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三章柯尔克孜族的精神文化(30)


本站公告

    1“柯尔乌古孜”说

    据柯尔克孜人奥斯曼·阿力说,“柯尔克孜”一词是由“乌古孜”演变而来,乌古孜是古代的一位勇敢、机智的国王。***据传说,古代有个国王叫乌古孜汗,大老婆生了六个儿子,小老婆生了四个儿子。其后裔和部众就分布在天山准噶尔盆地、阿勒泰山一带。后来,他的一个儿子与众兄弟不和,就带领手下人迁到北边的一座“柯尔”(大山)脚下,以狩猎为生。于是乌古孜汗的其他子孙们就称他们为“柯尔人”。柯尔人与其周围的蒙古勒、塔塔尔经常来往,这些人称柯尔人为“柯尔乌古孜人”,意为山里的乌古孜人。后来,柯尔乌古孜人展到数千户并逐渐与蒙古勒、塔塔尔、契丹杂居。这样,柯尔乌古孜人就越来越繁衍昌盛,所占的地域也越来越广。在这个过程中,“柯尔乌古孜”这一名称,就逐渐演变成为“柯尔克孜”。

    2“柯尔奥古孜”说

    据说很早以前,北方有两座大山,一座大山流出十条河,一座大山流出三十条河,这些河汇合成为一条大河,叫“艾尼赛河”(母亲河),流入大海。居住在这两座大山上和这些河流两岸的人被称作“柯尔奥古孜人”。在古柯尔克孜语中,“柯尔”意为大山,“奥古孜”意为大河,“柯尔奥古孜”就是居住在山间河旁的人们的意思。在柯尔克孜族中间,长期流传着将山称作父亲,将河称作母亲的说法,这与“柯尔奥古孜”传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后来,“柯尔奥古孜”在口语中就逐渐变成为“柯尔克孜”。

    3“柯尔克居孜”说

    据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记载,在很早以前,在一个河水奔流,草木茂盛,宜牧宜耕宜猎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叫“艾乃赛河”。河的两岸居住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国王机智、勇敢、公正,名字叫汗玛玛依。居住在他们周围的是四十个部落,它们从四十个方向来归顺这位国王。国王的部众增多,国势强大起来。国王称新归附的部众为“柯尔克居孜”,“柯尔克”意为四十,“居孜”意为方向或部落。国王有五个妻子,都未生子,后来又娶了个寡妇,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布多诺。国王死后,布多诺继位。布多诺死后,其子嗣布托依汗、波颜汗、恰颜汗、喀拉汗以及奥劳孜杜、加克普汗相继嗣位。玛纳斯就是加克普汗的儿子。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柯尔克居孜”就逐步演变成“柯尔克孜”。

    4“柯尔盖孜”说

    史诗《玛纳斯》又传说,古代柯尔克孜有个名叫卡提什汗的人,是乌古孜汗的儿子。他继位后,下令杀掉国内所有的麻脸人。后来他的王后生一子,五岁时患天花,成了麻脸,这怎么办呢?他接受众臣的建议,派若干男女孩子陪着麻脸太子到深山里去游牧。麻脸太子和一群男女在深山繁衍生息,逐水草而迁徙,久而久之,形成为一个大的群体。周围的人称他们作“柯尔盖孜”。在古柯尔克孜语里,“柯尔”的意思是山,“盖孜”的意思是游动、搬迁,合起来就是在山里游牧的意思。据说,上面提到的波颜汗、恰颜汗、喀拉汗、奥劳孜杜、加克普汗、玛纳斯等都是麻脸太子的后裔。“柯尔盖孜”一词的音与“柯尔克孜”常相近。传说认为“柯尔克孜”就是由“柯尔盖孜”演变而来。

    5“山脚下的姑娘”说

    有一个汗王的女儿与一名宫廷卫士相爱,但她的父王却要将她嫁给一个大臣的儿子。公主不从,与父王抗争,结果被汗王禁闭于密室。勇敢的卫士未能救出公主,反被汗王绑上了断头台。在这危急关头,这对侣幸得一位好心的大臣相救,使他们得以脱身。这一对恋人逃出京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脚下结成夫妻,从此男猎女牧,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他们在这个山脚下生息繁衍、传宗接代,他们的后代就称为柯尔克孜。“柯尔”为山脚下,“克孜”意为姑娘,柯尔克孜也就是“山脚下的姑娘”。

    风物传说

    “白毡帽”的传说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地区。讲述柯尔克孜族白毡帽的来历。传说在古代柯尔克孜族人戴黑毡帽,玛纳斯与敌人在黑夜交战时获得了大胜。卡勒玛克人戴的也是黑毡帽,敌人便混入玛纳斯的军队中,不仅逃脱了玛纳斯的追杀,而且从背后向玛纳斯杀来,打败了玛纳斯。此后,玛纳斯将黑毡帽换成白毡帽,与卡勒玛克人有明显的区别。后来,白毡帽为成为柯尔克孜族男人的帽子。对于研究柯尔克孜族服饰的由来有参考价值。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