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三生石


本站公告

    听到大黄狗这么恬不知耻的狡辩,众人不由得一阵恶寒,悉达多斜眼看着他,说道:“你再说一遍,有种的你再说一遍!”

    “说一遍?再说十遍本帝也是那句话,这种消息,本帝直接不屑!”大黄狗趾高气昂,不过他这话只对悉达多等人说,因为自己在风逸晨的大道中吃过亏。

    “你这话说的是真的?”吴迪笑问道。

    “自然是真的,要不然你以为呢?”大黄狗一脸的不屑:“你别说这一点点小东西,就算是女娲补天的神石放在本帝跟前,本帝都不带拿正眼看的!”

    “三生石就是!”吴迪闻言说道:“既然你没兴趣,那我们待会儿就将这三生石搬走了,这可是神物,拿出去的话可以换回好多不死灵药呢!”

    “汪!”听到不死灵药四个字,大黄狗的眼睛不由得直了:“这玩意真的可以拿走?!”

    众人闻言不由得大笑,这大黄狗平时坑蒙拐骗这么多,怎么会对这样的谎话相信了呢?三生石自然不能被拿走,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不论如何都带不走的。可以说,三生石,彼岸花,望乡台,奈何桥等,都是地府的标志,怎么可能被带走?

    有关三生石,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有祖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

    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故人远相访,些

    虽异性长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

    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令人动容。还有一个故事,则说的更加凄凉。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

    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

    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

    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

    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到了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

    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这个故事歌颂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

    “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人们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你们说的这些太虚幻了,根本就是假的嘛!”大黄狗闻言不满道:“要是这样的话,我都可以给你讲出来很多!”(未完待续。。)u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