袁绍手下四大谋士田丰、沮授、审配、郭图。此四人分成两党,各不相和。其中田、沮二人一党,料事如神。”

    “但只要田、沮二人赞成之事,郭、审二人必反对之,因此他们的军议和吵架大会没什么区别。袁绍见谋臣打个二比二平,而自己想得玉玺,想听郑玄的话,如此一来就变成了三比二,袁绍必会出兵。”

    “至于孙策,他本身就想出兵以曹操争中原,苦无良机耳,如今又能重得玉玺,何乐而不为?”

    徐庶点头道:“敬业之谋我不及也。”

    刘备笑道:“呵呵,就照敬业之策行事。公祐你可出使袁绍,宪和你可出使孙策。你二人陈说时,需极其哀恳,细说不能立即献上玉玺之情由,约以灭曹之后再行出献。”

    孙乾、简雍二人同声应道:“明公放心,我等理会得。”

    次日,刘备亲至郑玄处肯求书信。

    刘备原为徐州牧时对郑玄甚是礼敬,郑玄见到刘备时很是高兴,闻言之后,欣然同意,作书一封,交与刘备。

    刘备得书之后,便交与孙乾。孙乾不敢耽误,立即出城,取路直奔邺郡而来。

    这日孙乾来到邺城,见到袁绍,献上书信,

    袁绍看了郑玄书信,再听得孙乾这番话,喜形于色,道:“玄德攻灭我弟,我本不当相助。但既有郑尚书之命,公祐又以大义见责,我不敢不往救。”

    田丰道:“明公勿听,此刘备之计,欲诱我出兵,他好坐观成败。”

    袁绍问道:“不知元皓有何高见?”

    田丰道:“明公方平定公孙,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先遣人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称曹操隔我王路,然后提兵屯黎阳。更于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扎边境。三年之中,大事可定。”

    袁绍恨不得今日出兵,明日便杀了曹操,后日就得到玉玺,一听要三年,眉头一皱,低头沉思。

    审配素与田丰不和,见袁绍神色如此,心中喜悦,忙道:“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何必要迁延日月?”

    袁绍大喜,问道:“正南有何良策?”

    沮授未待审配开口,抢先说道:“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郭图道:“非也。兵加曹操,岂曰无名?公正当及时早定大业。愿从郑尚书之言,与刘备共仗大义,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

    袁绍犹豫不定,愁眉苦脸,心道:唉!每次议事都是这样,田、沮二人一种意见,郭、审二人一种谋略,不相统一。

    四人均见识不凡,都说的有理,不知道要听谁的。

    更有甚者,四人各执一词,四种意见,就像一群苍蝇在底下嗡嗡乱叫,听起来让人不胜其烦。

    都说我四世三公,带甲百万,风光无限。怎知我议起事来,头大如斗,每每几欲晕死过去。

    四人见袁绍犹豫不决,便各使看家本领,将议事大会变成了辩论大会,你一言我一语,争锋相对,互不相让。

    这一场辩论倒也进行的有生有色,精彩异常。其中自不乏连珠妙语,经典片段,听得在场诸臣是如痴如醉,暗暗喝采。

    袁绍越听越烦,就在此时,许攸、荀谌自外而入,上前施礼,袁绍一挥手,道:“且住!”

    四人忙停止争论,袁绍对许、荀二人道:“今郑尚书有信来,令我起兵助刘备,攻曹操。刘备亦说让我攻曹,事成之后欲以传国玉玺相谢。你们说是起兵呢?还是不起兵呢?”

    许、荀二人互视一眼,又看了看郭、审二人,主意已定,同声说道:“明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

    袁绍大喜,道:“你二人所见,正合我心。我意已决,出兵助刘讨贼。”

    当下便商议兴兵。先令孙乾回复刘备,准备接应。

    一面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丑为将军,起马军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精兵三十万,望黎阳进。

    袁绍为了师出有名,采纳了郭图建议,令书记陈琳草拟檄一纸,罗列曹操罪状,号召各郡响应。

    陈琳领命之后,不假思索,洋洋千言,一挥而就。

    中细列曹操之罪,袁绍看完这篇经典骂之后,赞不绝口,当即命人将此檄遍行州郡,并于各处关津隘口张挂。

    檄传到了许都,曹操正患头风,卧病在床,找了个美女给他按摩半晌,仍是觉得头痛难忍,大声怪叫呻呤。

    正在此时,曹洪捧檄而进,道:“袁绍欲攻明公,令人作一檄,罗列明公罪状,号召天下响应。”

    曹操一举手,道:“念!”

    曹洪捧檄在手,从头至尾,念将出来。

    触目之处,尽是谩骂之词,越念越害怕,越念越小声。到后来声音细如蚊蚋,不可听闻。曹操乍听之下,毛骨悚然,冷汗直流。

    听到极其气愤之处,啊地大叫一声,手指檄欲待说话,怎料话到嘴边,便觉头昏眼花,晕了过去。

    曹洪停止诵读,边上美女忙按压曹操人中,将其救醒。

    曹操醒来之后,现轻松不少,痛疼之感竟大为消减,心中大喜,见曹洪仍傻呆呆地戳在那里,六神无主,喝道:“没叫你停下,快念!大声念!今天没吃饭咋地?”

    曹洪不敢怠慢,大声念诵。

    全念完,曹操一跃而起,翻身下床,大声叫道:“不疼了!我的头不疼了。好啊,真好章,居然还能治头风!这篇章是何人所作?”

    曹洪道:“听闻是陈琳之笔。”

    曹操笑道:“哈哈,有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笔虽佳,奈何袁绍武略不足啊。传若、奉孝等人来见我。”

    众谋士闻得曹丞相相召,不敢怠慢,赶至相府。

    曹操待众人来齐,便道:“如今袁绍兴马步军兵三十万,欲以我为敌,不知诸位有何良策退敌?”

    就在此时,左右来报:“孔融有急事欲求见丞相。”曹操眉关一锁,手一挥,道:“传!”

    孔融来至近前,行礼已毕,道:“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

    曹操目视荀彧,荀彧会意,道:“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

    孔融道:“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颜良、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怎能说袁绍无用之人?”

    荀彧笑道:“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孔融辩他不过,默然无语。

    曹操笑道:“皆不出荀若所料。”

    正欲分派军马,忽见李典急急忙忙的闯进殿来,抢至近前跪好,道:“江东孙策趁夜袭城,攻克庐江。现在城中调集军马,整军备战,欲夺寿春。谦恐诸将不任其事,特令我星夜前来求救,还请明公早作准备。”

    原来袁术死后,其侄袁胤扶着灵柩带着袁术家小,奔庐江投奔太守徐璆,徐璆贪图富贵,背主求荣,将袁术全家杀害。

    得了假玉玺,不辩真伪,亲赴许都献与曹操。

    曹操大喜,封徐璆为庐江太守,仍令他守庐江。待曹操得知真玉玺在刘备处时,虽很是气愤,却也没有削夺徐璆的官职。

    徐璆仗着卖主求荣保住了太守之位,在庐江作威作福,疏于防患。

    孙策一统江东之后,本就不欲老死是乡,偏安一隅。久欲效法项羽,率八千东吴子弟,横行中原,只是一时未逢良机。

    简雍出使江东,用他的三寸之舌,煽动孙策抗曹,并与玉玺为利诱之。孙策一听大喜,不顾张昭、张纮等大臣反对,决意出兵。

    周瑜以曹操势大难胜,献策先取庐江,敲山震虎,观曹操动静,是战是和,可从容应对。

    孙策深以为然,趁徐璆不得民心,疏于防患之际,率众夜袭庐江,徐璆只一合便被太史慈挑于马下,孙策十分轻易的占了城池。寿春太守乐进闻报大惊,命李典星夜赶回许都求救。

    曹操闻言愣在当场,失声道:“什么?”

    正欲让群臣商议其事,又见于禁冒冒失失的闯将进来,曹操不待他跪好,便道:“则何故如此慌张?”

    于禁道:“宛城张绣用贾诩之计,诈做我军,趁夜袭了襄城。”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