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赵惟吉连口头宣传都已然不满足了,他还让报纸将整个使团所有的资料都记述了一份,上面有每个使团成员的姓名,年龄,官制,甚至有身高体重以及相貌特征描写。
在做足了使团的文章以后,大宋朝廷又开始了新的动作,赵惟吉命令寇准将朝廷中文笔好的大臣们统统都召集在一起,然后开始大量的写悼念萧太后的檄文。
这些文臣们都是经历过科举的精英,虽然对于萧太后的生平不是太熟悉,但是有着朝廷情报人员提供的关于萧太后的事迹,他们也都很容易便炮制出了一篇篇读上去十分感人的檄文。
总之整个大宋上下搞的不像辽国死了太后,倒是向本国的太后新丧一般。搞的大宋真正的两宫太后,郭氏以及赵惟吉的母亲王氏还专程把赵惟吉找来训诫了一番,意思是我们还没死,不要咒我们。
不过两宫太后骂归骂,赵惟吉的这宣扬依然没停。
其实整个大宋对于这件事情不明白的人还不止两宫太后而已,不满赵惟吉为了邻国,甚至是帝国的太后大肆告悼念。
但是真正在执行这件事情的朝廷高层们都明白为何皇帝一定要将这件事情搞的是大张旗鼓。
因为从现在辽国政坛的矛盾来看,在萧太后去世之后,即将真正意义上亲政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其实是想借助萧太后的去世来淡化她那一派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固然耶律隆绪承认萧太后以及韩德让这一派的执政方略对于辽国来说是正确的,但是毕竟那并不是出于他这个皇帝之手。
他如果要想在辽朝历史上留有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的话,那就必须在亲政以后迅速淡化萧太后一派在朝中的印记,然后将那些正确的政策加上自己的东西留上自己的印记。
而现在赵惟吉这么大张旗鼓的悼念萧太后,为的就是告诉耶律隆绪,你们大辽最有影响力的那个人非萧太后莫属,即便她去世了,她的影响力依然存在,而且远播领邦。
果不其然,当大宋要派遣师团入辽吊唁这一消息传到辽国以后,听到这一消息的辽圣宗不自主的就皱起了眉头。
“宋要遣使来吊唁母后?”看着手中拿封据说是宋朝皇帝亲笔信的信件,耶律隆绪有些不太自然。
就像之前在大宋内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此时的辽圣宗的心中与那些人有着相同的感觉。
对于手中的这封信的真伪其实并不需要做过多的研究,即便这封信不是赵惟吉亲自所写但是信尾部有大宋玉玺所盖的章是不会有假的。
既然信不会有假,那么这件事情便应该是真的了。但是事如果是真的的话,宋朝派人过来吊唁到底真实目的是什么呢?是否真的就像是宋朝宣称的那样尽是出于对萧太后伟大的人生的尊敬呢?
说实在话辽圣宗耶律隆绪现在也想不出其他的能够合理解释宋朝为何要派人来吊唁萧太后。
不是辽圣宗不够聪明猜不到宋朝打的是什么主意,实在是因为朝政长期由萧太后与韩德让把控,辽圣宗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情报来分析现在的情况。
他只知道萧齐这个萧太后的外甥他的表弟在之前的大战中降了宋朝,但是对于萧齐这个人到底给宋朝带去了什么他实在是不太清楚。
不过另外两个人则对于萧齐这个人就十分的了解了,这两个人便是韩德让与耶律莫,就在辽圣宗得到宋朝将要遣使吊唁的消息的同时,这二人也基本上在同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
相比较辽圣宗的眉头紧锁,这二人则更加痛苦,他们可清楚的知道,这萧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仅将辽[***]事上的特点都告诉了宋朝,政治上的格局也应该没有隐瞒。
要知道由于辽[***]政极为紧密的关系,所有的辽国高层基本上都是军人出身。而这萧齐当初是被耶律莫当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的,自然除了军事上政治上的培养也必不可少。
“恩师,莫识人不当啊。”当宋朝派人吊唁的消息被传来的时候耶律莫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萧齐的影子。
其实对于萧齐叛变的真正原因,在彻底的丢失了燕云以后,也被耶律莫查了出来。关于军中的那一场争执与内讧的前因后果并没有能够被耶律虎骨瞒的密不透风。
最终耶律莫还是利用他比耶律虎骨在军中更强大的掌控力以及自身的权力将这件事情的整个前因后果都调查的一清二楚。
但是即便是这样了,耶律莫还是没法还萧齐一个清白,因为由于赵灵儿使得离间计使得萧齐在事情真相被查明之前就已经在整个辽国成为公敌了。
所以这个时候即便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真相,耶律莫还是只能任由萧齐成为了宋朝的臣子。
“不管你的事,现在他与你是各为其主,他要在宋获得地位和财富的话必然就得尽心尽力。”对于这件事情韩德让还是比较能够看得看的,既然萧齐的出走是由于自己这里犯下错误造成的,那么这报应便得自己来承受了。
“那么恩师,现在对于宋的这支吊唁队伍我们该怎么办?”
韩德让摇了摇头:“现在不是我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对于宋的这支队伍该怎么办现在得皇上说了算。别忘了皇上已经正式亲政了。”
这时耶律莫才反应过来,由于萧太后的去世,这位已经年近四十的皇帝终于能够亲政了。
“那么只能寄希望与陛下能够看穿宋朝派这支队伍前来到底是吊唁还是做别的事了。”
这位辽国皇帝能看穿宋的阴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他的心中他与萧太后一派的矛盾是很隐秘的。
在整个辽国上下除了极个别的高层以外其他人根本都无法察觉到这样隐秘的矛盾,因为在萧太后去世之前,辽圣宗耶律隆绪表现的实在是太乖了。
换做任何一个皇帝,在到底亲政年纪以后迟迟不能亲政的话早就做出一些能够帮助自己早曰掌握权力的举动了。
但是耶律隆绪没有,他硬生生的忍了二十几年,最后是靠着把萧太后熬死才终于掌握了抢回自己权力的主动权。
所以在外人看来这二人之间应该不存在任何的矛盾,但是韩德让知道这种矛盾其实已经有些不可调和了,萧太后是在太过于强势了,她凭借自己自身超绝的能力以及破例将这矛盾压制的无法爆发。
不过在韩德让看来,这种压制其实是有些太过了,甚至是有些不顾身后,以韩德让对萧太后的了解,她有些想在她有生之年便将整个辽国打造成一个能够延续万世的超级帝国。
这种野心使得萧绰一直将权力紧紧的握在自己手上,在自己的孩子早已成年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将权力归还。
这样一种强权固然将自己的理念很好的在辽国上下关注了进去,但是也给她亲密的战友韩德让留下了巨大的祸患。
这祸患便是当萧太后去世以后,辽圣宗真正的亲政之时,他开始了自己计划。由于亲政时间实在是太晚了,辽圣宗必须在短时间内为这个国家打上自己的印记。
而这么做的最简单的方式便是现将萧太后所留下的人给清洗掉是最快的,于是在辽圣宗亲政了以后,当初一些属于萧太后一脉的人之中那些边缘人物首先便成为了辽圣宗的动刀对象,找了个茬被清除出了辽国朝廷。
然后辽圣宗又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但是以前与萧太后有些罅隙得不到重用的人重新进入了朝廷,充斥到那些空出来了的岗位。
辽圣宗的这一系列举动当然没有逃过韩德让的眼睛,但是韩德让对此并没有任何的表示,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在为萧绰生前的压制在还债。
好在皇帝虽然在清理萧太后一脉的人,但是主要的政策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这也让韩德让就此放下心来,任由皇帝进行换血。
但是现在事情发生变数了,由于宋朝吊唁队伍的到来,必然要将已经开始消退的萧太后的影响力再度拉到最高点。
因为一个一直以来的敌国为了这么一个人居然派出队伍前来吊唁的话,那便证明了这个人到底有多么的伟大,这样伟大的一个人其影响力必然在其死后也不应该有丝毫的减弱。
这样一来皇帝对于萧太后一派之人在换血的时候便会遭受到更多的抵制,因为这样一个伟人是不应该犯错的,既然她不应该犯错那么她的用人必然也就是正确的,这样一推导的话,皇帝便没有理由换这些正确的人了。
这样一来,好容易亲政了的皇帝必然便会再次回到萧太后的阴影之下,这是皇帝所不愿意的。
正是看到了这些以后,韩德让与耶律莫才十分的担心,不知道皇帝到底能不能看得出宋朝其次遣使前来背后蕴藏的阴谋。(未完待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