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薛令之题诗


本站公告

    第八十一章:薛令之题诗

    皇上和杨贵妃一行,正式驾临洛阳东宫。来到洛阳之后,杨玉环住在上清宫里。早晨,她再次给皇上熬了红枣小米粥,依然没有成功。当着皇上的面揭开锅盖之后,只见一锅小米红枣,已经像干饭一样了。她说:“我昨天问过御膳房师傅,他告诉我要火熬粥。我用了火,怎么还是不成?”

    李隆基说:“御膳房的师傅不肯传授真经,因为他们觉得贵妃不应该干厨房粗活。”

    杨玉环无奈地看了永清和念奴一眼:“你们,马上给皇上传早膳。”

    李隆基忽发奇想,就说:“爱妃,不如我们去御膳房走一走吧,让御膳房的师傅熬粥,我们在一旁看着。我倒要看看,什么样的火苗算是火,一炷香的时间,究竟是多长时间。”

    “难道皇上要责罚御膳房的师傅吗?”杨玉环担心地问道。

    李隆基说:“这倒不会,怎么能为这点小事就随便责罚于人呢?我们就是去看看,走走。不是说好了我们要在东宫游览一番吗?那就从御膳房起步,民以食为天嘛!”

    杨玉环趁机说:“皇上还说不能随便责罚于人呢,可是前几天,皇上发雷霆之怒,倒是责罚了不少人呢。听说,连高力士公公都被你责骂了呢。”

    皇上后悔地说:“朕跟力士,原是青年时代的朋友,实在不该无端冲他发火的。”

    杨玉环说:“高公公对妾身说,是他惹恼了皇上,后悔不已呢。”

    皇上讪讪地说:“其实不怪力士,不怪力士。爱妃,等看见力士的时候,朕冲他笑一笑,就算给力士赔不是了。”

    “皇上啊!”门外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接着一个身影就跑了进来,跪在皇上身前。

    来人是高力士。

    高力士仰望着皇上说:“皇上啊,你不用跟臣下笑一笑,其实臣下看到皇上心平气和,就心满意足,哪里当得起皇上赔不是呢?”

    皇上笑着说:“起来起来。是啊,我们俩虽然名为君臣,但是自年轻时就是生死相依的好朋友。好朋友就要相互经得起捶打。”

    皇上、杨玉环、高力士一干人,心情极好,慢慢往**御膳房走去。

    还没走到御膳房,就看见一干官员吃完饭从饭厅里出来。大家见皇上突然驾临,非常吃惊,跪了一地。皇上喊道:“都起来吧。”

    众官员散了之后,皇上突然说:“走,我们去饭厅看看,看看官员们的伙食怎么样。”说着,带头走了进去。

    由于皇上这几年很少来到东都,所以东都的留守官员、侍卫、宫女们大量减少。李林甫利用职权,逐rì克扣东宫的费用,致使东宫的伙食越来越差。这一切,皇上并不知情。

    皇上进了饭厅,饭厅里的执事们,以及饭厅中尚未吃完饭的官员们,纷纷跪地给皇上和贵妃请安。皇上示意他们平身,就在饭厅里溜溜达达巡视。忽然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朝rì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杆。

    饭涩汤难绾,羹稀箸易宽。

    无以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最后的署名是:薛令之。

    薛令之二十四岁中举,在朝廷官拜左补阙兼太子侍讲,与贺知章同为太子的老师,属于人集团的一员。

    有一天,他到**用餐,看到桌上只放着一碟苜蓿和一盆菜汤,还有一碗散发着霉气的陈米饭。他气得把饭碗一摔,一时激愤,就在饭厅的粉墙上题了这首《自悼》诗。他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rì会被皇上亲眼目睹。

    这首满腹牢sāo的诗,大意是讲朝廷的伙食很差,因而他萌生了退意。于是,皇上就到官员们的饭桌前查看伙食。见桌上有五菜一汤,白米饭和白馍馍,应该算不错的了,哪有薛令之诗中描述得那样惨?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几天的伙食,因为皇上驾临东都的原因,比平时改善了不止三五倍。李隆基自以为眼见为实,但他还想亲耳听一听。于是,他当场将饭厅执事首领叫到眼前,问道:“供奉官员的伙食,平时也像今天这样吗?还是今天格外改善?”

    那执事虽然只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但是却谙知官场上报喜不报忧的潜规则。他说:“启禀皇上,皇恩浩荡,饭厅中的伙食一向如此,有时候比今天更好。”气得那些在此用餐的官员,恨不得过去踢这个小执事一脚。但是,他们自己又不敢挺身而出说明真相。

    皇上又看着那些官员问道:“他说的可是事实?”

    那些用餐的官员一齐跪在地上,回答道:“然……”

    皇上心想,你薛令之实在可恶,居然颠倒黑白。当场命人找来笔墨,就在薛令之的诗词后面,续上四句:

    啄木嘴距长,凤凰羽毛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提完后,将毛笔一掷,头也不回走出饭厅。

    薛令之当天下午就得知了皇上在他诗外题诗的事情了,战兢兢跑去一看,知道惹恼了皇上。于是,他立刻弃官,当天夜里徒步往故乡奔去。

    皇上在东都遇到了薛令之题诗,心中郁闷,七天后就起驾回了长安。本来,他打算在洛阳逗留一个月的。

    可是他没想到,刚刚回到长安的第三天,又遇到了一件让他恼火的事情。

    这天,李隆基心情不错,招呼高力士对弈,杨玉环则在一旁观敌瞭阵。两人悠闲地驱车跳马,同时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政务。

    杨玉环对象棋多少能看懂一点,知道“马走rì字象飞田,车走直线炮翻山;士走斜路护将边,小卒一去不回还”这些起码的规则,因此,她还时不时给皇上指点一下棋步。

    但是杨玉环指点的棋步往往是臭棋,皇上不忍拂了爱妃的面子,就按照杨玉环指点的路数走。但是,往往陷入被动,一步臭棋,需要若干步才能挽回局势。

    李隆基棋品很好,与人下棋,赢就赢,输就输,不会过分计较。因此,高力士也不怎么让着他。两人很快就下了七八局,互有胜负。

    期间,李隆基忽然提到了杨钊。高力士说:“杨钊在巴蜀为官,兢兢业业,口碑不错。”

    李隆基说:“是啊,杨钊是个可用之才,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调他回京师任职。”

    一直对政务漠不关心的杨玉环插嘴道:“皇上,妾身觉得,杨钊不适合在京城任职。”

    “哦,为什么?”李隆基扭头看着杨玉环,“我觉得他不错啊。”

    杨玉环含含糊糊地说:“反正……反正我觉得杨钊不可重用。有的人,处在低位置上也许可以兢兢业业,一旦升迁,说不定就会捅下天大的漏子……”

    李隆基哈哈大笑,拍了拍杨玉环的肩膀,说道:“朕这爱妃,好像一直对她这位从堂兄有意见。你告诉朕,是不是小时候他打你了?”

    杨玉环摇摇头,说:“不是。万岁,妾身出于公心,为的是万岁的江山社稷……”

    高力士在一旁奉承道:“都说一人得道任人唯亲,可贵妃就是高风亮节,从来不曾为自己的亲属争官夺利……”

    就在这时候,有侍者来报,说兵部侍郎、中书舍人、翰林院首席学士张垍求见。

    张垍是来跟皇上告密的,告发的是李白。

    自从贺知章隐退之后,人集团分崩离析。供奉在翰林的裴图南,因受到张垍的压力,也被迫向皇上上表,请求告老还山。

    皇上在不满中批准了裴图南的申请。裴图南属于酒中八仙之一,在他离开京城的时候,李白前去送行。两人在长安城外的青绮门洒泪相别。这时候的李白,已经对官场万念俱灰,去意更加坚定了。

    回到翰林院,李白独自饮酒到酩酊大醉。在醉酒中,作了两首诗《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张垍看了这两首诗,从中找到两句:

    同归无早晚,

    颍水有清源。

    他以为,这两句诗反映了李白想离开翰林院的念头,属于不敬业行为。因此,他偷偷的把这两首诗抄了下来,跑到皇上面前打小报告了。

    杨玉环最痛恨这种打小报告的人,而且这个人告的还是她所敬仰的李白。但是,守着皇上,她又不能有所表示,心中非常焦虑。正好这时候张垍的一双鼠眼偷偷瞄了她一下,杨玉环马上用严厉的眼神回击。张垍吓了一跳,赶忙低下头,再也不敢抬头看杨玉环。

    皇上看了这两首诗,不以为然地说:“李白就是一诗人,好友离开了,他抒发一下心情,倒也没有什么。”

    张垍说:“禀皇上,李白公然在诗中说,同归无早晚,其实就是公然宣扬隐退,在翰林院影响很不好,让大家军心涣散。”

    这时候,高力士插上话了。高力士曾经受过李白的戏弄,所以对这个清高穷酸的诗人印象很不好。遇到机会,也想落井下石。他说:“皇上,李白本就是一个放荡不羁的落魄诗人,他既然要做隐士,那就遂了他的愿,让他做隐士好了。”

    李隆基还在犹豫,因为他喜欢李白的采。而且这个人,还曾经一篇檄回击了黑水靺鞨国的挑衅,给朝廷大长了脸面,大扬了威风。李隆基觉得,这样的人留在宫中,有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