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顺应时势


本站公告

    秦家庄,秦老庄主先前接到四弟秦慕明送去的关于袁齐勾结宫中权宦袁孝前来勒索秦家的消息后,派出了素来谨慎稳重的三弟秦慕开过来相机应对。

    及至后来,秦老庄主又听到二袁无耻使用栽赃谋逆这等yīn狠手段,一时极为心惊……所幸李琅及时出现,替秦家出头,当场斩杀袁齐,并用不为人知的隐匿手段令袁孝铩羽而归。

    秦老庄主长吁了一口气:“李琅当年勇救云儿,今rì又助秦家免遭陷劫,于我秦家恩重矣……”

    力主严守族规的老五秦慕宽在旁点头赞同,却又皱眉道:

    “时下,城邑乡野都在流传李琅弃官务耕后又要弃耕从军的喧嚷消息,带动了众多丁壮踊跃投军……李琅此来青泥驿只怕并非偶然,多半与投军有关,而两位兄长又都是主张变更族规入仕投军之人,他们与李琅会面不妥吧,长兄不如让我也过去见见李琅?”

    秦慕宽担心李琅搅破秦家族规,秦老庄主焉能不明白,二弟五弟严守族规,三弟四弟力求革新,他作为居长者需要奉行中庸之道,是不能随便表态的,否则就会造成秦家进一步分裂。

    秦老庄主闭目不言,沉吟片刻方道:

    “李琅于秦家有恩,你们兄弟三人一齐前去会面也是李琅该得的礼遇,就算老夫亲自过去也不算丢份,只是,秦家庄同时对李琅也有授艺之情师徒之名,所以,对李琅的礼遇倒也不必过重……露儿不是回庄了吗,让她去听听李琅说什么,回来再告诉我们便好。”

    秦慕宽明白长兄是在用师徒名份礼遇规格婉拒他前去见李琅,显然,袁孝依仗权势,用极其卑劣的手段肆意陷害秦家,差点给秦家带来灭顶之灾的事情已经让长兄在族规问题上微微倾向于革新了……

    不过,长兄还是照顾到他的立场的,一直跟着老二秦慕达生活的秦家嫡孙女是一个比他还要淡泊世情的女子,她去听后回来相告也不会“走味”:

    “也好……只是李琅曾误入青泥驿后院碧湖,有惊扰秦家女眷的前事,露儿与李琅见面,传出去许不好听。”

    “就让露儿隔窗静听……不失礼数的。”

    秦家老三秦慕开赶到青泥驿时,事情已经结束,李琅正在与秦慕明喝酒并言及投军之事,秦慕开没有急着进门,他静坐在隔壁侧室旁听了好一会,直听到xìng情耿直的四弟答应李琅允许门下子弟随同李琅赴边关投军时,方才准备入正室相见。

    这时忽然接报秦家嫡孙女来到驿站,秦慕开忙将嫡孙女迎入侧室旁听后,再去正室会面李琅。

    与李琅彼此寒暄过后,秦慕开又举杯笑道:

    “贤侄放下田园桑麻的初衷,前赴边关投军,忠君报国之心世人一片赞誉,当浮一大白。”

    “其实,之所以投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田的rì子过不下去了。”

    “哦,何出此言?”

    李琅希望说服枪法jīng湛的秦家革新族规,允许子弟随他投军,他依据历史走向一针见血地指出:

    “自开元二十五年新定赋役令以来,国朝享有课役复除待遇的衣冠户大为增加,以致于似袁齐这等乡里耆老也能免课,坐食百姓,其何以堪?

    我发现,课户rì渐减少,但土地却大量地被衣冠户兼并,课户赋役rì益加重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如秦家今rì这般被人栽赃勒索也许只是一个飞来横祸,但土地兼并却如同温水煮蛙,迟早会让所有以耕为本的人家纷纷破产。”

    秦慕明十分欣赏李琅前瞻xìng很强的观点,这个当年稍显莽撞的骊山少年已经拥有超越年龄的认识高度了,他拊掌赞同道:

    “没错,秦某早就跟长兄言明,而今时世,耕种稼穑已渐至穷途末路,非强有力之变法根本无法扭转,秦家已到了必须革新族规以延续家族繁衍的拐点了,投军入仕势在必行。”

    秦慕明又看向面带微笑,与他一样点头认可李琅所言的秦慕开道:

    “贤侄放心,秦某与你三叔两房子弟都愿随你投军,两房除长子长孙不能从军以外,其余闲散子弟,再加上秦家庄习武的不少外姓庄客的闲散青少,总共也该有二十余人。”

    “太好了。”

    在私拥五十名甲士就能构成谋逆罪的时代,李琅召集去边关投军的人手并非越多越好,为避免受到朝廷猜忌,人数当控制在五十人以下为宜。

    清江村青年已有七八人,李琅另行召集三四十人足矣,秦家五房之中有两房子弟愿意投军已是一件大好事,李琅指着银箱中的银锭道:

    “每一个愿意跟我前去投军的秦家子弟都能得到十贯安家费。”

    秦慕开赞一声:“我大唐一名军士征战一年总需也不过才十几贯而已,贤侄真是大手笔。”

    “秦家于我有授艺之恩,秦家子弟当然享有优渥。”

    李琅淡淡一笑,诚然,千贯巨资拿来居家过rì子,只要不碰上灾荒连年,他这一辈子都可以吃穿不愁了。

    秦慕开暗暗点头,不过,将子弟交付李琅,详情总得问清才能放心:

    “贤侄打算往何处边关投军,安西还是辽东?现今关中大量募兵,只怕是辽东战局吃紧,去辽东应该没错。”

    关中大规模募兵背后的原因,逃不过秦慕开的深思,可李琅却摇头道:

    “……我去河东。”

    往哪里投军是一个核心问题,李琅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简略一点地来说,李琅选择的地方不但要有敌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发展空间。

    李唐龙兴之地北都太原所在的河东军镇是李琅的首选。历史上,河东也是安禄山造反的三大老巢之一。

    ……既然李唐龙兴之地可以成为胡人安禄山反唐的老巢,为何就不能成为汉人李琅起步的据点……

    秦慕开讶然道:“河东么,听说河东承平rì久,现在北面的突厥又被你领军所灭,河东更是不太可能有胡骑寇边了。”

    李琅直言道:“我觉得,接下来……最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事的地方并非安西和辽东,而是山东、河东、关内、河西和陇右等地。”

    奚契联军击败信安郡王的北伐大军后,下一步既可以向东蚕食平卢军镇,也可以南下攻占幽州,或绕过幽州掠夺因集军北伐而将兵力抽调一空的山东。

    但李琅觉得奚契联军不太可能东进平卢和南下山东。

    因为一则是奚契骑兵不擅长攻城战不敢随便拉长战线,二则奚契面临回纥的威胁且要与回纥争夺水丰草肥的突厥故地,三则奚契南下无法迎合吐蕃的利益……从小莺的话中,李琅觉得也许还有其四……

    故此,奚契最有可能将主力骑兵集结于突厥故地,这样既可以与回纥鏖战蒙古高原争霸草原之王,又可以进攻河东、关内、河西等军镇,协助吐蕃牵制青海湖的十几万唐军

    ……相信这是吐蕃跟奚契达成的盟约条款之一,吐蕃接下来必会在青海湖有所动作,甚至,吐蕃用兵的重点地域也许不在小勃律,而在青海湖……吐蕃国内的总兵力与大唐相当,在四十万以上,吐蕃有足够的兵力施行大战略。

    “接下来……”

    李琅说得慎重,话中包含了隐晦的信息,联想到时下流传的李琅北上契丹寻亲的亲历,秦慕开就没有再问,也没有反驳。

    说心里话,长居京畿的他不认为自己比刚从辽东回来的李琅更了解边关的实际战况,不过他下意识地相信李琅的判断,因为他觉得李琅有一种很强的预见感和神秘感……就如李琅梦会十年后的翰林李学士所作绝妙名篇将进酒一般。

    “想必四弟已经给你说过我们秦家的族规,你觉得秦家的族规是否合时宜……”

    老庄主派来的嫡孙女就在隔壁,她不喜习武不了解兵事,她关心的是族规,秦慕开便想借用李琅的声望在秦家壮大自己的革新观念。

    秦慕开的那种问题最是不好应答,李琅不愿去加深秦家五兄弟因革新族规而造就的矛盾,但又不得不设法说服秦家子弟随他投军,他在脑海中斟酌着词汇,笼统地道:

    “秦家族规体现的是秦家祖辈积累下来的处世智慧,富有居安绵长的人生哲理和高远平和的意境,是极好的。

    只是,三千大千世界,并非一成不变,打个行路的比方吧,一个人要想一直平安地走下去,就需要顺应地势,时而直行,时而绕道。

    如果将归隐当成直行,出仕当成绕道,一个家族的兴衰岂非正是这个道理,只有顺应时势,该归隐时归隐,该出仕时出仕,进退有度,方能居安天地间,万世绵长。”

    秦慕明现在已经对李琅彻底刮目相看了,连连点头:

    “说得好,正该如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到头来只会在不断变化的时世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这一次的事情就是一个大教训。”

    秦慕开知道隔壁侧室的嫡孙女在静听,便故意通过她说给老庄主听,微笑道:

    “关键是要进退有度,古来多少家族盛极而衰,就是因为失了一个度字,与是否出仕无关……”

    酒后,李琅没有再去秦家庄,也没见到秦云,离开青泥驿时,他留下五百贯给秦慕明招募秦家子弟,以及补偿被监门卫打伤的无辜百姓,接济那些被袁齐兼并土地后rì子窘迫的课户们,他自己则带着余下的五百贯回家,又给愿意随他投军的清江村年轻人每户十贯。最快阅读小说尽在看书啦,http:../book/dzhuzi/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