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职工“平均工资”深度分析报告(1)


本站公告

    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在权威网站正式布了一组数据信息: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90,比去年同期增长18。5%,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平均工资11790元,增长20。4%,城镇集体经济单位6552元,增长17。7%,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10581元,增长15。5%。

    在对全国5。9万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后得到如下结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52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30元,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

    在此之前,统计局还曾布过: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比去年同期增长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的人均工资大幅增长,远远高于物价上涨速度。事是否真的如此,且看信息布后各行业人士对此信息的态度。

    此信息一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多数人对此持质疑态度,甚至认为这是“粉饰太平”,这个数据让人感觉“不搭调”、“我的收入水平远远的低于全国增幅水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富人拉高了穷人的收入水平”,一时之间,这一组数据成为网络、报纸、杂志、电视的热点话题。

    要了解这组数据的真正意义,先要弄清楚平均工资、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大部分民众对“平均工资”的概念模糊不清。在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上关于职工平均工资是这样解释的:平均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资源。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它不仅仅包括职工的基本工资,还包括在单位获得的各种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他收入。很多质疑平均工资的人只看基本工资,不计算各种补贴、奖金,就是由于不了解平均工资的概念导致的。

    另外人们的质疑,是因为国家国家统计局并没有明确可支配收入的概念。按照传统的理解,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了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它不仅指职工个人的实际收入,而是包括每个家庭成员,里面既有家庭收入的支撑者,也包括嗷嗷待脯的婴儿,白斑斑的老人,他们都要作为平分工资收入的基数加在一起。如果按普通的三口之家来计算,未成年人并没有收入的能力,7000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遭到可疑。

    对统计数据最大的不满来自于统计方法的模糊。国家统计局在公布的信息中,除了最后的统计结果外,对其他的信息,包括调查过程、样本分布、计算方法等都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而是对此缄口不,这不仅让普通市民难以理解,更让很多经济学家一头雾水。

    香港统计处在近来也公布了一份《2007年3月工资及薪金总额统计数字》的材料,但公众“反应平平”。报告先指出:在统计调查所包括的行业中,以名义工资计算,在此处特别提出是“以名义工资计算”;其次介绍了上涨、持平、下跌的公司所占的比例;再次是在扣除以甲类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的消费物价上升的因素后,计算出实际工资率;第四说明统计口径的不同,区分了工资和薪金。第五指出了工资和薪金具体区别:工资率包括基本工资及其他经常性及保证放的津贴及花红。薪金总额除包括工资率的组成部分外,还包括其他非经常性薪金总额开支,如非固定放的花红和超时工作津贴。

    参照香港的估计分析,结合大陆的实际况,我们在最终统计结果上起码应该区分工资和薪水,区分不同经济展程度的地区,区分垄断性企业和非垄断性企业,并且平均工资和农民收入上涨的计算,应该扣除税收的上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消费指数的上涨,而不之时扣除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