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的受挫是免不了的,而金兵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补给不足。
完颜娄室进入陕西有好几年了,他的三万金兵是已经能够在本地取得补给,但也是仅仅能够满足完颜娄室本部士兵的用度。
完颜兀术和完颜宗辅所带领的几万骑兵长途跋涉而来,所带的补给极为有限,假如不能够在短期内打败宋军,金兵的下场堪忧。
在这种情况下,金主完颜吴乞买强令完颜娄室带病出战,并把完颜宗辅下属的兵力也全都合并在完颜娄室的麾下,作出最强一击。
......
宋军在富平摆列的阵势叫做五行阵。
名字很吓唬人,内容其实很浅薄:就是由永兴、泾原、鄜延、环庆、秦凤这五支主力西北军在外面围绕成一圈,保护住中央的大本营和数万名后勤民夫。
花了一个时辰的功夫,完颜娄室骑马围绕着宋军跑了一圈后,把进攻的方向放在了环庆军的防御阵地上。
不是说环庆军的防守阵型有多差,也不是说环庆军那边的地形有多好,只是完颜娄室进入西北多年,对西北军的各支部队认识颇深,知道环庆军的战斗力比其他几支西北军的战斗力要略低。
金兵大举进攻了。
除了把完颜兀术的那支残部留作预备队外,金国把所有的兵力都放在环庆军防守的地段。也就是说,宋兵在用五分之一的兵力来抵挡三分之二金兵的进攻。
值得庆幸的是。环庆军的抵挡极之顽强。从日中厮杀至日暮,金兵先后发起了六次冲锋,都没能够冲破环庆军的防守。
......
这时候我们的张浚大人并没有亲临前线,而是在距离富平两百里远的邠州。在那里等候战报消息。
作为一个官,他这样做无可非议。问题是,他新任命的两个西北军的重要干部在关键时刻出了问题。
第一个是刘锡。身为西北军的主帅,竟然眼睁睁看着金兵做出各种的调动,而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让西北军的部队各自为政。
第二个就是赵哲。这个环庆军的主将,居然在金兵进攻的时候玩失踪。
是的,环庆军主将赵哲居然不见了,没有任何将官和士兵找得到他。军情的变化不知道找谁报告。各种事物也没人抓主意......
环庆军的阵地上,一片混乱。
宋军的大元帅刘锡也变现出了神奇的一面,他似乎不知道发生正在什么事情,从头至尾没有下达过任何命令,更不要说临时派个将军过来环庆军中帮忙指挥,或是派支队伍过来增援。
就这样,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环庆军终于支撑不住了,他们被金军压向自己的本阵,冲动后方各路友军。造成了整个西北大军的溃败。
......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与现代的战争完全不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传递很不方便,谣传和误传时有发生。
尤其是超过十万人以上的大型会战,受地形所限制,真正在前方对战交锋的人数可能只占一小部分;往往是打败仗了,还有很多士兵连敌军都没能见着。
很明显,富平会战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金兵只是推翻了西北军阵地的一角,之后整个西北大军的军营内,人仰马翻、相互践踏、混乱不堪。连士兵带民夫。全部向西南方向退却。
只用了一天的时间。金兵就打败了西北军。
......
后世对于富平之战有着大量的评论,包括地形说、兵种说、谋略说、等等。实际上,宋军在富平之战中完全有能力和金兵相抗衡,甚至战而胜之。唯一缺乏的只是一个及格的元帅而已。
就像当年的开封府汴梁城,宗泽镇守的时候,稳如泰山;一旦换上了杜充,很快就易手于他人。
可以合理地假设,假如在富平之战中,宋军换上韩世忠、又或者是岳飞来担当主帅,将是怎样的结局?
或者不用韩世忠和岳飞,而把永兴军的主将吴玠提升为大元帅,又将如何?
在后面的大散关战役中,吴玠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了第二个假设。
......
宋军败了,接下来必备节目自然是集体逃跑大赛。
包括张浚在内的所有不愿投降的将士们,一起发力逃到离四川边上的兴州,方才停下来,重镇旗鼓。
然而,当张浚清点人数时,居然发现还有十几万人。
也就是说, 在富平之战中,宋军是打败了。但损失的只是张浚在四川发公债所借来的五年赋税,实际兵力损失不大。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宣抚使留蜀口,乃各引所部来会,凡十数万人,军势复振。
金兵在富平之战中获胜,当然是形势一片大好,不但缴获了数额庞大的粮食和钱银,还招降了一部分的宋军---包括泾源军的张中彦、张中孚兄弟俩。
只需要再占领多一个地方,金兵就能够彻底搞掂西北地区,然后攻入蜀地,最后下江南,彻底消灭南宋皇朝。
宋朝在西北地区的局面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
......
大散关,位于陕西宝鸡南郊秦岭北麓,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
这里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当山川之际会,扼守西南、西北之间枢纽要道。它最早的名字,叫做崤谷。
翻查史书,有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是发生在这里:如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也从这里入川,等等。
可以这样说,只要金兵拿下了大散关,整个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和四川。将会全部落入金国的控制之中。
......
大散关的守将是谁?永兴军的主将吴玠。
当日富平兵败之后,吴玠并没有随大流逃跑,而是率领几千名永兴军士卒,冲破了金军占领的凤翔,沿陇山向南直奔,抢先占领了大散关。
吴玠这样做,显示出他极其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名将的风范。
吴玠的做法不是人人都能看明白,他的部下就劝吴玠直接入川,退守汉中。顶在蜀川的咽喉之地,那样不是更利于防守吗?
吴玠的回答掷地有声:“只要把大散关给保护住,敌人将寸步南进。”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或谓吴玠:“宜移屯汉中以保巴蜀。”玠曰:“敌不破我,讵敢轻进!吾坚壁重兵,下瞰雍甸,敌惧吾乘虚袭其后,此保蜀良策也。”
要把守大散关,单有兵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粮食。
怎么解决?
靠人品。
吴玠长期保护当地的居民,当地人感激他的恩德。不理金兵的禁止,偷偷地把粮食运上大散关去;而吴玠也体谅百姓,出高价购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几年,直到吴玠完成任务。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时玠在原,军食不继,凤翔之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负刍粟输之;玠亦怜其远意,悉厚赏以银帛。民人益喜。敌怒。遣兵伏渭南,邀而杀之。又令保伍相坐,犯者皆死,而民益冒禁输之。数年然后止。
..................................
携带着富平之战的气势,金兵开始进攻大散关了。
这个时候,金主吴乞买已经带着一众大臣和部分战利品回东北黄龙府去了。
临走之前, 吴乞买派了他的侄子完颜没立领军,带上乌鲁、折合两员大将,一起出兵大散关。
完颜没立是凤翔府的守将,乌鲁与折合分别是阶州和成州的守将。
金兵这次是集中了三个州的兵力,来攻打只有区区数千守兵的大散关,按照吴乞买的理解,完全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
攻打大散关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沿南面的山路上,直接攻打大散关;另外一条是从大散岭的东部上,只要经过了一个叫和尚原的隘地,便能轻易进入大散。
也就是说,大散关与和尚原,是两个攻防相争的要点。
......
历史屡次告诉我们,只要金兵离开了马背与宋军作战,无论是在水面还是在山上,通常都没有好果子吃。
这次也不例外。
乌鲁与折合两人带领骑兵们上到半山,才发现和尚原附近的山路崎岖蜿蜒、乱石成堆,马匹没法前进。
无奈,勇敢的金国骑士们只能下马步行,一步步地爬上山去;几经辛苦爬近了隘口,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暴雨似的箭头,还有滚木礌石。
这种仗没办法打。
见乌鲁与折合两人失利,完颜没立就带领本部的士兵转去攻打大散关
完颜没立的想法是:大散关的主将只有吴玠一人,假如兵分两处,同时进攻,吴玠首尾不能兼顾,必败无疑。
很难说完颜没立的想法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假如一定要说,那就是他的情报资料收集得不够详尽。
因为他忘了一点,吴玠还有一个亲生兄弟,叫做吴璘。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是日,二将以劲骑先期而至,陈于原北,玠击之,四战皆捷。山谷中路狭而多石,马不能行,敌弃马,遂败去。后三日,没立自攻箭筈关,玠遣别将击之,二军卒不得合。 又五日,敌移寨黄牛岭,会大风雨雹,翼日引去。
。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三牛大大、vl2003大大的打赏和支持。58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