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当仁不让


本站公告

    刘和率众离开函谷关,又向东行了三日,终于来到了东都洛阳。

    早已接到通报的朱儁,率领留守洛阳的大小官吏数十人,出城相迎三十里,以最高的规格欢迎刘和麾下大军入城。

    虽然刘和前往关中连皇帝的面都没有照过一次,但他率军平定长安之乱的功绩谁也无法抹杀,他对洛阳百姓的种种善举更是被人口口相传。洛阳附近的人们听说刘侍中率军返回,竟然奔走相告,不约而同地赶至城外迎接刘和的归来。

    这一次,刘和一改前往长安时的低调,再度穿上了“宣传部长”徐邈当初在蓟城为他置办的那身华丽行头,跃马扬鞭的率军入城。

    当日,只见刘和身穿光辉夺目的明光铠甲,头戴金光灿灿的虎头兜鏊,胯下骑着一匹通体黝黑的神骏,腰中悬着三尺长剑,肩后披着猩红披风,端得是威风凛凛不可冒犯,让道路两旁的百姓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膜拜的情绪。

    紧随刘和左右的,是一百名神秘肃杀的黑甲骑士,在黑甲骑士身后则是排列整齐的幽州骑兵,在幽州骑兵之后则是洛阳禁军,在洛阳禁军之后由是数千申息士兵。

    李蒙麾下五千名声不佳的西凉兵此行没有随刘和一起进城,暂时由徐荣统率,留驻于洛阳城外三十里,下一步很快就将开赴幽州,从此远离洛阳百姓的视线。

    刘和今日如此高调行事,当然不是为了在人前装逼耍酷那么简单。他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洛阳民众的安全感和重建家园的信心。

    如果换做是别人率领一群虎狼之师进驻洛阳,城内城外的百姓只会感到害怕和担心。但刘和不同,以他天子侍中和皇室后裔的双重身份,足以让百姓们相信他跟何进、董卓这些手握大军的军阀完全不同,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一个好官。

    刘和的先祖,便是东海恭王刘强,而刘强则是光武帝刘秀的亲儿子,起先曾为太子,后来才被刘秀改封为藩王。光武中兴之后。刘秀定都洛阳,那时身为太子的刘强便曾留守洛阳监国,虽然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但却无法被人忘记。

    洛阳百姓只要想一想刘和的先祖曾经镇守和治理过洛阳,他们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刘和跟所有的其他军阀不同,因为这大汉江山原本就属于他们刘家的,刘和犯不着再去跟人争来抢去。只会用心的守护和治理。

    也就是说,在洛阳人心目之中,刘和父子才是当仁不让的主人,而诸如何进、董卓之流,都是偷窃主人家东西的家贼,本质上有着完全的不同。

    刘和在老将朱儁的引导下。在道路两旁数万百姓的高声欢呼之中,精神抖擞地进驻洛阳,当时的情景被史官们记录下来,后来成为《圣君纪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洛阳之后,刘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高调宣布要在城内重建皇宫。同时修建一座太傅府邸。

    重建皇宫,是刘和向天下人表明他奉迎天子东归的决心;修建太傅府邸。则是刘和向天下宣示老爹刘虞的存在。

    曾经在洛阳大权独揽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们诛杀了,曾经在洛阳和长安横行霸道的太师董卓也被人乱刀砍死了,放眼如今的天下,还有谁的声望和实力可与太傅刘虞争夺大汉第一权臣的位置?

    当初董卓专权之时,先是任命刘虞为大司马,过了一年又任命他为太傅,而按照大汉官制,无论大司马,还是太傅,都是品秩高于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的上公。董卓当时如果不是给自己弄了一顶太师的帽子,他的职务都无法超过刘虞,足见刘虞当时在朝野上下的威望地位有多高。

    刘虞如今虽然人在幽州,但他的儿子却领着一支打败了李傕、郭汜、张济联军的虎狼之师坐镇洛阳,一时之间还真有种高手寂寞,欢迎来战的味道。

    刘和在洛阳暂时安顿下来之后,立即上表长安朝廷,要求朝廷加封朱儁为卫将军、河南尹,同时任命审配为洛阳令,任命牵招为洛阳尉,任命卫觊为洛阳丞。

    王允见到刘和的奏书之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对,因为刘和压根就没向朝廷提自己半个字,而且朱儁作为平定黄巾之乱的三杰之一,当初本来就出任过河南尹,后来又率领中牟义军继续讨董,此时再度出山,已是众望所归。

    王允想要笼络吕布和他麾下的将领继续为己所用,便在朝中提议给吕布、朱儁等一批作战有功的将领同时加官进爵,结果太尉马日磾出来搅局,嚷嚷着应该给刘虞父子同时晋升官爵才算公平。

    马日磾一说话,朝中许多官员都站出来支持他,认为刘虞父子居功至伟,必须要作为最可信赖的力量紧紧依靠和抓住才行。

    已经开始临朝的小皇帝刘协不知受了谁的指点,也当众说出一句“汉室江山理当由刘姓之人治理”的话来,当时就把王允给噎住了。

    小皇帝都开始当众放狠话了,分明就是对王允的擅权表示不满,如果王允还敢阻拦朝中大臣交好刘虞父子,那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仅要背上董卓第二的恶名,而且会失去更多大臣的支持。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朝廷最终颁下旨意,再度加封刘虞为太傅,兼领骠骑大将军之武职,全权管理黄河以北各州事务,假节钺,不仅有任命三品以下文武官员的权力,而且可以代替天子出征,对属下官员还有生杀予夺之权!

    为什么说是再度加封刘虞为太傅呢?因为当初董卓在位时,加封刘虞为太傅的任命文书和印信并未送至刘虞的手中。所以这次朝廷要再送一次。

    朝廷这次单独给刘虞颁发的这道旨意,最给力的地方就在于“假节钺”这三个字。

    “节”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根长竹竿一般的物事、“钺”则类似于斧子的外形。“节”和“钺”都是古时皇帝的信物。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假节”的话,在战时状态可以不必请示汇报,直接斩杀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

    “钺”就是斧钺,是一种刑具。即“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的“斧钺”。“斧钺”专属君王,偶尔会暂借给人臣,称为“假节钺”。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极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也就是说,持节的文武将领可以有多人,但“假节钺”的大臣只有一个,因为这个人可以代替皇帝处置持节的将领!

    还有就是,这个“假节钺”中的假字,不是真假的意思。而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除了给刘虞放权之外,这次朝廷又给吕布加封了官职,任命他为左将军,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吕布麾下众将领也是个个得以擢升。原来那些校尉们都有了杂号将军的封号,原先那些都尉们则统统晋升为校尉。

    为了安抚刘和,朝廷按照刘和的上表,加封朱儁为卫将军,河南尹,同时任命审配为洛阳令,任命卫觊为审配的副手,任命牵招为洛城都尉。

    董卓在世之时,曾加封刘和为御史中丞,不过当时传令的段训被刘和使用手段支到了辽东公孙度那里,紧接着刘和就来了长安,等于是没有接到这个任命。实际上,御史中丞这个官职很了不得,有监察百官之权,如果真给了刘和,不知多少官员将会倒霉。

    这次朝廷终于正式下旨,加封刘和为虎贲中郎将,兼领绣衣御史之职,虽然每个职务都不是很高,但却地位尊贵,与他的身份完全对等。

    虎贲中郎将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属下重要职官,地位仅次于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是由皇帝直接提拔重用的禁卫军中的高级后备干部。

    汉代的御史,一般是指侍御史,其职权是举奏百官的非法和违失,也可奉诏逮捕和拷问有罪的官吏。绣衣御史并不常置,其主要任务则是奉命镇压各地的武装反抗活动。这次朝廷任命刘和为绣衣御史,分明是想让刘和今后冲在镇压各地黄巾作乱的最前面,听着十分厉害,但却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当刘和接到朝廷的任命时,对于这两个职务并不在意,因为他更看重的是老爹得到了“假节钺”这个权力。

    刘虞暂时不能来洛阳赴任,刘和却是当仁不让地自领了太傅长史的职务,然后在洛阳大张旗鼓地替老爹搭建起太傅府的架子,同时面向各州招揽贤士以作为太傅府的属官。

    按照大汉官制,太傅府所属官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有掾属二十四人,令史、御属各二十二人。长史为太傅府群吏之长,掌章奏、顾问。掾属是比较高级的属吏,分曹办事。令史、御属是比较低级的吏员,办理文书、车马等琐事。

    刘和不等朝廷的任命文书传到幽州就自领太傅长史之职,虽然吃相显得太急,但所有人都不敢跟他吱声。

    以刘和如今的声望地位,以刘和身为刘虞嫡长子的身份,他在洛阳担任这个太傅长史的职位,谁敢跟他争?

    刘和早就摸清了老爹的脾气,只要自己是真心为社稷百姓做事,刘虞才不会在意儿子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

    刘和一身兼了三职之后,立即委任田畴、李严、郭嘉、陈逸、张逸等人担任太傅府的掾属,让他们协助自己处理公务,而他本人则是一头扎进军营内,主抓起年底的“评功评奖”活动。

    年初之时,刘和曾在马城开展“大练兵”活动,说好到了年底要对所有参训将士进行考核评估,凡是年度之内表现优异者,都会受到各种奖赏,其中包括擢升职位、分配田地、奖赏银钱、兵器、战马、铠甲等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奖励措施。

    如今刘和虽然无法返回幽州,但他说出去的话必须要兑现,哪怕如今只有部分幽州汉骑参与了当初的大练兵,这项活动也必须要善始善终,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坚持下来,今后在各军之中广泛推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ps:有热心的书友在打听本书有没有群,南道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有的。群号是:136183303。欢迎书友们踊跃加入,一起讨论三国。9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