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皇帝震怒


本站公告

    一柄长刀,透胸而过,鲜血如溪流一般流淌出来,积攒成一滩。

    殷红的鲜血,带着刺鼻的浓重血腥气味,弥漫开来。

    作为武人,有的人,早已见惯了生死,可是现在,大家却依旧震撼。

    不只是因为一个已经死去的锦衣卫同知,而是因为郝风楼,这个青年,面目狰狞,浑身上下带着的除了杀气,更有几分不顾一切的气质。

    这个世上,会杀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可以毫不顾忌之心。

    这样的人,才让人觉得胆颤。

    大堂里落针可闻,郝风楼依旧

    抬眸,抽出了长剑,没有再去看陈新一眼,他只说了一句话:“看到了么?他

    就是下场?”说罢,郝大人拂袖而去。

    几个校尉已经进来,将陈新的尸首抬离出去,可是许多人还留在原地,看着地上还没有冲刷掉的心血不由有几分庆幸……

    假若……假若那个时候,自己和陈新一样,故意给郝风楼使绊子,又或者,或者那时候,自己与陈新厮混,与他勾结,或许今日,死在这里的,就是自己。

    没有人会对此有所怀疑,因为郝大人如此肆无忌惮的动陈新,那么就决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动自己。

    万幸……实在是万幸啊,万幸的是,当时自己选择的隔岸观火,只是幸灾乐祸,否则,今日性命堪忧。

    “散了,都散了吧。大家都没听见么?郝大人说了,大家按章办事便是,来。来,几位佥事和镇抚还有经历得留下,咱们按着郝大人的意思,将章程拟定出来才好,事有轻重缓急,眼下天塌下来,也没这事儿要紧。”

    徐友海说了一句。大家倒是不敢留了,各自散去。

    郝风楼回到自己的公房,其实心情并不太好。那陈新确实是招惹到他了,他之所以选择动手,一方面是杀鸡儆猴、树立权威,另一方面。却也未尝没有泄愤的想法。

    深深吸口气。真打算

    拿起积攒起来

    的公文来看,周司吏却是斟茶进来,自从周司吏调入了北镇府司,正气堂的大小事务,都由他处置,周司吏是郝风楼的心腹,现在见郝大人在锦衣卫真正站稳了脚跟,心里也觉得痛快。只是见郝风楼脸色不好看,便带着小心。蹑手蹑脚的将茶盏放下,正待轻步离开,案牍后的郝风楼却道:“外头怎么样?”

    周司吏连忙回头,笑呵呵的道:“弟兄们现在都不敢怠慢,自是乖乖当差去了,几位大人去了右通判厅,在为大人的章程,进行一些增补。”

    风楼端起茶来,慢腾腾的到:“倒是辛苦了徐同知。”

    周司吏笑了:“徐同知是素来敬重大人的,大人在东厂的时候,他倒是颇为着急。还有……”似乎想起了什么事,周司吏从袖子里拿出一份花名册,压低声音:“大人命学生仔细看着这镇抚司,学生将一些关系进行了清理,还请大人过目。”

    郝风楼拿过花名册,里头密密麻麻的写着许多人的背景,以及各种资历,比如徐友海,上头就写他曾是燕山左卫出生,后头特意标注了张家的字样,立了什么功劳,此后调任何处,最后是哪个拍板命他入锦衣卫公干,在卫中,又做过一些事。

    几乎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在标注的十分详尽,由此可见,周司吏是个十分谨慎且细心之人。

    郝风楼不无欣赏的笑了笑:“辛苦了你,如今你的职事还在东城,可是差事却在北镇府司,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我早已说过,要给一些老兄弟谋个前程,所以打算让你到经历司去,当然,经历眼下是不可能的,那是将来的事,眼下,先先磨砺一阵子吧。”

    地方上做司吏,其实是很自在和快活的,必竟是千户跟前的人,若是得到千户信任,那便是千户所中的二号人物,周司吏和曾健的关系一向很好,所以在东城很吃得开。这一次将他调入经历司,却没有得到晋升,其实是吃了亏的。

    可是周司吏却依旧很是感动,原因无他,对别人来说,这或许不是什么好事,可是得到如今锦衣卫中的一号人物青睐,让他在经历司磨砺,这其实,就是让他积攒资历,等到时机成熟,郝大人依然在当锦衣卫这个家,将来的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周司吏连忙道:“谢过大人。”

    郝风楼似乎触动了什么心事,不禁把手中的奏报放下,笑吟吟的道:“不必谢,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是老兄弟,当年的时候,本官任百户,许多地方,就曾仰仗于你,如今呢,本官已小有成就,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若是你依旧还在原地打转,有人会戳本官脊梁骨的,哎……这世上的事啊,都是如此,每天都有人震天响的喊着,说什么举贤避亲,说什么公门无私谊,这些话,有些时候,当真可笑。这人做了官,若是没有自己的门生故吏,不能给大家谋点好处,谁愿意跟着你?你连一个人都差遣不动,就算差遣动了,人家也是出工不出力,这官做下来,又能办成几件事?大家为你效劳,不就是为了一个前途么?大家跟着你,不就是想谋个好出路么?若是你这官将自己的亲近之人拒之门外,反而去提拔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用不了多久,你就成了庙里的城隍爷了,空有一身泥塑之身,享受香火,却什么都办不成。、”

    “所以啊,依我看,官做到了一定地步,就得结党,不结党,就不能成事,结了党,也就得营私,得将自己的人都安插起来,大家猜知道你的本事,才有更多人愿意来依附,更多人真心实意为你办事,否则那些个读书人,一个个轻蔑道一句朋比为奸,结果呢?他们做了官,为何也都如此?大官招揽门生故吏,小官呢,四处寻觅大树,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么个道理。这一次,锦衣卫只怕要动动筋骨,得有一批人,提上来,曾健就很不错,这事儿,本官得参详一下,眼下却也不急,周司吏若是有什么建言,随时来找我说说。”

    周司吏明白了,忙道:“大人所言,实是字字珠玑。”

    郝风楼似乎有点享受这种奉承的感觉了,他突然意识到,这世上真正的快感,绝非是男女之爱,也未必来自于什么美酒佳肴,真正的痛快,似乎是人和人之间的感觉,所谓衣锦还乡,所谓金榜题名,说穿了,无非享受的就是那种刮目相看,高高在上的感觉罢了。

    “你下去吧,哦,宫中想必会有消息来,且看陛下什么时候召见,有了人来,立即传报。”

    ……………………………………………………………………………………………………………………………………………………………………………………………………………………………………………………………………………………

    天下的事,在皇帝老子眼里,无非都是麻烦,一个麻烦消停了,另一个麻烦,却又出现,如此反复,教人觉得有些头痛。

    朱棣近来显得老了一些,有时忍不住抚着自己的赘肉感叹一番想一想前事,唏嘘不已。

    只不过他也只能唏嘘而已,即便是贵为皇帝,有些事,也不是他所能改变,从前那些老兄弟,各有各的差事,见了自己时,更加恭敬,这让朱棣有一种错觉,仿佛在朱棣眼里,这些人已经变了一个人,已经变得自己有些不太认识了。

    汉王也是如此。

    朱棣拿着大同的奏疏,不由露出几分冷意。

    这份奏报,是北直隶那边传来的,北京御史上奏,说是汉王到了大同之后,立即与边关各镇的武官打成一片,北平都指挥使居然亲自去大同见汉王,日夜饮宴,很是快活,这还不算,问题就在于,大同知府觉得不是个事儿,不免要腹诽几句,去见汉王,陈说厉害,说是关外蠢蠢欲动,似有大规模兵马调拨的可能,此时殿下理应备战,同时约束边镇官兵,做好万全之策。

    汉王大怒,将这大同知府狠狠抽了一顿,还扬言,本王奉召来此,自有主张,何须你一介州牧官来赘言。

    朱棣见了奏疏之后,实在气得不轻,其实朱棣也知道,汉王的性子,和文官本来就势同水火,这份弹劾奏疏,可能会和事实有些出入,不过牵涉到了皇子,那御史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歪曲事实,料来汉王痛打知府之事,是千真万确,这汉王在他眼里,一直都是个乖孩子,怎么到了大同,就成了这个样子?

    ……………………………………………………………………………………………………………………………………………………………………………………………………………………

    第二章送到,依旧恳求月票,更新确实不给力,可是老虎也确实有事,哎,不说也罢。(未完待续。。)u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