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想要重现明代中后期中国古代技术巅峰时期的工艺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明代到底还是农业社会,并没有提早产生工业革命,技术多是人力技术,并非机器力量,但是比大唐的技术要高出好大一块儿是毋庸置疑的,大明的技术是牛逼的,明代前期,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就算是后期内忧外患的时候,依旧不忘引进西方技术为我所用,哪像鞑子王朝……
和明代同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正在产生剧变,资本的不断累积使得传统工艺技术下产生的产品数量无法跟上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这种刺激之下工业革命拉开了序幕,西方的生产利用爆炸式的增长将古老的东方帝国远远甩在了后面,而正在此时东方最强大悠久的帝国在明王朝的统治下走向了衰落,清王朝确立统治之后,东方汉族帝国最后的希望落空了。
反而是日本,因为拒不承认清王朝的正统性,就好像宋亡之后不承认元王朝一样,并未像过往一样跟着汉族帝国的脚步前进。保留了明代的大部分传统,以至于到了美国人入侵敲开日本国门之后。日本可以在短时间内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增强国力,迎头赶上美国人,废除不平等条约重获自由,成为亚洲唯一的列强。
历史不容假设,虽然苏宁很想知道如果大明王朝扛住了游牧民族最后的疯狂,那么汉族帝国会不会迎来不一样的明天,但是这是无法假设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回到那个时候,或者说这样的假设就不应该存在,若是大明扛住了那一波最后的疯狂,现在存在的所有人或许也不会存在了。
但是不管如何,不管满清如何贬低明王朝,明王朝依旧是中华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王朝,一切具有近代化萌芽的政治经济技术变化都产生在大明。无论是内阁制度使得君王不早朝,朝政却可以依旧维持,亦或是引进西方火器技术改进自身,从而获得了数次与西方殖民者战斗的胜利,或者是《天工开物》等等一系列闪耀着智慧光辉的技术产物,都证明了明王朝虽然已是穷途末路。但是并不固步自封。
或者说,明王朝的性格叫做偏执,极度的偏执,但是,绝对不是黑暗和腐朽。
把大明的技术水平转移到大唐来。是否可以让大唐提早获得数百年之后大明的国力呢?制取白糖的技术已经让苏宁转移到了大唐来,但是因为甘蔗数量的稀少和运输不易。导致白糖的价格始终无法下降,但是江南之地的开发过程当中,已经有了大规模建设甘蔗园以获取足够数量的白糖的计划。
山东之地和蜀中之地被大规模推广种植稻米和土豆,产量接连攀升,而油料作物的种子芝麻和黄豆种子也被紧急调派到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地区,准备种植,工部的农具改造行动如火如荼的展开,苏宁下达的改进制糖工艺和制酱油工艺的命令稳步展开,现在又增加了另外一个命令——改进制油工艺。
大明的技术图纸如数下发,交给这些人去研究,去仿制,然后改进,技术的改进不是一张图纸就可以做到的,让大唐的技术人员理解几百年后大明引进西方技术改制之后的技术,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墨家子弟不就是干这个的吗?墨家部分机关术之精巧,是西方科学完全无法理解的,放到如今,全世界都比不上,只能说是巧夺天工。
一项又一项农业技术方面的不断地在大唐朝堂上确立,一项又一项改革措施在皇帝的推动和臣民的努力下不断地展开,朝堂机构为了适应这些农业和技术方面的改革而变动,政治改革也在逐步确立当中,大唐以肉眼可辨识的速度发展,逐步走向了另外一个时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那一个时空的大唐充满了雄壮与失误,苏宁希望,把失误的环节砍掉,只留下雄壮,让大唐威武雄壮的性格一直延续下去。
这,正是苏宁所期望的。
至于军事方面的改革,苏宁只想说,大唐的军事制度就目前而言,没有变更的需要,义务兵役制度和府兵制度的优劣相比较,结合当时的情况来说,反而是府兵制度更加优越,若是在这个阶段实施义务兵役制度,恐怕会对大唐的整个军事架构产生严重的影响,府兵制度的衰亡是很久以后的了,而在目前,苏宁找不到劝说李二陛下废除府兵制改用义务兵役制的理由。
现代的东西,不是每一样放到古代都是好的,古人有他们自己的智慧,古人的智商不比现代人低,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古人做不到而我们做得到,这就意味着我们比古人优越,古人是封建愚昧的,而我们是理智科学的,恰恰相反,古人的能力,不比我们差,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现代人几乎无法生存。
究其一切,我们只能长叹一句,换了人间而已。
军事大学的产生就是为未来的军事改革做了铺垫,军事大学里面的学子会接触到大唐几乎所有的名将,了解他们的治军方式和行军思路,了解他们的作战水平和战略战术,全面了解,重点吸收,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继承,或者基于此方式开创自己的方式。两相比较的话,苏宁更倾向于后者。就好像韩非子就学于荀子而主张法家一样。
就在这些课程当中,苏宁也会留给他们一些需要自己仔细考虑的问题,比如大唐军制的优劣性,大唐军制需要做出哪些合理的改变,大唐的行军思路是否陈旧,是否需要改进,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进,每一次问的问题都会给学子们留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思考。一个季度三次问题,作为和季度考试同等重要的评判标准,和季度考试放在一起评分。
在这样的激励之下,军校的学子们无论是偏向于文艺派的还是偏向于铁血派的都会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在图书馆里面查阅相关资料,找一些大将去询问,或者直接去找玄甲军教官询问这些问题。更有甚者向李靖提出申请,成群结队的跑到附近的军营里面直接观察军营的组成,然后自己思考,给出答案。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很正确,每一个月的作答收上来之后。大将们都会共聚一堂,各自查阅学子们的意见,还真的发现了不少比较有深度有道理的评断,让大将们高度重视,甚至闹到了皇帝那里。李二陛下也是一位大将,对这些问题也很重视。深入了解之后,还真的做出了不少改变。
所以从那之后,每一个月的审理环节都极其被重视,所有大将一定会抵达李靖的办公室里面,一起审查这些建议和看法。
军校所带来的改变,会让这一批被培养出来的军官有**的思考能力和处理能力,他们会具有健全的人格与思想,会**思考,不会盲目听从上峰指令,就好像杜荷有一回犯了倔,就自己的意见和李世绩辩论了整整一个时辰,硬是把李世绩给辩的说不出话来,李世绩败退之后,还是李靖亲自上阵,用事实告诉杜荷他是错的,杜荷这才认怂。
李世绩评价,日后杜荷这小子不得了,肯定是一个不听话的家伙,但是肯定能打,打起来不要命,和我辩论的时候眼睛都能冒火,这小子真的变了,变得太厉害了。
事实上军校的学子们从来都不会盲目,被培养出了**思考的习惯,以及纠错找茬的性格之后,对于很多大将提出的观点,一些刺头儿都敢在课堂上直接提出来,然后和大将辩论,很多大将为此抱怨没面子,程咬金就曾经被自己的儿子在课堂上狠狠地驳斥了一顿,当然,当场没发作,还表扬了一顿,下课之后一顿暴打,这是不尊重父亲与师长!
为此苏宁还去找程咬金理论了,把程咬金狠狠地骂了一顿,差点儿打起来,反正就此之后,大将们上课也不敢胡吹海吹了,生怕被找茬儿,丢面子……
美好的过往历历在目,学子们各执一词激烈辩论甚至为此大打出手的场面不断在眼前浮现,大将们被驳斥的面红耳赤却又不好发作的样子甚是可笑,学子们辩论成功之后的得意洋洋也甚是欠打,但是一阵低低的抽泣之声将这一切都化作了碎片,在苏宁眼前的,是数十对丧失亲子的父母的伤心哭泣。
战死者之中,四个独生子,家中只有一个儿子,其余三十六个家中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但是大多数都是家中长子,长子丧生,父母甚痛,更别说还是一家人的骄傲了,转瞬之间化为乌有,谁的心里都不会好过。
大军凯旋的第二天,父母家人们陆续到来了,一对有一对老夫妻带着年纪或大或小的男孩儿女孩儿来到了军事大学,一路上路费食宿全部都由政府承担,就当做公费旅游好了,这也是父母家人们都能前来的原因,可是能见到自己的孩子的还好,见不到的,这一路上的欣喜与欢乐,只会引发数量更为巨大的泪水。
苏宁有些害怕见到这一幕,但是等这一幕真的到来的时候,苏宁却意外的觉得心里面很平静……
一对老夫妻战战巍巍的在学子中找寻着自己的孩子,找来找去找不到,只好来到了一个教员身边小心翼翼的询问着:“郎君,可见到老夫的儿子?他叫张耀祖,是军校的学生,这次打了胜仗了,老夫两口子过来瞧瞧他,嘿嘿,好小子啊!”
老爷子虽然满头白发,但是精神很好,老夫人一脸慈眉善目,是个慈祥的老人家,也就是这样的老两口才能带出这样一批棒小伙子啊!教员微微笑了笑,点点头,打开了手上的花名册,一看之下,面色骤然变了,身子突然抖了一下,属于张耀祖的那一栏上清楚地写着战陨,后面还有备注,家中独子,一家三口……
那也就是说……
这老两口儿,只有一个孩子?
教员脸上的笑容不再,让老夫妻有些奇怪,有些担心,老爷子连忙问道:“郎君,怎么了这是?”
看着教员不知所措的样子,苏宁已经意识到了,四十个战死的学子里面有四个独生子,张耀祖就是其中一个,这个事情,却偏偏让自己看到了……
该来的,还是会来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9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