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为什么而活着?(1)


本站公告

    天气凛冽,大有每下愈况之势。***窗外寒风萧木,呜呜哀哀,入耳惨切。每到这样的境况我是无法静心写作的。稍晚的时候,友约我温酒,正中下怀。写作很辛苦,每隔半月我会约朋友去饮酒,这不但成我休息放松的最佳方式,也渐渐成了习惯。到了友家,才现还有四个人,三个作家一个诗人。相较之下我年龄小,处于礼貌,我就坐在依窗的角落,窗下有一盆栽,郁郁葱葱,一枝叶子长长地探上了窗玻璃,春意盎然,我将双手伸进袖子里,凝望那一点绿色。

    边饮酒边说话,从章说到天下,从天下说到房价,空气似乎渐入凝结。友的绪有点激动,独自豪饮,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我有点郁闷,友在省委工作,夫人从事教育工作,按说日子还算宽裕,怎么还不舒心?其他友都在频频举杯,敬酒安慰,听了一会儿,才知道他是苦于生活压力,他的儿子找了对象,就缺一套房子。友说,老子省吃俭用一辈子,按揭买了房,可到现在还没有解脱,还得为儿子买房。我想,为儿子买了房也未必就能解脱,倘若有了孙子,一样还要操心。生了儿子要抚养,要供给上学,这也罢了,关键是很多父母放不下心来,爱子心切,买房子,娶媳妇,然后还要给儿子当保姆,洗衣服、打扫、买菜、做法、抱孩子……如果人要长生不老,那就有操不完的心,就算长生的人早晚也会被累死。

    《孟子·离娄上》有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所以中国人求子心切是一种传统,同样,溺爱孩子也是一种传统。有个做馆长的朋友酒后对我说,他就是没有儿子,如果有儿子,哪怕儿子是个贼他也乐意。起初以为是醉话,并不当真,但后来我才明白,他的那种感受是真切的,其实道出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心思。溺爱孩子就不是真的爱孩子了,如果要真的爱孩子,要为他好,那就不要溺爱孩子。其实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多,真正能做到的人少。我小时侯就听过长辈们说过很多“惯坏孩子”的事。有个父母,溺爱孩子到了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的程度,孩子要钱就给,要什么父母就想尽办法满足他什么,后来孩子长大了,好吃懒做,没钱就问父母要,父母实在没钱再给他了,孩子就大打出手,饱以老拳。据长辈们说,这却是一件真事。后来听到的就无法考证真假了,有儿子要钱不成改抢钱,丧心病狂到弑父弑母。

    到家已是深夜,恍惚欲寐间,突然想起我的父亲。刚参加工作时,我的父亲就对我说,听说西方国家的父母抚养孩子满十八岁就不管了,你现在工作了,已到自立的时候,做父母的没有义务再管你。当时听了这句话,觉得父亲很冷酷,但是后来觉得父亲的做法非常明智。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二十二岁,在晚报做编辑,我给父亲打电话说,我现在有工资了,一个人也花不完,想给父母寄钱。本想父亲听了一定很高兴,想不到父亲却说,你别给我们寄钱,你只要不问父母要钱,就是做父母的最大的幸福了。听到这句话,又觉得后背凉,后来才明白,父亲这句话也非常有道理。

    父母何必为孩子做这么多,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去创造、去奋斗?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父母典型的“爱操心”。南朝梁中书令徐勉官做的够大,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官,但他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看来未必就是个好父亲,别人都为自己的孩子置家业,留家财,他却好,一个子也不留,并且说得振振有词:“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这话要现在来说,有人可能会说,清白有个屁用。但是这句话里有深刻的教子方略,人还是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财富、创造生活。如果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是祖先留下来的腐朽思想,不足为信,不足为取,那么“子不教,父之过”,却是祖先留下来的至理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班固曰:“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