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四、女排队长之路(7)


本站公告

    她一次次捎信给队里,恳求袁指导接她出院。***她度日如年地等待着队友们来接她。十一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来接她出院的小轿车的喇叭终于在医院门口鸣叫了……

    究竟图什么

    曹慧英这年二十四岁,是一名年轻的**员,又是很有声望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当时,“见好就收”,是一种颇为时髦的思想。像曹慧英这样的著名运动员,名誉地位,应有的都有了,身体又有伤病,正好是从“火线”上撤退的好时机。而且,在养病期间,她结识了一位年轻英俊的男朋友。什么都有了,她还图什么?可曹慧英却不想离开队伍,她苦苦地求袁伟民收下她这个“老兵”。

    当然,中国女排是需要自己的队长的。不过,重新归队之后,她练习起来已经跟往日不同。过去可以负重蹲杠铃一百三十公斤,如今蹲二十公斤就吃不消。出早操时,别的队员跑五圈,袁指导却限制她只能跑一圈。可是,她一到球场,就控制不住自己,跟着别的队员一道,一个劲地练。每当这个时候,袁伟民就过来制止她:“差不多了!别练了!”

    从心眼里,她非常感谢这位严厉而又亲切的指导。从医院出来后,也有的医生认为,她不能归队了,她的肺病如因劳累复,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人甚至劝袁伟民:“不要用她了,万一练坏了,可不得了。”袁伟民却默默地担起了这个风险。

    在曹慧英自己、袁伟民和医生的配合下,她终于闯过了这道险关。不过,她毕竟已经不是过去的“铁姑娘”了,每一个训练日,都是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度过的。在湖南郴州冬训时,当地老乡看她练完球下来那副模样,很同地对她说:“唉呀,曹慧英,你真像祥林嫂呀!”曹慧英一听,慌忙对这些老乡说:“同志,你们不能这么说,祥林嫂是旧社会逼的,我呀,是自己愿意这么练的。”她只说到这里,更多的心里话没有说出来。到一九八一年春天,她已经二十七岁了,眼看世界杯比赛就要在日本举行。她是憋着一股劲,想亲手去夺取那个金光耀眼的世界冠军的奖杯的。把最美好青春年华献给了排球运动,付出了这么多汗水和心血,连个世界冠军的影子都见不着,那实在太冤了!每天,她都拖着疲倦的身躯在熬。她要熬到中国人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那一天。

    当然,她知道自己“老”了,体力也不济了,主力得靠孙晋芳、郎平、周晓兰、陈招娣、杨希、陈亚琼众姐妹去顶了。但她也将竭尽自己的能量,为这个胜利出最后一把力。她不知多少次坦诚真挚地对队友们说:“我给你们当替补,谁累了,我就上去顶,哪怕顶几个球,半局也好呀!”在私下,她又找袁伟民表了这么个态,“指导,我当替补,可要派我大用场呀!”

    袁伟民很理解她,说:“全场不用你上了,关键时刻派你上去顶一顶就行了。”

    “王牌”替补

    她终于等到为国出力的这一天了。一九八一年深秋, 第 071 章 到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又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她们站到墙根前,教练站在离她们只有三四米远的高凳上。教练吼叫着,狠狠地将球扣杀到队员身上。球,以闪电般的速度飞袭过来,又像重磅炸弹似的在队员身上炸开。曹慧英真是尝够了这种球的苦味。退,后面是高墙;往前,球的来势那么猛烈,就是躲闪,也往往来不及。球一打到身上,腿上,立即青紫一片。队员们把这青紫一片戏称为“开花”。曹慧英知道,这是针对苏联队大力扣杀而采取的应急训练措施。她从不躲闪,沉重而快速的大圆球一次次打在她的身上。她的身上,究竟开放过多少朵这种青紫色的花儿,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