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青岛大包”是怎样长大的?(1)


本站公告

    说起“青岛大包”,青岛人老少皆闻,94、95年是其鼎盛时代,那个时候买包子的队伍“尾不相望”。它曾连续10年被列入青岛10大名小吃的名单,作为一个响当当的招牌,在诱惑广大消费者的胃口时,众多加盟者也蠢蠢欲动,想要分得一杯羹。陈妹,就是青岛大包众多加盟者中的一员,2002年,还是某货贷公司一名普通的白领,听朋友的建议,投入5万加盟费,和总店签定5年的合同,2003年6月23日在位于南京路251号的路段开张了。开张的第一天,门庭若市,当天的营业额就达到了四千多。建店伊始,“青岛大包”这块金字招牌为陈妹的店带了来滚滚财源。不仅是陈妹这一家店,当时挂着“青岛大包”这块招牌的加盟店可谓是遍地开花,有三四十家之多。

    所靠大树繁荣不再

    2003年年底,当地报纸起了一项评比岛城10大名小吃的活动,“青岛大包”次跌出了前10名。第二天陈妹的店营业额直线下降,还不足1000元。紧接着,关于青岛大包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各个加盟店相继关门大吉,由原来的三四十家到目前仅剩三家,陈妹的店就在这三家之列。报纸的负面报道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继续对这三家店穷追猛打,什么“惨淡经营”、“强弩之末”纷纷扣在了“青岛大包”的头上。本来还想背靠大树好乘凉,就凉快了这么几个月,陈妹开始着急了。总店并没有任何站出来做广告澄清这些负面报道的迹象,照此下去,关门是迟早的事。总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加盟店如果不采取措施,真的是血本无归了。

    陈妹的店原来一直是交给总店一名有经验的师傅打理的,她还干着原来货贷的工作,只管定期来收钱。眼看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陈妹索性放弃了自己的稳定工作,一心扑在了包子店上。“总店的名号不响亮了,它不管我们,但是我不能看着我的店关门呀。加盟费就不说了,我这店里的设备,不锈钢的蒸箱、大批的油、面粉,还有租金前后花了我10几万,我不甘心它们就这么打水漂。”

    自力更生,推陈出新

    既然亲自打理,学包包子是第一步。陈妹在这之前,绝对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闺中太太。出去应酬,相互介绍时,别人听说她是开饭店的,都表示不相信。我初见到她时,也犯嘀咕:“她会做饭吗?”

    一开始,陈妹的店用的是总店送来的馅,她们只负责包包子。即便是包包子,也大有学问,各种手法变化多端,包出来的花样比起路边的小包子看起来也高档。现在陈妹的店已经不再沿用总店的馅,缘起于一件“钢丝纠纷”。客人在吃包子时,吃出了一小截钢丝,但是客人不会理会馅是哪来的,总店也不站出来澄清事实,所有连带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全由加盟店来买单。此次事件,陈妹和总店终止了“包子馅”合同,决定自己亲自来拌包子馅。这其中肯定得冒一定的风险,万一客人吃出口味不同,难免会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这也是陈妹最担心的,不过客人吃过她自己研制的馅后,并没有什么异样的反响。

    在研制包子馅方面,陈妹前期其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细细品尝,仔细琢磨总店的用料;一方面找来大量相关书籍,争取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如何去腥,如何提鲜,姜和馅如何搭配效果最佳。慢慢地,陈妹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独家秘方,这个秘方磨成了粉,被她锁在一个箱子里。平时拌包子馅,都是让下面的人准备好了菜,由她亲自操刀。

    在青岛大包的基础上,陈妹又开了自己的新品种——炉包,顾客反响很好。明年就是和总店合同到期的日子,陈妹决定不再续签,把自己的产品“炉包”单立出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已经想好了店的名字叫“富家好”,好字取自她本人的名字“妹”,意为女子。前些日子,当地的一些报社还打来电话,让她赶紧注册这个店名,做一些宣传,看来陈妹的炉包的确做出了些名气。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