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小旗的死,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朝中传开,又从朝堂传至民间。各种流言汇聚,真假掺杂,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兴宁伯府和伯府的主人,一步步被推到风口浪尖。
某一等伯-恃-强-凌-弱,逼-迫-军卒。
某伯爷居功自傲,连魏国公府也不放在眼里。
某靖难功臣年少成名,却不走正路,同宦-官-锦衣卫勾结,迫害清流。
更有甚者,言某伯爷欺师灭祖,身为佛僧之徒,却蔑称佛经无用,罪大恶极,死后必下十八层地狱。
住在会同馆里,等候天子召见的兀良哈头目乞列,也听到了类似传言。
传言中,孟清和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貌似忠厚实则奸佞的代表。
总结起来就一句:“奸佞之徒,人人得而诛之”。
“混账!竟敢如此中伤伯爷?!”
传播流言的还是鸿胪寺列班,乞列该顿时怒了。
自孟清和镇守大宁,朵颜三卫的生活水平便扶摇直上,大踏步向前飞跃。
有边民提供的牧草和边军中的医户,漫长冬季不再难熬,牛羊数量翻倍也不必担心饿死病死。
从大宁互市换来的盐巴和茶叶,转手同鞑靼瓦剌各部交易,成倍的利润,足够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整个部落都因此受益。
如今的兀良哈,尤其是同兴宁伯建立的友好关系的部落,已经成为了草原部落羡慕的对象。壮汉们坚信,兴宁伯在,他们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兴宁伯倒了,躺在帐篷里数钱的生活便会一去不复返,再寻不着。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朱权就藩大宁,兀良哈的生活也比鞑靼瓦剌优越。同如今相比,仍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孟清和能为兀良哈带来巨大的好处,壮汉们自然坚定的站在孟清和一边。
“谁敢同伯爷作对,就是同兀良哈过不去!”
几个月前,大宁都指挥使朱旺被京城空降的杨兴替代,上任伊始就小动作不断。新设立的布政使司衙门表面老实,暗地里却动作频频,对大宁互市的一系列规则很是不满,尤其是掌管互市税收的课税司,大有派人取代之意。
消息传出,留在大宁的丁千户尚未做出反应,大宁都司也被杨兴压制,朵颜三卫瞬间炸了。
蒙古壮汉们以其独有的方式,给立足未稳就想挖墙角的大宁布政使司上了一课。
兴宁伯不在,不代表就能为所欲为!遇上腰比水桶还粗的地头蛇,过江龙照样得蜷着!
亮爪子试试?统统砍掉!
三卫首领凑到一块商量,举手表决,不能动武,动武就是造-反。正好给对方借口进一步-插-手大宁事务。咱不动武,咱进京朝贡!
各部落头目排好次序,轮番进京贡马,见到了天子,撒泼打滚,以头抢地,往死里告状!
从洪武,建到永乐,朵颜三卫的壮汉们一直是明朝的金牌打手,在边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靖难期间,更是屡次为朱棣抛头颅洒热血,顶着弓箭和火铳冲锋陷阵。
朝廷防备三卫不驯,也给予三卫各种优待。
历史上,整个大宁都曾是三卫的牧场,孟清和横空出世,牧场没了,三卫获取的财富却是翻番。
“两个三个告不赢,整个兀良哈都不满,朝廷定不能等闲视之!”
乞列该是第三批进京的,先前两批朝贡队伍打下不错的基础,已有中官和锦衣卫到大宁勘察情况。北京巡按御史和监察御史都吃了挂落,北京六部也没能幸免。
大宁布政使司敢对课税司动手,是动了皇帝的钱袋子!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听之任之?
中官和锦衣卫回京之后,皇帝的敕令立即下达,六部天官以下都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天官们很是憋屈,一口老血涌到了嗓子眼,大宁都指挥使换人,布政使司设立,都是南京六部得好处,出了岔子却是自己被问责,这叫什么事!
以资格最老的户部尚书为首,北京行部纷纷上疏天子,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总结为一句话:“陛下,臣冤枉啊!最该被-抽-的是南京六部那帮-孙-子,不是臣啊!”
在兀良哈和北京行部的联手打压下,大宁布政使司还没真正抖起来,就被按趴下了。大宁都指挥使杨兴被都司上下彻底架空。
都指挥同知和佥事笑里藏刀,毫不手软,除了拿着官印盖章的职能,什么都没给杨兴留下。
朱旺被张贵架空,有孟伯爷架着云彩从天而降。
杨兴站错了队伍,错估了形势,苦果只能自己尝。被人揍趴下,绝没有另一个兴宁伯能把他扶起来。
回京之后,孟清和才得知大宁城发生的种种。
天子令他居在北京,仍掌大宁事,八成是对新设的布政使司不满到了极点。可以想见,下一次殿试之后,南北六部人才充裕,大宁布政使司也会彻底大换血。对此,除了孟清和,北京行部同样乐见其成。如果能从顺天府调人,那就更好了。
不过,对现在的孟清和来说,大宁的事可以暂时放下,如何从传言中脱身才是最紧要的。
听到乞列该在会同馆-暴-揍-传闲话的鸿胪寺列班,孟清和既高兴又发愁。
高兴的是,有人帮他出了一口气。
发愁的是,传言愈演愈烈,更加无法摸清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臣,武将,勋贵,宗室,藩王,甚至是……外戚。
天子令彭城侯戍兴州,令平王就藩,却将平王世子留在京城,理由是为了朱瞻基的学业。高皇帝年间有此先例,朱高炽也曾独自留京同太孙一起读书。
汉王世子朱瞻壑也在京城。以朱瞻基年幼为借口推脱,压根说不通。
更值得注意的是,继坤宁宫之后,太医成了平王府的常客。
“平王妃病了。”
简单五个字,却让人背后窜起一丝凉意。
徐皇后病危,平王就藩,平王世子留京,平王妃病重……
如果皇后真的不治,同魏国公府有关联的小旗又被自己“逼死”,天子盛怒之下会发生什么?
孟清和不敢想象。
他只知道,皇后不治,平王必将留京城守丧。早年间,朱高炽进京祭拜高皇帝,仁孝之名极甚。皇后大丧,有心人正可借机重提此事,借群臣之言和百姓之口造势。
朱高煦宣府屯田,朱高燧在辽东开互市,始终有朝臣存在非议,认为此非王者之道。尤以经营互市的朱高燧为反例。
“强取民税,不以上国厚德感化蛮夷,反以利益驱之,有违圣人教化之道。”
此类弹劾之言一点不稀奇。
朱高煦在宣府屯田,也被朝臣蔑称为“非皇子所为,与布衣何异。”
此时,再有朱高炽的仁孝对比,即使天子不立朱高炽为皇太子,也不可能让汉王和赵王坐上这个位置。
想到这里,孟清和生生打了个机灵。
他不知道布局的人究竟是谁,但可以肯定,魏国公府,两位皇子,包括自己,都是计划中的一环。
“或许是我想多了。”
孟清和站起身,走到窗边,空气中隐隐飘来桂花的香气,闭上双眼,心中仍似一团乱麻。
徐皇后安然无恙,平王妃重病,平王就藩,魏国公府一直没有反应。是他真的想多了,还是背后远比他想象中的复杂?
流言传遍了京城,仍不见御史给事中上疏弹劾,若说没有人在背后出谋,打死他也不信。
“论理早该有人站出来了。”孟清和睁开眼,托着下巴,“是不是该请教一下大师?”
一直没请教道衍,不过是想看看,是否能趁乱找出背后黑手。
目前的情况,根本不可能让他如愿。
弟子有事,师父不能只在一边看热闹。不说出手帮忙,提点几句总可以吧?
反正他年轻,经验不足。请道衍帮忙理直气壮。而且,孟清和心中有个看似荒唐的猜测。
表面上看,传言的中心是他,至多牵扯上沈瑄和汉王赵王,沆瀣一气,交友不慎,奸佞之流顶天了。
实际上,封他爵位的是永乐帝,重用他的也是永乐帝。将他乃至于沈瑄等人打入奸臣之流,重用奸臣的皇帝岂非昏君?
摇摇头,这个猜测太牵强。
可往往越是不可能的答案,却会直指问题的中心。
“如果真是这样,不请教大师还真不成了。”
打定主意,孟清和立刻带上数名亲卫,出府赶往道衍的居处。
在他离开伯府的同时,几名不起眼的探子互相打了暗号,一波跟了上去,另一波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探子们自以为行事隐秘,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早有锦衣卫缀在了他们的身后。
锦衣卫北镇抚司内,杨铎亲自审讯了平王府长史,连同平王府宦官宫人的供词一起,整理之后,送入宫中。
走出刑房,一名校尉立刻上前,道:“指挥使,纪佥事遣人送回条子,点子动了。”
“恩。”杨铎擦干手上的血迹,将布巾随意丢在一边,“继续盯着,跟了这些天,该有消息了。”
“是。”校尉领命,转身离开。
锦衣卫千户李实颇受杨铎赏识,忍不住开口道:“京中传成这样,现在才动,兴宁伯倒真沉得住气。”
话落,后颈突然一冷。
“李千户,”杨铎轻笑,笑意却未达眼底,“祸从口出。”
李实瞬间大汗淋漓,忙道:“指挥,卑下再不敢了!”
杨铎没再出言,黑靴踩过染血的布巾,大红的锦衣下摆轻拂,脚步无声。
随后点出两名佥事和数名校尉同他一起进宫,都是平时得用的,唯独没有李千户。
李千户站在原地,直到杨铎的背影消失在转角,仍是一动不敢动。
北镇抚司内部有传言,杨指挥使对兴宁伯另眼相待,纪佥事也和兴宁伯交情莫逆,全因兴宁伯对纪纲有知遇之恩。
后者如何暂无定论,前者却似确有其事。
李实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突然狠狠给了自己一嘴巴,被杨指挥夸奖两句就找不着北,合该有今日之祸!
如果让杨指挥知晓,为了查案,他也在流言背后插了一脚……如果马上补救,还来得及吗?
孟清和并不知道锦衣卫北镇抚司里发生了什么,出府之后,马上听亲卫禀报,身后跟了尾巴。
孟伯爷累积数日的怒气腾的一下烧着了。
“人数多吗?”
“不足十人。”
“好,很好。”老虎不发威,当他是凯蒂猫是吧?
“伯爷?”
“抓了。”就算凯蒂猫也有爪子!
“抓……了?”
亲卫以为自己听错了。
遇到这种情况,不是该引到僻静处再动手,或是故意漏出点消息,等尾巴离开后再反跟踪?
“抓前揍一顿,揍不死就行。”孟清和咬牙,表情很是狰狞,“老子忍够了!”
亲卫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劝道:“伯爷,城里人多,动静太大。是不是出城再动手?”
现下可在“闹市区”,被众人围观,更坐实了流言中的恶名。
“就在这里,出事我担着!”
孟清和斩钉截铁,亲卫无法再劝,只能领命。
十余命大汉同时转身,盯准目标,如饿虎扑羊一般,挥舞着拳头冲了上去。
亲卫的攻击毫无预兆,不只是身份不明的探子,连盯梢的锦衣卫都遭到了池鱼之殃,没能幸免。
瞬息之间,拳头与大脚齐飞,鼻血喷洒,一个个黑眼眶和猪头新鲜出炉。
“打人了!”
人群大哗,纷纷走避。见挨揍的对象不是自己,又停脚看起了热闹。
探子们知晓自己-暴-露-了,不敢出声,只能抱头挨揍。
锦衣卫却是遭了无妄之灾,刚叫一声,“兄弟别打,自己人!”
下一秒,立刻遭受群踹。
“去-你x的自己人!”
伯爷下令,有揍无类!
这么大的动静,很快引来了五城兵马司和应天府衙役。
手持棍棒铁尺的兵卒衙役推开人群,看到混乱的中心,集体失声。
那个骑在马上的是兴宁伯?
揍人的是伯府亲卫?
挨揍的大部分眼生,一个个都被踹成了猪头,就算是熟人也认不出来。
见到五城兵马司和应天府终于来人,孟清和昂着下巴,“是本官下令揍人!”
卫卒∓mp;衙役:“……”
闹-事-行-凶,需要承认得这么利索吗?
“诸位当依法办事,本官跟诸位到应天府衙走一趟?大理寺和刑部也没问题,哪近去哪。”
卫卒∓mp;衙役:“……”
似乎哪里不对?
“别耽搁时间了,咱们这就去。”孟清和翻身下马,手递过去,“要上锁吗?”
卫卒和衙役齐刷刷的后退一步,满眼的怀疑。
一定有情况!
孟清和再上前,众人再退,就差抱-胸尖叫一声,“别过来!”
衙役们惊疑不定,孟伯爷笑得无比和善。
扫过倒在地上的一个个猪头,冷哼一声。
一直被动不还手,不是他的作风。弄不清对方要做什么,干脆将一切打乱!
闹到这个地步,某些人还能强忍着不出头?
至于和锦衣卫结怨,和杨铎通个气,一切不成问题。
“走吧。”
孟清和打定主意到应天府走一趟,必须让事情按照他制定的节奏来走。
下杀招?他不在乎!硬扛不了,干脆不接招。
敢当面扇他巴掌,他回不了手,可他有帮手!
从背后补刀,干净利落!巴掌长的匕首不顶用,必须上剔骨尖刀。
汉王和赵王马上要抵达京城,只要将此事在朝中掀开,会乱了阵脚的绝不是自己。
藏得深如何?诡计多端又如何?
乱拳打死老师傅,一样收拾了你!
孟清和打定主意,态度强硬,坚决要求衙役拿他到应天府。
堂官告假,推官苦着脸唉声叹气。
见过想方设法-逃-狱的,没见过-挟-持-衙役也要到应天府一游的,这算什么事!
“此事本官无法决断,事涉天子亲军,当上奏宫中。”
推官使了个巧劲,直接把麻烦一推。
一来一回,足够他旧疾复发,不能理事。
坤宁宫中,朱棣正抱着汉王世子朱瞻壑,一笔一划教他写字。
朱瞻壑学得开心,徐皇后却是额角直跳。
夫妻这么多年,徐皇后比任何人都了解永乐帝。
教人打仗习武,绝对没问题。
教人写字?百分百的误人子弟。误的还是自家子弟。
永乐帝正在兴头上,没法阻止。徐皇后只能暗下决心,等朱瞻壑出阁就学,一定要给他找个好点的写字师傅。翰林院里修书的监生大多写字不错,可以考虑。
帝后各怀心思,朱瞻壑却学得无比认真。
看着成功揣摩出狂草精髓的皇孙,侯显默默垂首,默念,能习天子笔墨,旁人求也求不来,对汉王世子是好事,是荣耀,哪怕写出来的都是狂草……
祖孙和乐的时光很快被中官打断。
听闻应天府的奏报,朱棣面上没有丝毫怒气,反似早有所料,“请姚少师进宫。磨了这些时日,是该有个说法了。”
朱家人护短的习性再次占据上风,事情不闹起来,他不好公开给孟清和撑腰。
孟清和挥出一记乱拳,主动把盖子掀开,躲在暗地里的老鼠早晚要见光。帮自己家孩子-抽-人,不要太符合老朱家的作风。
北京
军营大帐中,魏国公徐辉祖面容冷峻,看着跪在面前的亲卫,“张成,你跟了我多少年?”
“回国公爷,卑下已跟随国公爷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徐辉祖声音中似有怀念,“竟是这么长时间。”
“国公爷……”
“京城的事,你知道了吧?”
“国公爷,求国公爷为卑下兄弟做主!”
“作主?”徐辉祖冷笑,直接抽—出随身的匕首,扔到了张百户身前,“念在尔父之功,自-裁吧。”
“国公爷?!”张成不可置信的瞪大双眼,“卑下犯了何错?”
“何错?九族之祸!”
听闻此言,张成双眼猛的泛红,一把抓起匕首,却不是自-裁,而是指向了徐辉祖。
未及动手,已被魏国公的亲卫制服,卸了下巴和两个膀子,一路拖了下去。
徐辉祖坐在帐中,许久未言,直到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亲卫送上,才道:“张百户急病身亡,张安人殉节,其两子愿代父职,自请甘肃戍边。”
“是!”
斩草除根,张成的两个儿子,永远不会有离开北疆的机会。
处置了张成,徐辉祖上疏向天子请罪,并给徐增寿写信,他不在京城,魏国公府和武阳侯府不能再出差错。
胆敢谋算皇后,置整个徐家入险境,即使天子不动手,他也不会放过!
许久不杀人,真当他徐辉祖的刀钝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