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都是观众”


本站公告

    “教授,请问获奖后与获奖前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比如NB实验室有没有考虑过给你加薪?”

    对科大学生而言两位获奖者并不陌生,史密斯教授一登台,女同学就拿他开起玩笑。

    “我还是我,跟前天并没有什么两样。”

    “那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下得知获奖时的心情?”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史密斯教授微笑着道:“刚开始很激动,但接完第二个电话之后我意识到我只是运气比较好。众所周知,全世界有很多科学家从事与我类似的研究,虽然具体目标不一样,但这是一个异曲同工的贡献,我们的工作都将造福人类。尤其想到还有更多的优秀科学家,特别是比我强的科学家还没有获奖,我自然就不应该把这项奖看得有多么重。”

    这番谦虚的话又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

    能够零距离接触大师,能够抢在新闻记者前提问,担任主持的科大男生自然不会就这么“放过”他,举着话筒笑问道:“教授,那您能否告诉我打算如何处理这笔奖金?”

    史密斯教授岂能上当,回头看了一眼乐队里的老伙计们,以幽默的口吻说:“坦率地说我在香港过得并不轻松,有一个研究项目,在科大和中大兼任客座教授,还要带三个研究生,日程排得满满的,目前还没有时间考虑到如何处理那笔奖金。”

    什么“在香港过得并不轻松”,那个项目是NB医疗的委托研发订单,作为NB医疗旗下的NB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他说白了是在为自己干活。至于在科大和港大的兼职,纯属挂了个名,一个星期才两堂课。

    除了指导指导三个研究生之外,他在香港就是吃喝玩乐,看着那么多来宾肃然起敬的样子,章程差点爆笑出来。

    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位科大主持人同样心知肚明。

    但花花轿子众人抬,现在可不是拆穿的时候,况且大师能够如此配合的抛头露面,完全是为了帮科大提高声誉,帮学生会和化学兴趣小组筹集经费。

    按照活动议程,女同学再次表示了下祝贺后,便热情的把他请到临时设置的讲坛前,恳求他给所有来宾和参加接待工作的科大师生作一个演讲。

    包括郑局长在内,前来赴宴的国内客人大多不懂英语,也不听不懂男主持一句一句翻译的东广话,章程、黄丽安和孙晓光干脆轮流给他们当起翻译。

    “……在科大上发表演讲,有一个难处,那就是你们中有些人可能会有意见,不喜欢我重复前人演讲中说过的话。我恳求你们谅解我,因为两个理由。

    首先,为了产生影响力,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重复传递同样的信息。在科学中,第一个发现者是重要的,但是在得到公认前,最后一个将这个发现重复做出来的人也许更重要。”

    现场聆听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这个机会可不是什么人都有。李所长居然掏出个小本子,像前面的记者们一样飞快地记录起来。

    同声传译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英语,对翻译者的记忆力也是一个考验。

    生怕章程一下子记不住那么多,孙晓光很有默契地接着翻译道:“其次,一个借鉴他人的科学工作者,正走在一条前人开辟的最佳道路上。美国著名诗人爱默生曾说过:‘前人把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偷走了’。画家毕加索也曾宣称‘优秀的艺术家借鉴,伟大的艺术家偷窃。’那么,为什么像我这样的演讲者就不适用同样的标准呢?”

    接下来,史密斯教授不无感慨地讲到了他的经历,并试图给在场的科大学生们一点启发。他循循善诱地说:“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罢休。生命太短暂,如果想有所成,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是超级的一根筋,我的目标就是非成为化学家不可。

    在曼彻斯特大学读完本科后,我移居加拿大,在温哥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又待了几年,不管是读研究生还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在生物技术实验室,我关注的中心和职业上的全部乐趣,都来自化学……

    最后我想给各位同学几个忠告,这些忠告很少被重视,几乎注定被忘记,永远不会被实践。但是,就像王尔德说的:‘对于忠告,你所能做的,就是把它送给别人,因为它对你没有任何用处。’”

    发人深省又不失风趣,包括港督在内的所有人,又给这位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化学奖送上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章程这一桌配合的也很默契,史密斯教授刚稍作停顿,黄丽安便接着翻译道:“教授说。首先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前人。要感谢为你所取得成就领域奠定基础的无数科学家,要感谢你的父母和支持你的朋友,要感谢那些启发过你的教授,尤其要感谢那些上不好课的教授,因为他们迫使你自学。

    从长远看,自学能力是优秀的文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将成为你成功的关键。你还要去拥抱你的同学,感谢他们同你进行过的许多次彻夜长谈,这为你的学习带来了无法衡量的价值。当然,你还要感谢你的大学,即使忘了这一点,校友会也会来提醒你。”

    太幽默了,众人不禁哄笑起来。

    “我还有最后一个忠告,就是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你不应该只考虑兴趣爱好。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你的物质生活和得到的承认,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你出手相助、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

    史密斯教授话锋一转,聚光灯不失时机的打到两侧的同学们身上。

    他包含深情地说:“在大学工作,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他们生机勃勃、充满热情,思想自由,没被生活的重压所改变。虽然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他们是这个社会中你能找到的最佳受众。如果生命中曾经有过思想自由和充满创造力的时期,那么那个时期就是你在读大学。

    刚进校时,他们对课本上的一字一句毫不怀疑,渐渐地,他们会发现课本和教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于是开始独立思考。从那时起,就是我开始向他们学习了。

    我教过的学生、带过的博士、合作过的年轻同事,都非常优秀。他们中有40多人,现在已经是教授了。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有不少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其中就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常春藤名校。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即使现在,我偶尔还会在周末给他们打电话,向现在还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学生请教……”

    没有官话套话,全是肺腑之言。

    郑局长深有感触,禁不住叹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章先生,贵实验室有这么多位大师,有这么好的条件,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中国的常春藤名校!”

    NB实验室虽然带研究生、招实验员,但都是为研发服务的,在人员组成中所占比例也很小,章程从未想过把NB实验室变成一所大学,立马摇头道:“想成为最一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谈何容易,不仅要大师,还要有大成果。比如两位大师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奖成就却不是在我们实验室诞生的,也正因为如此,除了这个晚宴之外,实验室不再有其它活动,也不会去大肆宣传。”

    想想的确挺丢人的,孙晓光冷不丁地冒出句:“就看蔡博士和陈博士了,他们搞得是开创性研究,属于打开第一扇门的人,只要成就能够得到验证,我想应该有机会。”

    Z大自动化研究所的康教授问道:“碳纳米管?”

    “是的,现在国际上非常热,成千上万的科学家都在搞这方面研究,而且成果不断。”

    科学界也是赶时髦的,正如孙晓光所说的一样,蔡扬志博士和陈午寿博士获奖的呼声非常高,香港教育界甚至把他们当成了香港获得诺贝尔奖的种子。

    然而,“碳纳米管”的难以被制备性,决定了这条路三十年内很难走通。而诺贝尔奖又必须授予被确认了的成就,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俩获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章程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更不想把获得诺贝尔奖当成基础研究学部唯一的追求,端起果汁杯淡淡地说:“获不获奖无所谓,关键是要有突破性成就。英国科学家霍金了不起吧,可黑洞将一切----包括时间和空间全都约束在自己的引力场内,人类永远无法探测到,只存在于理论上。他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伟大成就。”

    夏遥禁不住问道:“那为什么爱因斯坦可以?”

    “诺贝尔物理学奖规定只给那些已经证实成果,有实践意义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获奖不是因为他的相对论,而是搞了一个光电效应的小试验,可见不能以有没有获奖来论英雄。”

    正说着,第一个上台的史密斯教授被请到港督那一桌,据说等会还要一个授勋仪式,末代港督彭定康将代表女王授予他爵士爵位。

    急促的鼓声又响起来,聚光灯再次把光柱打到两位主持人身上。

    男同学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抑扬顿挫地说道:“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918年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这段时间正全球热映的电影《侏罗纪公园》,这三件事情到底有什么相关?答案是没有。但生物技术的一项发明,却把它们给连在一起,这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PCR技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将一条DNA序列不断加以复制,使微量的DNA以几何级数方式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请允许我荣幸地邀请PCR技术的发明者、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另一位获奖者、香港NB实验室基础研究学部化学中心副主任、香港NB医疗股份有些公司首席化学家卡里-穆利斯博士!”

    没有比一个实验室同时诞生两位诺奖得主更令人激动的事了,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宴会气氛再次被推向**。

    “博士,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获奖时的感受?”

    与刚才一样,主持人一左一右地站在刚上台的穆利斯博士身边,先进行一个简短的访问。

    “当然可以。”

    穆利斯博士很滑稽的踮起脚四处张望了一下,旋即不无自嘲地笑道:“相信在坐的来宾中有很多人参加过NB实验室创始人、NB实验室技术应用学部研究员章程先生与夏遥女士的婚礼。”

    他的话音刚落,一道刺眼的光柱突然打到55号桌。

    被人点了名,章程不得不抱着小章晴和夏遥一起站了起来,朝众人挥了挥手,然后用英语大声招呼道:“嗨,卡里!”

    穆利斯博士搞怪地问:“嗨,章,还记得我吗?”

    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科大学生,不失时机地递上一支话筒,在一千多来宾和师生们的哄笑下,章程只能接过话筒笑道:“这显然很难忘记,不仅因为我们是同事,还因为你上次去实验中心路上借了我100港元到现在都没还。”

    来宾们笑得更凶了,连郑局长那么严肃的人都流露出一丝不经意的笑容。

    “抱歉,我的确搞忘了,不过放心,等领到奖金后我会给你开一张支票。”

    穆利斯博士顿了顿,一脸坏笑地接着道:“刚才主持人问得知获奖时有什么感受,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当时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你再举行一次婚礼,那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加入你的主婚团,而不是像上次那样被排除在名单之外,以至于我不得不采用非常手段站到高zuxi和阿尔费罗夫教授身边。”

    科大这帮孩子,为人让来宾们认为这顿高价饭吃得物有所值,竟然跟他串通好了,用投影机现场播放起去年在海边的婚礼录像。而画面中他那滑稽的举动,让客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夏,非常抱歉,我无意破坏你们美满的婚姻,只是借这个机会表达下我获奖时的心情。祝你们永远幸福,还有晴晴,下次去实验室时一定要记得叫卡里叔叔,而不是称呼我卡里爷爷。”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乐队指挥阿尔费罗夫教授大手一挥,急促的鼓声顿时响了起来,让喜剧一下子变成了哑剧,只看见他站在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话,却不听不到他到底在说什么。尤其看到他作势要操家伙往乐队砸的时候,众人的眼泪都差点笑出来。

    鼓声刚刚平息,女主持人就一脸同情地说:“通过刚才的对话,章先生和夏女士婚礼的录像,以及乐队的失控,有理由相信穆利斯博士在NB实验室不仅过得不轻松,而且很可能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对此,我深表遗憾,并强烈建议我们吴校长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在迅速转移的聚光灯中,来宾们看到了科大吴校长。

    他刚起身给众人挥了挥手,男主持便煞有介事地问道:“嘉丽,我想我听出你的言外之意了,科大的确需要聘请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教授,但你想好请博士来担任什么职位了吗?”

    “化学系教授?”

    “几十万年薪,博士不会考虑的。”

    “化学系主任?”

    “拜托,博士在NB实验室就是化学研究中心主任,你没听说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

    女同学故作沉思了片刻,突然托着下巴欲言又止地说道:“那就请博士来我们科大担任校长。”

    “这是个好主意,吴校长,非常抱歉,您被解雇了,不过在您向博士移交职位之前,我们要先请穆利斯博士给大家做一个演讲。”

    调侃玩章程调侃校长,香港大学生的“无法无天”,让李所长等人来自国内的客人大开眼界。

    不会玩就不会搞研究,黄丽安已习以为常,穆利斯博士刚讲完第一段,便低声翻译道:“博士演讲的主题是《为实验喝彩》,他带我们回顾发生在17世纪科学界的一些故事,说在17世纪的英国,人们就已经开始在酒吧里面谈论哲学、宗教等问题了。

    那时候没电视机,看不了足球赛,人们很可能为一些话题,比如罗伯特-波义耳发明的真空泵,也就是吸尘器的前身是否妥当之类的,涌上街头,扭打起来。”

    这次记录的不仅仅是李所长,张院长、陈所长和康教授等人也不约而同的拿起纸笔作记录,以便回去后跟同事和师生们分享这一盛况。

    为了不至于有遗漏,翻译的人同样要作记录。

    穆利斯博士稍作停顿,孙晓光便看着刚记下的几个要点,低声翻译道:“波义耳是查理二世的朋友,周末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平日里他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神论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把内部空气抽完的仪器。一开始他并不知道空气究竟有什么作用,反正抽完气体后,关在仪器里面的鸟就死掉了,于是他便给那玩意儿取名‘真空’。

    但麻烦接踵而至,牧师禁止他造这个仪器,因为上帝无处不在,而‘真空’仪器里面什么也没有,也就意味着没有上帝。波义耳却对此毫不在乎,这很快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查理二世坐不住了,他不想因为人们谈宗教科学,而使自己步父亲的后尘,被送上断头台。便他出钱为这些科学家们成立了英国皇家学会,任何人都能出席,只要不谈论宗教即可。科学家可以在台上展示各自的实验,阐述各自的机器或仪器是怎样运作的、会产生什么。要让所有的人都实实在在地看到,而不是假大空地说些虚幻的东西。”

    史密斯教授之前的演讲富有哲理,发人深思。

    穆利斯博士的演讲则非常具有趣味性,像是在科普,在不失幽默的一番介绍中,来宾们知道了“真空”这个词和“皇家学会”的由来。

    只有章程和高校长等实验室大佬,才真正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他是对自己的获奖资格仍表示怀疑,并试图以此给实验科学正名。

    不出章程所料,穆利斯博士突然话锋一转:“就这样,到了17世纪中叶,实验科学渐渐被分离出来。而在此之前,科学一直与宗教、哲学、数学纠结在一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这之后的300多年里,科学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实验科学的起源!”

    接下来的15分钟,他为大家介绍了他和科学的邂逅。他为大家讲述小时候是如何花6个月在自家车库后造了一个火箭,还把青蛙送上了天的故事。

    他打趣道,他颇为庆幸当年的大胆无畏,若是听从别人的话,或请求ZF批准,那只飞上天的青蛙就可能会丧命了。

    他继而表示,科学家的形象总是令人感到神秘和古怪,猜测他们整天躲在象牙塔里,拿着试管做些荒谬的事。这一形象,直到二战后开始有了改变。二战得以进行,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科学的力量。科学家们发明了更大火力的枪支、药品、炸弹等。

    不过,也有一些人从中看到了商机,科学家地位骤升,很多人也开始为了谋钱而从事科学,所以不要指望他们总是说实话。

    通过故事,他告诫大家,在从事科学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你有了一个点子,不要盲从权威。权威很多时候给你的答案都是“不行”,而你应该走到实验室自己去搞个明白。“每个人是通过自己看到、触到、感觉到、或者听到的东西来认识现实的。”

    当然,你要诚实,不能编造结果,否则后果会很糟糕。

    他说自己一旦“有了点子就会立刻冲回实验室去,即使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他也同别人进行学术讨论,但他从不盲从。对他来说,是那种与生俱来的诚实和好奇心在不断驱动着他进行科学工作。

    演讲非常成功,中间被掌声打断了六次。

    港督被两位主持人请上了台,看着他与两位获奖者握手祝贺的样子,章程突然回头道:“郑局长,各位领导,今天我们都是观众,但我深信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成为主人,走上台向中国的科学家表示祝贺,并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郑局长重重点了下头,紧握着杯子道:“是啊,我也期待那么一天。”RS        BAIDU_CLB_fillSlot(\"957512\");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