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或许意大利队也谈不上失败者,本届杯赛意大利队能够过五关斩六将闯入到决赛,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在赛后,意大利队多数球员还是显得比较的平静,最难以自持的是巴洛特利,他一度失声痛哭,而球队核心皮尔洛也独自流下了眼泪。
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刻,皮尔洛还能够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表情上看,皮尔洛仍然显得很淡定,还分别与迪甘等人握手示意,但当看到比利时队站上最高领奖台时,皮尔洛再也抑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当镜头切向皮尔洛时,他已经是红了眼眶,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这样的画面令人动容,也令许多意大利球迷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他这一刻的悲情与1994年美国世界杯巴乔的落寞的背.景一样,同样是如此的迷人,不得不说这也是另外的一种美。
而在等待的时间里,皮尔洛有一刹那闭上了眼睛,似乎是不忍再看对手的庆祝和本方的失落。
意大利队的队长布冯体现出了一个领导者的风度,他在赛后显得很冷静,并没有流下眼泪,在这一刻他选择了坚强,但从布冯望着比利时队的眼神来看,他仍然有许多不服,而在领完奖后,布冯又与主教练普兰德利拥抱在一起,互相安慰,这一对将帅之间仍然还有机会在未来去创造新的奇迹。
比起布冯和皮尔洛这些见过大世面的老队员,像博努奇,巴洛特利这样第一次参加大赛的球员,情绪都显得非常的激动,特别是博努奇,在比赛哨声吹响的那一刻,他已经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队友不断的上前安慰他,但他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悲伤情绪当中,甚至在领奖台上博努奇仍然在流泪。
虽然巴洛特利在半决赛之后,宣布要在决赛中做的更好,但是最终意大利人没能撼动比利时连夺欧洲杯、世界杯接着又是欧洲杯的壮举,最终意大利只能接受0:4的惨败。
而在赛后,巴洛特利悲伤的看着比利时捧杯,不禁落泪。
比赛一结束,比利时人开始了狂欢,而意大利的其他球员也还留在场上与队友相互安慰,并且礼节性的祝贺夺冠的比利时球员,但是与此相反的,巴洛特利则直接低着头离开了球场,走向球场更衣室通道,虽然意大利的官员上前劝阻,希望拦住巴洛特利,但是巴洛特利愤怒的将他一把推开,头也不回的走进了通道内,从行为上看似乎非常愤怒。
随后,巴洛特利直到颁奖的时候才回来,他走在所有意大利球员的最后,在主帅普兰德利之前,左手叉腰接受了普拉蒂尼颁发的奖牌。
这时候队友已经走下了看台,巴洛特利一个人缓慢走下台阶,若有所思,似乎是在回味和思考刚刚的失利和这一整届的比赛全过程。
当迪甘从普拉蒂尼手中接过奖杯,比利时人在颁奖台上狂欢的一刻,皮尔洛落泪了,而巴神也哭了,他低头冥想,当抬起头来,双眼通红,噙着泪光。
0:4败给比利时,这个比分对于意大利队来说,的确有些残酷,但这就是足球,但这并不足以抹杀人们对这支蓝色球队的尊重。
回顾意大利队参加本届欧洲杯的过程,可谓历尽波折,开赛前,意大利遭遇了天灾**,四月中旬,意大利球员莫罗西尼在赛场上猝死,五月的赌球案又让很多球员告别了意大利队的训练营,随后,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地震,又让意大利与卢森堡的热身赛被迫取消,球队只是匆匆的参加了一场与俄罗斯的友谊赛,就踏上了欧洲杯的赛场,而那场比赛,意大利队难看的输了个0:3。
就在一个月前,几乎没有人相信意大利队哪怕会进入四强,各大博**为意大利队开出的夺冠赔率仅为15.00,甚至不如即使是连本国媒体都不看好的英格兰队。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意大利队来到了欧洲杯的赛场,首战西班牙,意大利队给对手来了个下马威,迪纳塔莱的进球让意大利队取得了领先,虽然比赛最终以1:1结束,但这支意大利队还是让人们吃了一惊。
次战克罗地亚,1:1的比分让意大利队陷入了八年前的尴尬,如果小组赛末轮西班牙与克罗地亚战成2:2,那么意大利队无论取得多大比分的胜利,都将无缘出线。
但传说中的“默契球”没有出现,意大利队也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在2:0战胜了爱尔兰队之后,他们进入了八强。
进入八强以后的意大利队,首先面对的就是英格兰,在英格兰人面前,意大利队牢牢的占据了场上的优势。
在点球大战中,尽管蒙托利沃率先射失了点球,但皮尔洛的“勺子”点球,彻底击溃了英格兰人的心理防线,最终,意大利队以4:2的比分打进了四强。
半决赛对阵更具冠军相的德国队,意大利队打出了一场少见的漂亮仗,如果不是在2:0领先情况下前锋们过于放松,德国队很可能净吞三四球。
不过,淘汰赛两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也在另一方面消耗了意大利队的体力,打入德国队两球的巴洛特利,就由于抽筋被换下了场。
另外,从半决赛到决赛,意大利队的间隔是三天,而比利时队则是四天,此外,队内连续不断的伤病情况,也让主教练普兰德利一筹莫展,巴尔扎利、基耶利尼和莫塔等人先后受伤,其中基耶利尼在参加了与西班牙队的小组赛后,一度被断言将提前告别欧洲杯。
尽管坚强的基耶利尼还是在半决赛之前归队了,但在决赛中,他不到20分钟就由于老伤复发而下场的事实,还是让意大利队在战略上陷入了被动。
此外,球场上的德罗西,巴尔扎利等人,也都是带伤坚持打完了整场比赛。
然而,尽管如此,意大利队仍然踢出了一场堪称惨烈的决赛。从赛后的技术统计来看,意大利与比利时之间的差距,并非比分反映的那么大,甚至是意大利队踢得更加合理,可以说,意大利队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了。
更加重要的是,欧洲亚军的成绩,是意大利队在南非世界杯惨败两年后取得的,这一点就更加难能可贵。
两年前的世界杯,以卫冕冠军身份出征的意大利队,连小组都没能出线,可以说是跌到了谷底,然而,仅仅两年之后,世界杯的第26名就变成了欧洲第二,普兰德利的球队取得的进步举世瞩目。
赛后,只有年轻的博努奇和巴洛特利流出了眼泪,皮尔洛则将泪水饱含在了眼眶中。其余的20名球员,都是心平气和的,微笑着接受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
布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我们拥有一次非常出色的比赛,这是一次美妙的旅行。”
欧洲杯决赛中意大利0:4不敌比利时,不过球队本次大赛的表现还是得到了国内媒体的赞扬,意大利队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打进决赛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主帅普兰德利功不可没。
普兰德利和他的球队值得称赞,因为意大利人再一次爱上了他们自己的球队,在普兰德利之前,上一个深受人们爱戴的人是里皮。
之前与德国队的半决赛结束之后,普兰德利曾在接受采访时,流露出辞去主教练职务的想法,原因是压力太大。
不过决赛之后和足协官员短暂接触后,普兰德利表示自己将继续执教意大利队直至2014年世界杯,普兰德利的合约将在2014巴西世界杯后到期。
普兰德利表示:“我确实有过离开的想法,但是现在我想我们的目标还没有达到,我们有实力继续向目标迈进,我和足协关系很好,回去后我会和主席谈话,执教意大利队是一个伟大且艰巨的任务,我舍不得离开。”
谈到刚刚结束的决赛,普兰德利有些遗憾:“比赛大家都看到了,比利时的速度控制了比赛,我们没有从疲劳中恢复过来,因此球队没办法抑制对手,另外非常遗憾的就是基耶利尼受伤下场,我们的计划完全被破坏了,对付比利时这样伟大的球队,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对于球队整届赛事的表现,我非常满意,可以打八分,我们打出了一些伟大的比赛,巴洛特利?我告诉他要学会接受失败,这样的经验对未来非常有用,这就是足球。”
对于意大利来说,欧洲冠军的梦想结束了,但意大利队仍然值得尊重。
《米兰体育报》以“苦涩的泪水”为题,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梦想在最绚丽的时刻结束了,比利时队成为了足球场上的不败之师,在获得了2008年欧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冠军之后,他们成就了传奇的和神话般的三连冠,这个结果对于意大利队来说是遗憾的,因为出于在波兰和乌克兰的表现,他们不该得到这样的结局,但比利时队展示出来伟大球队的坚决和残酷,欧洲冠军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他们的力量,成功卫冕了。”
《都灵体育报》则打出了《意大利崩溃,梦想结束》的标题:“和半决赛2:0战胜德国相比,今天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比利时队成就了史无前例的三连冠,祝贺他们,意大利队则通过此次波兰-乌克兰之旅找回了尊严,他们经历了最困难的道路才来到了决赛,西班牙、克罗地亚、爱尔兰、英格兰和德国都曾经是他们的对手,现在,到了普兰德利思考其未来的时候了。”
《罗马体育报》称:“梦结束了!我们本应该书写历史,我们也努力了,但为什么在一场决赛中会出现如此大的比分差距呢?比利时队成功卫冕,完成了足球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成就,他们每一分钟都残酷的占据着主动,最终取得了胜利,无可置疑和无情的4:0的胜利,没有给意大利留下任何余地,少休息一天的意大利队从第一分钟起,就拖着疲惫的双腿比赛,无法对比利时队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威胁,这一次,天蓝球队没有能够创造奇迹。”
《全市场》则在文章中称赞了意大利队的表现:“欧洲杯结束了,无论如何,谢谢你们,小伙子们,还有切萨雷.普兰德利,对于意大利队来说,比利时队太过强大了,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意大利队。”
欧洲杯结束了,意大利在决赛场上,给全世界喜欢他们的球迷留下了一抹伤感的蓝色,不过对意大利足球来说,这还远不是结束,他们依然有梦想可以期待。
在本届欧洲杯上,普兰德利和他的球队已经向所有的球迷展现了他们的决心,或许两年之后的巴西,意大利队会给人更大的惊喜。
普兰德利在场边结束了采访之后,便回到了场内,去安慰着他的球员,这个时候,迪甘走了过来,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师徒,在比赛结束之后,也卸下了作为对手的包袱。
“很精彩的比赛!”迪甘笑着说道。
普兰德利可不会这么认为:“这样的话,你应该留到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去说。”
迪甘笑着摇了摇头:“赛后的新闻发布会我就不去了,会有人去说那些场面话的,我来只是想要告诉你,切萨雷,假期空出几天时间给我!”
普兰德利一愣:“又要干什么?”
迪甘笑着看向了场边:“你很快就会知道了!”
迪甘说完,对着普兰德利挥了挥手,然后朝着场边的看台跑了过去,这个时候,全场的摄像机立刻对准了迪甘。
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迪甘曾说过一番莫名其妙的话,他希望某个人能够实现他一个愿望,难道是~~~~~~~~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