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说:“恒王李瑱已经向阿曼求婚,而阿曼也答应过我,不会再那样了。”
虢国夫人说:“她还是那样。昨天,我看见她从东宫里出来。”
杨玉环说:“二姐,你错了。阿曼虽然姿放,但是说过的话还是作数的。她去东宫,是受我所托。”
原来,杨玉环利用阿曼和太子的特殊关系,令她时常去东宫走走,刺探一些消息。
在非常时期,杨玉环开始参政了。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皇上,也是为了自己。她希望朝廷能及早扑灭安禄山的攻击,以避免后来的马嵬坡事件。几乎到了最后的关头,杨玉环依然没有放弃,这是一个人出于求生的基本反应。
………………………………………………………………
春节之后,战局平稳。不断有消息传入宫廷,说安禄山后方,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了。潼关前线,安禄山再也没有骚扰,反而派出一部分兵力巩固他空虚的后方。
这时候,在李亨的主使下,一场新的阴谋悄悄地开始酝酿。
太子集团的所有成员,不断宣扬说,安禄山的气焰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抑制。毕竟是强大的,背后又有千千万万个大唐子民支持。因此,已到了收复失地,反攻杀敌的时候了。
杨国忠一直反对贸然出击。他以为,目前的形势虽然已经有所好转,但是,安禄山派回去巩固后方的军队,并不是他的主力军。安禄山有一支重兵,一直屯守在陕州,监视潼关。他们忍而不发,肯定是有原因的。大唐朝潼关的官兵,实力上守有余,而攻却无把握。如果潼关守兵出现状况,那么保卫京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荡然无存了。
皇上的态度在游移中,他一方面想攻击,另一方面也怕潼关失守。因此,在杨国忠的劝谏下,皇上打消了潼关出击的念头。
但是**的成员们锲而不舍地在皇上面前进言,慷慨激昂地说:在国家处于危机的时刻,不能固步自封,应该勇敢进取,乘胜还击。
皇上的态度再一次游移了。在一次晚膳之后,他询问杨玉环的意见。杨玉环说:“皇上,你知道的,我不懂军事……”
皇上笑着说:“你可以随便说说,朕也就随便听听。”
杨玉环在二十一世纪读到的唐朝历史,大部分是有关于杨贵妃的传记。在那些传记里,记载了安禄山造反,朝廷兵败如山倒。对于军事方面的问题,只几句话带过。因此,杨玉环的二十一世纪的记忆,对当前的状况毫无帮助。但是,直到现在,她心中还抱着打败安禄山,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因此,她希望军队出击,有所作为。她说:“皇上,我在二十一世纪看过一种游戏,叫足球。那些足球教练常常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皇上品味着这句话,有所悟:“说得好!玉环,国忠能干,尽职,但是,他在军事上是没有经验的。”
皇上的思想又倾向于潼关出兵了。
但是,当他跟杨国忠沟通的时候,杨国忠详细跟皇上分析了潼关出击的各种弊端。皇上忽然觉得,经过了这场动乱,杨国忠谈起军事方面的问题来已经头头是道了。于是,对于潼关出击,他再一次犹豫了。是啊,这是重要的一步。潼关出击的话,如果成功,那么战争将发生决定性的逆转。如果失败,后果非常严重,等于把京城长安拱手送给了安禄山。
早朝上,太子集团的代表人物再次奏请皇上,要求潼关出击。他们一个个慷慨激昂,神情凛然,甚至泪水潸然而下,都说,在国家危急时刻,不进取,毋宁死。
他们还攻击杨国忠,说他竭力阻止潼关出兵,是投降政策。还说,他的政策实际上等于帮助安禄山休养生息,养虎为患。
**们的计划收到了效果。有许多与**无干的大臣,也开始倾向于潼关出兵。最后,老迈的皇上被这种求战的情绪所感染,他拍板:出击!
天宝十五载六月四日,哥舒翰接到了自长安京城急送过来的圣旨,命令他出击。
身处在前线的哥舒翰最明白当前的局势,他知道,出击的胜算少之又少。但是,皇上的命令不得不听。于是,他流着泪向长安的方向遥拜。擦干泪,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安禄山的确藏有精兵。这支由崔乾佑率领的部队,自五月份以来,一直屯守在灵宝西原的溢道间,伏兵不动,为的就是引诱唐军出击。
现在,唐朝大军果然中计了。
经过了几场战役,朝廷军溃败。朝廷军中的番将火拔归仁叛变,并且诱捕了哥舒翰,向安禄山投降了。
潼关失陷。
消息传到京城,皇上惊呆了。当时,他正在飞霜殿用膳。杨国忠气喘吁吁晋见,向皇上报告了这一不幸的消息,并且询问皇上下一步的对策。
皇上顿时面如土色,右手拿着酒杯,不断地颤动。忽然,身子一软,他倒了下去。杨玉环急忙将皇上揽在怀中,焦急地呼喊着。
与此同时,有内侍快步如飞,去请太医。
好在皇上有惊无险,在太医尚未到来之前,皇上已经慢慢地苏醒了。杨玉环流着泪说:“皇上,你怎么了?”
皇上说:“朕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好像,迷迷糊糊就过去了……还是心情太焦急了。”
太医来了后,给皇上诊脉。他的解释是:皇上无大碍,突然昏厥,有两个原因。其一:皇上劳心过度,需要休息;其二,骤然间急火攻心,导致昏厥。他给皇上开了三副大补的药方,让皇上服用。
太医走后,杨玉环就催促杨国忠离开,她要扶皇上去内室休息。但是皇上却摆了摆手,说道:“爱妃,在这种情况下,朕哪有睡意啊?唉,大错已经铸成,朕不该命令哥舒翰出兵……朕本以为国忠不懂战略的,现在看来,是朕错了……朕二十万大军,就在一个错误的决定下,顷刻间没了……”
皇上真诚地检讨了自己。对于逞强好胜的李隆基来说,当众认错,这还是第一回。
杨国忠跪在皇上面前,说道:“皇上,这不怪你,要怪,就怪他们。他们无休无止地啰嗦,让皇上做了失误的决策。”
皇上摇了摇头。
杨玉环也跪在皇上面前,说道:“皇上,我不该告诉你,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皇上幽幽地说:“这句话原本没错,但是,应该有个先决条件。当两军的势力相当的时候,进攻也许比防守更加积极。如果势力相差悬殊,那么进攻就等于送死。”
杨国忠走后,皇上偕同杨贵妃,乘车游览大明宫。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悠闲的样子。但是,内心却很不轻松。
杨玉环此时仿佛已经嗅到了死亡的味道,她最后的一线希望破灭了。她本来是希望朝廷大军可以战胜安禄山的叛军,然而,残酷的事实告诉她,在当下这个阶段,朝廷大军的命运只有失败。
到了这时候,她的情绪反而平静下来了。她想,我要用最后的一些时间,好好地看一眼我生活过的地方。也要用最后的这点时间,好好地关爱皇上。
大明宫的一草一木勾起了李隆基对于往事的回忆。做了几十年太平皇帝的他,从来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失去大明宫,失去兴庆宫,失去洛阳东都,失去长安城。现在的他,开始梳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意识到,国家的灾难,来自于他这个君王的自信和刚愎自用。如果能够早一点接受杨国忠和杨玉环的建议,防范安禄山,安禄山也不会有机会拥军造反。如果能采纳杨国忠的建议,令大军稳守潼关,今天也不至于一败涂地。想到这里,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杨玉环似乎明白李隆基在想什么,他握住了李隆基的手,安慰道:“三郎,你没必要自责,这一切,都是注定的……”
李隆基忽然想到杨玉环是从未来过来的人,她应该提前知道今天的结局和未来的结局,于是,他问道:“玉环,你实话告诉朕,难道我们大唐的天下,真的要毁在我李隆基的手里吗?”
杨玉环摇了摇头,说道:“皇上,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安禄山最终成不了气候。大唐,依然会往下延续的。你的皇位,也许将来会被太子所取代……”
李隆基沉吟了一会儿,长长地舒了口气:“玉环,朕已经想明白了。危机过后,我便传位于太子。近来太子的表现,朕很不满意……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朕闲下来之后,与你过上一些年的安稳日子。我们,每天玩乐,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杨玉环忽然泪水涟涟地扑在皇上的怀里,哽咽着说:“皇上,只怕你的美好愿望,对于玉环来说,是奢望……”
“怎么?难道玉环要离开朕?”皇上惊问道。
“皇上,玉环不想离开你,玉环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然而,事情往往不是像我们想的一样……”
皇上赶忙搂紧了杨玉环,说道:“玉环,我们不会有事的。长安呆不下去了,那我们就逃亡吧!我们,西行入蜀……”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