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第八章柯尔克孜族有影响的历史文化人物(6)


本站公告

    13.别切里(1891-1968)

    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人,诗人,我国柯尔克孜族20世纪书面学的奠基者和民主主义学的开拓者之一。“别切里”是他的绰号,真名叫曼拜特阿昆·托合托阔交。这个绰号的来由是他到了三岁还不能走路,于是家人便用柯尔克孜族传统方式,起用了“别切里”这个绰号,意思“残弱者”。他少年时代读书识字,1939年还曾担任吐古买提乡新式学校的校长。出生贫寒的诗人处处为穷人抱不平,对封建贵族的无礼行径义愤填膺,对人生、对人性和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并将自己的观感反映在作品中。由于1949年之前参加过民主革命以及他此前创作的诗歌使他在“革”期间遭受无辜陷害,备受精神和**上的折磨,并与1968年含冤去世。其主要诗作有《不知路途在何方?》、《旱灾》、《灰牡马》、《心爱的人》、《爱》、《该是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了》、《我要写》、《吐古买提,平坦的大地》等。三区革命爆以后,他以极大的革命热写了《如果不时来运转》、《保守派》、《国民党的压迫》。叙事长诗《伊斯哈克别克》是他的代表作。别切里的作品公开表的比较少,大多是以口头形式在民间传诵,但留存在世的已经非常少了,学人们在民间只收集到很少的一部分。

    14.阿马特·斯玛纳勒(1912-1945)

    蒲犁县布伦口(今属阿克陶县)人。柯尔克孜现代学史上民主主义诗人中杰出的代表。少年时代,一面给地主当长工,一面跟叔叔卡勒木拉特哈孜学经识字。15岁时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并承担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受尽磨难。1943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去塔什库尔干送信途中遇到了伊斯哈克别克派到塔什库尔干的巡逻队。于是,他与巡逻队一起跨越国界,进入苏联境内,与在帕米尔地区为新疆的解放事业而接受训练集结的爱国进步分子一道为神圣的使命而做准备。这一爱国集团正是从盛世才的铁牢中挣脱后来到苏联的柯尔克孜族将领伊斯哈克别克组织的。阿玛特在执行巡逻任务时几次来到故乡,看到故乡人民的悲惨境况,内心十分忧伤并就此创作了很多悲怨的诗歌。1945年在南疆最偏远的蒲犁县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阿玛特也带着人马投入到这一战争之中。这时,阿玛特接受命令带着一个巡逻队来到被国民党占领的奥依塔克、英吉沙、克孜勒陶等地一方面侦察敌,另一方面向人们宣布革命道理。在这一时期,阿玛特以爱国革命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诗歌,在一次巡逻中,他所带的巡逻队被敌人包围,为了掩护战士们撤退,他献出了生命。这一年,他仅33岁。他的大部分诗作是在三次巡逻时看到故乡亲人后的即兴之作。作品大部分虽采用民歌体形式,但运用的非常自由,韵律也很独特。后期的一些诗采用了柯尔克孜民歌中劝喻歌的多音节诗行的表现形式。其每一部作品都以一个特定的时间为内容展开,将人们的动作及各种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达到了叙事诗很高的艺术境界。语简介生动,艺术性较强。诗人的手抄本通过他弟弟别克塔依保存了下来。这些作品中有十二曾与1985年在《新疆柯尔克孜学》上表,包括巡逻后创作演唱的三诗和《别克塔依》、《让亲人和睦》、《国民党》、《故乡—亲人》、《心愿》、《塔什铁木尔》、《相会》等代表作。1988年以来,从民间还搜集到了诗人的其他一些作品。这些资料都保存在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

    15.巴勒瓦依·玛玛依(1896-1937)

    著名玛纳斯奇。当代著名“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的哥哥。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人。自幼酷爱民间学,特别是迷恋英雄史诗《玛纳斯》。幼年曾在经学校读书,后来成为当地著名的学者。凭着一腔热,搜集、记录《玛纳斯》的各种手抄本和玛纳斯奇们演唱的资料,终于成为当地有名的玛纳斯奇和有成就的《玛纳斯》史诗资料的搜集家。他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著名的玛纳斯奇居素甫阿洪·阿帕依和额布拉音·阿昆别克的唱本,这些资料是其胞弟居素普·玛玛依唱本8部《玛纳斯》的主要来源。他用近20年时间抚养和教育比自己小22岁的胞弟居素普·玛玛依,最终把它培养成了一大《玛纳斯》演唱大师。后来,他把自己搜集的各种学书籍、手抄本和各种资料全部交给了胞弟。他曾在30年代积极参与创建乌什柯尔克孜化促进会,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1937年与一批进步人士被盛世才政府逮捕,在喀什遇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