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亲王殿下,”阿礼国踌躇了一下,“详细陈述我的意见之前,我必须先做一个道歉:我这么说,于美国政府,可能有悖于通常意义上的外交礼貌。◎,呃,这也是我向您请求非官式会见的原因。”
关卓凡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表情,让阿礼国略觉心虚,但微微一顿,依旧面不改色地说道:“可是,我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中国朋友打算的真诚立场,不能不直言不讳。”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爵士,你的真诚和友谊,我所深知。”
心里说,小样,我还知道,你的“真诚和友谊”,包括:逼上海道将英租界从八百三十亩,扩展到二千八百二十亩;还有,尽一切努力,达致“鸦片贸易的永久合法化”。
阿礼国微舒一口气,说道:“感谢您的理解,亲王殿下。既然如此,朋友面前,我就不好隐藏我的任何观点了。”
顿了一顿,说道:“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博览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将大大改变中国人的……观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亲王殿下,这真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呃,意义如此重大的一项工程,需要最高水准的设计、施工,以及经营、维护——我听说,‘博览馆’将是一个永久性的设施。”
关卓凡心中一动:英国人的“真诚和友谊”虽然可议,但眼光却真正是第一流的!阿礼国对这个“博览馆”的认知——“具有划时代意义”、“将大大改变中国人的观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真正是切中肯綮!
中国这边儿。除了自己。能有这个认识的,大约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正在感慨,只听阿礼国说道:“我很遗憾——不过,事实如此,我不能回避:我们的美国朋友,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我严重怀疑,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承接和运营这个项目的能力。至少。我可以肯定,他们无法使这个伟大的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关卓凡微笑着说道:“‘世界上最先进、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嗯,自然是英吉利了。”
阿礼国的眼中放出光来:“亲王殿下,感谢您的公允之言。不过,对此,大英帝国,可以居之不疑。”
顿了一顿,随即目光灼灼的说道:“既然如此,亲王殿下,该选择谁来负责‘博览馆’的项目。不就是清清楚楚了吗?”
这句话咄咄逼人,关卓凡在心里“靠”了一声:你以为老子会这么“顺摊”?做梦吧!
他叹了口气。说道:“爵士,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中国有句老话,你想必也听说过的,叫做‘先来后到’。如果,在美国人之前,贵我两国,已经就这个项目进行商谈了,该有多好?”
阿礼国有点着急了:“亲王殿下,难道这个项目,中国和美国,已经……正式签约了?”
“那倒没有,”关卓凡说,“不过,已经达成了意向性的协议。”
“不过是一份意向性协议嘛,”阿礼国松了口气,“那尽可以……”
滞了一滞,“推翻”一词,无论如何说不出口,不然,这个话柄落在中国人那里,以后有些事情就不大好理直气壮了。
阿礼国见关卓凡脸上微露讶异的神气,想来亲王殿下已猜到被他咽下去的那个词儿是什么了,不由微觉尴尬。他飞速地转了一遍念头,决定翻出第一张底牌:“我想,我们应该找到中、英、美三方都满意的方案——亲王殿下,我建议,中国的‘博览馆’项目,由英、美两国共同负责。”
亲王殿下的脸上,再次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阿礼国继续说道:“您放心,亲王殿下,这么做,不会损害到美国的利益!我做一个譬喻,‘博览馆’项目就像一张面饼,有了大英帝国的参与,这张饼,会做的更大——远远大过美国人单独承办!这样,虽然是和英国共同烙制,但这张饼,美国人分到手的部分,却比单打独斗来的更多!这个道理,我相信,我们的美国朋友,一定能够想通的。”
顿了一顿,加重了语气:“对于中国来说,就更加不必说了,这张饼,会大出好几倍——中国将是英国加入‘博览馆’项目的最大受益者!”
好,说的天花乱坠。
不过,也是真有道理。
关卓凡沉吟不语。
阿礼国见关卓凡似已意有所动,赶紧继续加码:“亲王殿下,以您的渊博,一定晓得,主持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项目的,是王夫阿尔伯特亲王。对中国,阿尔伯特亲王一向抱有美好的感情;对您本人,阿尔伯特亲王更持有崇高的敬意。如果英国参与中国的‘博览馆’项目,阿尔伯特亲王答应,他会继续负责这个项目,并因此访问中国。”
顿了一顿,说道:“阿尔伯特亲王说,他非常期待着和您的见面。亲王殿下,您一定同意,这,对于增进贵我两国的友好往来,是大有助益的。”
王夫?咦,有点儿意思。不过,我对王夫本人兴趣不大,对他和女王陛下生下的某位公主,倒是颇有兴趣。
不过,关卓凡还是叹了口气,说道:“爵士,你说的都对,我也非常期待和阿尔伯特亲王的见面。可是,‘博览馆’的项目,就算英美合作,对美国,中国依然是违约了。这不守信用的名声若传了出去——唉!”
阿礼国大为沮丧,张了张嘴,一时不晓得再说些什么好了。
两个人都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儿,还是阿礼国打破了沉默:“亲王殿下,如果在‘博览馆’的项目上,您能够接受我的建议,那么——”
顿了一顿,终于翻出了第二张底牌:“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觐见大清皇帝,礼仪上面,女王陛下政府,愿意尊重中国政府的意见。”
好,小样,你总算自己跳出来了。
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请求觐见大清皇帝,一如既往地卡在了“礼仪”上面。不过,这个“礼仪”之争,不是该不该行跪叩礼——跪叩礼“有碍国体,是不可行”,这个,明载于《天津条约》,已经没有什么可争的了。
这一次,大伙儿争的,是泰西诸国公使,觐见大清皇帝,是行单膝跪礼呢?还是行鞠躬礼呢?
*(未完待续。。)u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