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在年弱时有个哥哥朱由校叫太子,即rì后的明熹宗。朱由校喜欢木工,但身为太子,朱由校读书时必然会接受帝王之道的教育。
朱由检当时只是信王,为了避嫌根本就没人敢去教导他帝王之道,因此年轻时朱由检一直受四书五经的教育。这在以后害苦了他,因为没人会意识到有一天朱由检会登基成为皇上。
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突然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明熹宗的弟弟朱由检于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
崇祯自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面对这种xìng格。我们一般都会称赞他,多半会觉的他是个好皇帝。
如果是平和时期,比如明初,他一定会是个好皇帝,勤政,守祖训。
崇祯是个守成之君,但可惜他面对的是明末这阶级矛盾恶化的局面。他既没有勇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又不会治人之术,平衡之道(教育从娃娃抓起啊!)。
他的死守祖训,不知变动。心急,没有担当,又不肯承认过失这些xìng格,注定他不会成为一个明君。
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开始,大力清除阉党。崇祯皇帝铲除了魏忠贤集团,一时间武百官皆称他为圣君。大概是那些武百官过于吹捧,崇祯自个还真的将他自己当成圣君,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勤政,开始也是有爱民的,轻徭薄赋的想法。后来局势越来越糟,他就顾不得爱民了!
不懂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总是心急地认为自己有那个本事能一瞬间将所有事都变好,可事实却是相反,他所有心急想立刻搞定的事,最后都是更加恶化。从阶级矛盾恶化到阶级矛盾爆发了,农民起义了!
当他铲除了魏忠贤集团,却是没有去寻找另一个集团来平衡东林集团的势力。大概是东林学党在他还是信王时,就一直在他耳边鼓吹的缘故。使得他当真将一个代表大地主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利益集团看成是忠君爱国,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为民的“圣人”。觉的如果朝廷全都是东林学党的人,那么国家就会太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自己就可以成为千古圣君,永垂青史。
一时间朝廷上下多是东林学党,崇祯的各项政策都受他们的摆布。
后世证明,东林学党当中有圣人,可惜不是主流,而是非主流。东林学党更多是只顾自身利益的伪君子。一旦触犯自身利益,东林学党根本就不会顾及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群起围攻,势将触犯自己利益的那个人以及祖宗十八代都打入jiān党小人。同时他们又贪得无厌,次次伸手跟国家、百姓抢夺利益。东林学党并不是明末矛盾的根本原因,但它却是导致了阶级矛盾最终爆发了。
阶级矛盾爆发了,开始崇祯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东林学党。但当东林学党提出的各种近似将崇祯当成小孩般哄的意见,没有让大明局面变好,反而变化。于是他开始怀疑、疏远,想找另一个集团来代替东林学党。
但此时东林学党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面对它,崇祯退缩了!
这时的崇祯想的更多地是如何去让大明生存下去,无计可施地崇祯采取了东墙补西墙、申时借亥时的办法。
农民军一有威胁,大明军队跑过去打农民军。满清有威胁了,再炮回打打鞑子军。结果两头不讨好,输给了农民军,也输给了满清,大明可战之兵最后全部消耗殆尽。
自崇祯以来,大明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有农业大范围歉收的缘故,但更多地是面对代表大地主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利益集团(包含东林学党,皇亲国戚、还有富商矿主等),崇祯退缩了。他采用最愚蠢的办法,加重了小农阶级的税赋徭役,结果……
从崇祯一生看,这个皇帝我个人觉的他不算个好皇帝,当然也不算坏。只是没有任何准备,就匆忙当上皇帝,承担原本不属于他的责任的一个可怜人吧了!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