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一、中国姑娘(32)


本站公告

    当读者们读到这篇拙作时,引人瞩目的世界杯排球赛该已经结束了。***笔者写作时,尚无法预测这次世界大赛的结果。赛前,中国女排的姑娘和她们的指导都十分清醒,争夺世界冠军桂冠的道路并不平坦,赛场上将是一连串翻江倒海般的大搏斗。当然,与四年前相比,中国女排的阵容更整齐强大了,技术、战术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她们堪称世界 第 033 章 的爆竹,还在空中鸣响,我就匆匆南行,到湖南的小城——郴州,去追赶中国女排了。

    行前,听说袁伟民的爱人和孩子病了,特意去看望了她们。袁伟民的爱人郑沪英千叮万嘱,别将她们娘俩病倒的消息告诉她的丈夫。她说:“他那么忙,别让他为这些事分心。”邓若曾的爱人蔡希秦,送来一小包花生米,托我带给她的丈夫。她深地说:“他爱吃这个,带一点意思意思吧!”她的独生子,十多岁了,但身有残疾,至今没有上学,父亲不在,闹得挺厉害。小蔡几乎管不住他,心里煞是烦恼。前些天,她写信给邓若曾时,不自禁地流露了几句。她说:“我真后悔给他说这些事。你一定要告诉他,孩子现在好了,没有什么事,让他放心。”

    列车在夜色中南行。我的思绪,被这两位“排球夫人”朴素而又深的话语,深深激动。丈夫为了排球事业,南征北战,顾不了家,妻子不仅无怨,不责备,而且默默地承担着繁重的家务,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全力支持和激励丈夫努力工作……人们常说,在眼下的中国,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有所作为,多半就得有一个人做“垫背”,作出一些牺牲。这两位“排球夫人”(六十年代的排球女运动员),不正在作着这种牺牲,支持丈夫在事业上的奋斗吗?

    从她们身上,我又联想到成千上万曾为女排赶超世界水平流过汗、出过力的中国姑娘和她们的教练、领队。六十年代,我当体育记者时,曾经在许多地方亲眼目睹过女排姑娘们的冬训生活。千百个姑娘,汗水和着泥水,在中国大地上滚翻救球的壮烈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她们虽然已无缘登上世界排球运动的峰顶,但无疑都是中国女排走向世界道路上的一块块闪光的铺路石。

    不过,以往我还没有一次机会,像这次这样,与中国女排姑娘们朝夕相处。郴州,以它特有的绵绵阴雨迎接我这位北方来客。在那里,我住了二十余天,但只见到过半个晴天。无声无息的雨丝,仿佛永远也拉不断、扯不完似的。说实在的,她们的训练生活,远不如比赛场景那么好看。但从训练中,又能看到许许多多在比赛场上看不到的动人景。生活是那么单调,训练是那么艰苦,但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却心甘愿默默地忍受着……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耳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苦苦地思索着。中国女排创建近三十年了,她的成员更迭了不知多少,但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却在每一代运动员中闪闪光。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啊,那是一种伟大的爱,对我们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正是这种深沉的伟大的爱,使中国女排新老运动员们为此忘我,如此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