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预备北伐


本站公告

    李熙回到扬州时已近年关,此前他先去了趟圣京城,并在旧王府住了近半个月。出使外国回来,觐见天子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其次要去见总理王,然后就是参加内朝会。内朝会的会场还是定在龙炎池内的三山岛上,入秋后,王弼发五千左佑圣军将士入宫清理龙炎池底淤泥,此举除了改善龙炎池的水质,还有向赵晟示威的意义。

    在李熙出使长安这段时间,大吴国的皇帝赵晟下诏废掉了王氏皇后,并在大朝会上发狠说要诛灭皇后一家。王氏皇后是王弼举荐给天子的,此举被王弼视为对自己的不敬,他因此暴跳如雷,散朝回府就借故废掉了赵晟给他选的王妃,让卫士用弓弦勒死,再伪装成自尽的假象。第二天他未请旨即发五千左佑圣军入宫清淤。天圣宫累经扩建,规模勉强及上大明宫的十分之一,五千士卒吵吵嚷嚷进宫,声势极其浩大,骇的赵晟以为发生了兵变,躲在寝宫不敢出门。

    总理王收拾的天子温顺如猫,为了让大吴国天子记住这个教训,总理王下令将清理出来的淤泥堆在龙炎池西北角,任其自然风干,计划是用淤泥堆成一座假山,栽花种树供天子闲暇游玩。淤泥在水底沤的太久,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腐臭味。

    内朝会的中心议题是围绕与唐国的盟约展开的,重中之重是出兵北伐,要不要北伐,这个问题讨论的余地不大。搞多大规模的北伐,进行到何种程度,以及由谁主持北伐才是需要讨论的重点。李熙主张调驻守鄂岳的左右万胜军参与北伐,他的理由是万胜军中骑兵最多,淮河以北土地平阔,沟渠较江南要少,很适宜骑兵作战。他同时表示可以将扬州大总管一职让给王喜,由王喜出任北伐军主帅,他可以当副帅,也可以不参与北伐。

    崔雍不同意王喜挂帅出征,理由是北伐只是配合唐军的战略佯动,对唐国意义重大,对吴国并无多少实际好处,为此而削弱鄂岳的防御,万一被唐国趁虚而入夺城占地,将来怎么说,跟唐国翻脸?还是撕碎盟约?

    毛耀很赞同崔雍的看法,道:“遣一支偏师北伐即可,没必要弄的伤筋动骨,西王就是好大喜功,唐国君臣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要这么卖力?我看从淮南各军中抽掉老弱组建北伐军即可,当然挂帅的还得是西王,毕竟西王更擅长与唐军将士打交道嘛。”

    姬禇道:“我赞同西王任北伐军主帅,但北伐军不能全是老弱,要有虚有实,一味示弱不是办法,偶尔也要露露峥嵘,真被人看轻了,将来只怕后患无穷。”

    张仃发道:“以左神火军为基干,抽掉左右佑圣军和左万胜军一部组成北伐军,既不能让对方看低,也不宜让他们高估,还要防止兵败如山倒,让人一口吃掉。”

    胡尖道:“这话在理,本来河北兵就不好惹,若咱们自己再轻敌,搞不好要一败涂地。我主张调遣jīng锐组成北伐军,出工不出力,既不去杀敌建功,也不让敌在咱们身上建功,三千健儿渡淮水,将来还要回来三千,至少两千五。”

    崔雍道:“右王此言甚善,此番北伐不可等闲视之,西王要把握好这个度。”

    王弼最后一锤定音:“以西王为北伐军大元帅,在濠州建大元帅行辕,除拱辰军和左佑圣军外,其余各军由西王任意点将,人数嘛,就以三万为上限。“

    崔雍道:“西王北伐后,须得一人坐镇扬州支应粮草,我提议由北王权知扬州大总管一职。”姬禇、胡尖等附和说好。李熙见木已成舟便也不争。崔雍这么做也是为他解除后顾之忧,若国家jīng锐尽掌握于他一人之手,要诸王怎能安心?他与毛耀的不和,众人皆知,有毛耀在后方牵制,诸王自可安心。

    内朝会临近结束的时候,李熙举报了隐藏在大吴国朝廷的一个大jiān细,原左神火军将军,现任兵部侍郎的谭世冲,李熙指其已被内访司策反,要求立即逮捕审讯。

    诸王震惊不已,姬禇即命拱辰军出宫捕拿谭世冲,打入诏狱审讯,审讯的地点就在会堂外,只是动了两套刑具,谭世冲便招架不住,对投敌潜伏一节供认不讳。诸王骇然。

    崔雍趁机建言增设专门机构反制内寻访司的活动。

    此议早前李熙曾提过,姬禇和胡尖附和过,王弼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同意李熙在右御史台分驻各州御史行辕下增设巡检司,监控内访司在地方的活动。而对于在军队和zhōng yāng机构设置反制机构心怀jǐng惕,迟迟不作表态。

    此刻因谭世冲之故,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

    不过王弼还是留了一手,他主张分别在地方民政系统、军事系统和zhōng yāng官署系统内设置反制机构,而由一位往担任三司总监,各司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监督。

    这一建议得到胡尖和姬禇的赞同,他们盘算过若只设一个机构,则此机构的实际主管必定是李熙,原因不必多说,他掌控下的右御史台早就在干这事了,除了他没人能担的起来,如今一分为三,则左御史台和拱辰军都能参与其中,他们自然乐意。张仃发和毛耀也赞同,对这种抓内jiān的小把戏张仃发是看不上眼的,谁争跟他都无关,既然能卖总理王一个面子,又何乐而不为?

    上次王弼事前没给他打招呼就把右佑圣军开进宫里当苦力,已经是在他的背上插上了王家战旗,从此赵天子是不会信任他了,他别无选择只能靠向王弼。除此之外,他也看出来王弼有废赵自立的心思,诸王中除了自己和李熙尚有力对他进行牵制,其余诸王已经纷纷投效归顺了。北伐成败难料,成败李熙都落不了好下场,他断定北伐过后,朝中必有一场风波,或许王弼借此机会就要代赵称帝,那时节自己何去何从呢。

    张仃发无奈地想:除了交出兵权,尽心投效,只怕别无选择。自己倒是有力量发动一场兵变,却不论成败如何,就算成功了,又怎么办?拥立谁做大吴国的皇帝?

    他张仃发能吃几碗干饭心里还是有数的,自己是担不起吴国这幅担子的,赵晟嘛更是个笑话,那么还有谁,让李熙做皇帝吗,那还不如王弼呢。

    毛耀对王弼的提议也表示赞同,左右都不是他的菜,他āo那心干嘛。

    事情很快定下来,地方民政系统的反制机构设在右御史台,由李熙原先组建的各州巡检司转化而来,新的名称改做“大吴国右御史台分驻诸道州巡检行台司”,简称“右台巡检司”或“右巡司”。

    军事系统的反制机构设在拱辰军内,称“禁卫拱辰亲军巡察检验司”,简称“禁卫巡检司”或“禁卫司”。

    zhōng yāng官署系统内的反制机构设在左御史台,全称“大吴国左御史台分驻京畿各有司巡察检验司”,简称“左台巡检司”或“左台司”。

    各司对内反制一切敌对势力的颠覆活动,对外都有权派遣眼线,侦测情报,策划颠覆活动。三司各设判官一人,以六品以下武官员充任。任命崔雍为三司总监,监督三司活动。

    三司中以右巡司机构最为完备,李熙慷慨大方地支援了其他两司的创建,人员、训练、制度无所不包,此举有益于平衡三司的力量,更有助于右巡司对其余两司的渗透和控制。除以右巡司人员渗透到两司外,李熙更以内访司巡检权知江南总台事的身份命右判官汪覆海选派jīng干向两司渗透,而他的右巡司理论上早就被江南总台彻底渗透控制。汪覆海在成为三司最主要的敌人的同时又成为三司的实际掌控人!

    李熙在成为汪覆海的顶头上司后,加紧了对江南总台的控制,他所倚仗的力量就是郁秀成的寻芳使,为了给寻芳使们找一个家,李熙一声令下,大吴国内一夜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花场——江南群芳馆,除在圣京城设总号外,在各州县都设有分号,所从事的正是利润高昂,为正人君子所乐道和不耻的贱业。群芳馆豢养了大批打手,他们被统称为寻芳使。

    群芳馆的幕后大老板身份十分神秘,据说是南王的老相好蔡二娘,群芳馆除了有南王做靠山,还有另一个大靠山——西王李熙。西王贪财好sè的美名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这样的好事他参与其中并不奇怪,他不去招惹反倒让人生疑。有这两位手握实权的王做后盾,群芳馆一夜勃兴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至于郁秀成,因为政绩突出已经晋升为右御史台大夫,是右巡司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控制者。李熙把右巡司的对外职能分割了出来,相关人员移到了扬州,和他的大总管府的斥候组织合二为一,挂在亲军内卫营下,因扎营在广陵县衙以北柳条巷内,简称柳条营。

    李熙调李十三来主掌柳条营,除李十三外,柳条营内有个神秘的和尚,法名度厄,此人常年打坐在一间只有一扇小窗的密室里,只早晚两次让书吏隔着竹帘将所得的各方情报读给他听,偶尔李十三也会过来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有人说这个和尚可能大有来头,也许以前做过什么高官,否则不会连西王也来向他问计。

    说话的人不久便失踪了,此后没人敢再提这和尚的事。

    专司军事战略战术情报收集的柳条营是内访司唯一没有涉足的领域,汪覆海经过再三刺探、斟酌,向总司密报:该部目标模糊,组织松散,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每月耗费六万贯钱,而实无任何作为。疑为某人用以侵吞公帑之用。

    目睹弑君惨祸,李熙一回到扬州就加强了自己的安全保卫力量,先是将熊欣儿所部三百卫卒扩充三倍至九百人,不仅设置马步军,还增设了一支小规模水军,拥有巡江船六艘,防沙船两艘,新式福船两艘。在扬州城外单独设立专属码头,在长江边择无人处专门设置有专属码头,若遇危机可在一个时辰内躲到大江上去,一天之内躲到大海上。海船上所储存的物资足以支撑到福建或台湾城。

    凭借着马尾船厂的实力,李熙已经主导了右神火军水军的重建,大量安插亲信进水师,大吴国的新水军自建成那rì起就成为了李熙的私家军,一支由朝廷厚资供养的私家军。

    除此之外,他又升妻弟陈海道为扬州大总管府驻军统领,统率内外卫队共三千人,控制扬州城防,让徒弟张栋在城东运河边扎营训练水军,控制水上交通。此外将鲁焰焊部调防滁州,奏请任用原越州刺史肖三为大都督行军司马,奏请任用漳州刺史张龙为大总管府都知兵马使,奏请任用左神火军指挥使周野为大总管府都押衙。

    万事俱备,李熙遣肖三前往濠州秘密筹建大元帅府,只待年后即赴任北伐军大元帅,组建北伐军,渡河挥师北上。(去 读 读 .qududu.om)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