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活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我已经习惯了代州的生活了。感谢你为代州将士所送来的棉衣。大家都说这东西非常有帮助。你所送来的新茶我也喝了,在着寒冷的冬天里感到了无比的温暖。我这里一切都好,除刚到这时所遇到的契丹奇袭之外再没有遇到别的战争了。平安勿念。
此外元敬向他妹妹问好,让小花不用担心他哥。元敬现在每天被信叔以及延昭操练着,进步异常神速。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他一定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的。
就此搁笔,愿卿平安,健康,生意兴隆。
来自北地的赵惟吉”
……
不知不觉,赵惟吉已经在代州生活了两月有余了。他已经基本的熟悉了军中的事物,与杨延昭一起成为了镇守代州的将领。杨业更多的时候是在雁门关,代州城基本就是又杨延昭与赵惟吉操持着。
李二由于之前的表现,受到了杨延昭的赏识。每天接受着杨延昭与赵信的轮番操练,基本脱了一层皮。也让赵惟吉领略到了,原来东方也有斯巴达式的训练。但是基本把这些训练都支撑下来的李二进步也非常迅速,武艺上已经不下于一般将领了,只是经验上还欠缺一些而已。
此外,由于李二已经开始出人头地了,也就不能叫李二那么二的名字了。赵惟吉给他起了个名叫继光,字元敬。皆是取自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名、字,希望他能如戚继光一样扫除夷狄。
还有就是由于棉花制品的发掘,赵光义被冠了一个盛世明君,祥瑞护佑。赵光义也就坡下驴,开始了棉花的推广。得知此事的赵惟吉自然也没放过赵光义,立马去折向他讨要第一批棉衣。考虑到代州,雁门关的重要性,赵光义也就没有推诿。于是这里的士兵成为了第一批棉衣的受益人。
逐渐的适应了军中生活的赵惟吉也开始发现宋朝军队存在的问题了。
首先是从宋朝开始,中国的士兵开始从业余向职业转变了。原本除了少量边防军以外,中原王朝的士兵一般都是半农半军的业余士兵,平时务农,闲时操练,战时当兵。宋朝开始,一旦被招募到军中,便成为职业军人,平时待在军营中训练,战时参战。不在务农了,全由国家养着。
但是,这职业军队却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后来宋朝有一句话叫做树起招兵旗自由吃粮人。军队变成了赈灾的工具,一旦有灾荒发生,朝廷便招兵,以防止农民被逼无路的起义。虽然现在的军队还没到达那个地步,但是兵源的繁杂以初见端倪。
二是,好像这些宋朝将领至今未适应职业军带来的变化,他们并没有有效的练军方法。古来兵书随多,但是大多数是战略,战术意义上的,具体训练真没怎么提到。短时间训练军队的方法这些将领倒是掌握了,但是长时间适应职业军人的方式还没有。
其次是,从宋太宗开始,军队施行了更戍法,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据远近不同,以一到三年为期,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出戍边远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更戍军冠以屯驻、驻泊、就粮等名目。
屯驻为正常更戍,大多派往内地州、府,属当地方长官知州、知府管辖,带有朝廷派驻地方治安部队性质。更戍到边防地区的禁军则属驻泊,具有朝廷派往边境地区的边防军性质。执行屯驻和驻泊任务的禁军,更戍期间,家属不得随行,期满得回原驻地。
这样一来彻底搞乱了训练和指挥的正常进行,训练永远要从头来过,将官永远搞不清士兵。
最后就是,宋朝是步兵为主,步兵打骑兵永远是挨揍的份。
明白了这些以后赵惟吉与杨家将们曾有一次讨论,结果就是,只要更戍法的存在,一切都是白搭。但是由于更戍法是太祖颁布的,想废除暂时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的重点就放在了如何短时间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上面了。
这天,赵惟吉问杨延昭:“步兵对抗骑兵,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一般来说步兵很难对抗骑兵,但是如果可以用大量的弓箭兵在远程进行狙击的话,是可以延缓骑兵冲击的速度,从而对步兵抗击骑兵起到助力。”
“但是,现在的弓箭兵很难达到大量的远程狙击啊。”
“那用弩兵呢?”
“弩兵有上弹间隙的问题。”
“行,我知道了,我已经有办法短时间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了。”
回去以后的赵惟吉花了七天时间,研制出了新的元戎弩。元戎弩也就是通常称之为的诸葛连弩。但是这个时代的诸葛连弩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便是射程太短了而且力道太轻。
赵惟吉凭借着他现代物理学知识将这一连弩进行了改进,射程增加了三倍,力道增加了两倍。但是这个弩有一个缺点就是上弹不一起慢多了。
为了改进这一点,赵惟吉向杨业介绍了三段式射击的方法。这是一种后世前装滑膛枪时代为了弥补装弹速度慢而发明出来的一种战术。
把弩机部队分位三组,第一组射击第二组预备第三组装弹。通过这样的轮替,以弥补装弹慢的不足。
杨业测试了新型连弩后,大加赞赏。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弩机生产的速度过于缓慢。
对此,赵惟吉提出了装配线生产方法和零件标准化。其实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了装配线生产的方法了,兵马俑就是这么生产的。再结合着零件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以后弩机的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了。
一个月后,代州已经组织起了一只有一万两千人的弩机部队了。
“不知新型部队的效果如何。”杨延昭感叹到。
“这支新型弩机部队会在战场上取得效果的,但是这终究不是对抗骑兵的法子啊”赵惟吉说到。他心理很明确的知道,冷兵器时代骑兵一直是近乎于无敌的作战单位。骑兵的作用甚至持续到热兵器时代的初期,知道重机枪的产生,骑兵才正式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时传令兵带来了杨业的命令,要求去雁门关开会,好像关外侦查到一只契丹部队正在挺进中。
“大家都来齐了。我们接到报告,一支大概有两万人契丹骑兵正在像关内挺进。我准备试验一下新的部队的威力。大家看怎样?”坐在主位的杨业说道。
“我觉得没问题。”杨延昭接话道。“但是具体操作还是询问一下安定郡公为好,毕竟这支部队几乎是他一手组建的。”
“安定郡公你怎么看?”杨业转向了赵惟吉问道。
赵惟吉思索了片刻说道:“新部队出战当然没问题,但是我需要其他部队的配合。”
“配合没问题,郡公请将。”旁边的大郎杨延平说道。
“我需要五千步兵,居中以正面抵挡契丹骑兵。”
“五千就够了么?”杨二郎问道。
“五千够了。”赵惟吉接着说道:“然后将弩机部队分成两拨布置于步兵两侧用以狙击地方骑兵。还有就是再用四千骑兵布置在弩兵身后。一旦契丹骑兵接近或者箭矢耗尽,弩兵立刻后撤,骑兵从两翼包抄上去,步兵正面迎击。”
宋军这边按照赵惟吉的布置很快做出了行动。
当契丹军队接近是,宋军已经列好整形准备迎击了。很快契丹军队便发起了冲击,但是迎击他们的是比以前所遭受到的弓箭阻挡猛烈三倍的箭雨。而且是在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外就遭到了箭雨的袭击。
宋军这边由于使用了连弩和三段式射击,在箭矢还没有耗尽之前几乎是没有间歇的发射。况且布置在两翼的弩兵并没有平行站位,而是形成了一定的夹角。这样箭雨就形成了一定的交叉火力。契丹骑兵苦不堪言。
还没有冲出去多久,契丹骑兵已经减员高达五分之一。而且冲击速度明显下降了许多。
而宋军步兵也乘着箭雨的掩护向前推进着,不断地压缩着骑兵的冲刺空间。就在宋军这边箭矢基本耗尽之时。弩兵身后的骑兵迅速向契丹两翼包抄而来。
一贯以驰突著称的契丹铁骑突然被人控制了机动力,战斗力锐减。而这次行动的契丹指挥者耶律英机也立刻明白了这仗没法打了,立刻率领部队撤退。
宋军看契丹骑兵撤退以后只是稍作了追击便停止了。
赵惟吉组建的新型部队在处子战中便赢得了成功,他自然很高兴。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活跃也引起了另外两人的兴趣。
……
汴梁皇宫中。
“陛下,这是代州送来的战报。”
“我真是老了,看人越来越不准了,没想到这小子才去代州三个月就在两场战斗中取得那么大的成绩,虽然不是什么大战,但是也够出乎我的意料了。”
“那陛下,要不?”
“先不用,我到要看看这小子还有什么我所不知道的能耐。”
另一边辽南京辽兴军节度使韩德让的府中。
“没想到宋那边还能出这种能人。但是这种战法也有缺陷。并不是对付我大辽骑兵的最好方法。”一青年看了雁门关最新的战报后这样评价道。
“耶律莫,你看到之前我之前看的书放在哪了吗?”
“回将军,我帮您放回书架上了,第二层左数第三格的第五本。”
“好的,我找到了。”
赵惟吉并不知道这一内一外的关注会带来怎样的未来,此时他已经开始鼓捣新的东西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