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平城赈灾(三)


本站公告

    若说长安城内如今最尴尬的一个家族,那毫无疑问就是当今大汉的皇族。

    他们本是大汉最高贵的一类人,统治这个帝国将近四百年。可是如今却每天生活在董卓的阴影下,在灭族的恐惧中苟延残喘,无数皇族子弟因受不了这种压力只能选择用酒精和女人来麻醉自己。

    汉献帝刘协虽然只有十岁,但不同于他那个在民间寄养长大的哥哥,他从小便接受了最严格的帝王训练,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祖母都是将他当作未来的皇帝在培养的。

    可惜的是汉灵帝过早去世,使一切打算成为泡影。刘协因未成年,虽然得到祖母的支持,但终究比不上他的哥哥来的名正言顺。

    本来对刘协来说,从此做一个陈留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可惜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就在他以为皇位已经离他远去之时,突然在他最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砸在他的头上。

    董卓以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迫他登上了皇位,从此大汉这个伤痕累累的帝国就压在了他那瘦弱而细小的肩膀上。

    高坐于冰冷的皇座上,刘协静静的看着下面依旧衷心于他的大汉老臣们,毫无意义的谈论完国家大事。

    不知谁提起最近长安城内如火如荼的捐赠活动,救灾济民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像许康搞的这么声势浩大的却从没有见过。

    刘协听的有趣,好奇的询问了一下,身边的大臣不免添油加醋的向他述说一番。

    对于许康,刘协早已没有了印象。这时不免问起他是何许人也?

    众大臣的评价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他忠肝义胆,不失大臣典范;也有人说他沽名钓誉,只为邀名。大家莫衷一是,一时间本来庄严肃穆的皇宫竟嘈杂的犹如街市一般。

    刘协皱眉听了一会儿,突然道:“天下竟有官员愿意抛弃全部家产解救万民,朕身为天子岂能吝啬。来人呐。”

    有宦官出列,应了一声。

    刘协却又沉默下来,因为宫中的一切用度都是由董卓掌控的,他虽贵为皇帝能支配的东西着实不多。

    “赐许康黄陵彩锻各十匹,皇家金银器皿各十件。”

    “诺。”

    这些东西论价值比之许康捐出的东西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这毕竟是皇帝钦赐之物。刘协似乎也觉得有点儿拿不出手,又道:“既然平城百姓多受其惠,便将此城做为他的封地吧。”

    此言一出,众大臣无不惊出一身冷汗。平城虽小,但也是一个县城。以一县之地做封地,那就是封他为县侯了。

    在大汉,爵位除了王爵便是侯爵,侯爵虽分几等,有实权的却只有亭侯,乡侯,县侯三级而已。县侯可谓是最高等的一类侯爵了,在上面便是传说中的万户侯。

    只是这种爵位除了开国时,几乎已经无人能够得到。最近一百多年唯一一个万户侯就是皇甫嵩,但也只做了三个月便被撸了下来。

    这许康不过是捐了五万担粮食,又有何资格可被封为县侯。要知道,即便以董卓之强势,如今也不过就是一县侯而已。

    于是众大臣一致反对,直言封赏太过了。

    刘协却皱着眉,抿着嘴,不肯改口。

    众大臣只好将目光投向王允,希望他能说动皇上改变心意。

    王允淡然一笑道:“皇上一心为民,龙恩浩荡。想以重赏鼓励天下臣工像许将军般爱民如子,此心此情,足可感天动地啊。只是封赏太过,臣怕对许将军有害无益,殊为不美。臣听说平城有一地名康,正与其名相符,可谓天意,不如就封他为康亭侯吧。”

    刘协犹豫了一下道:“既如此,准卿所奏,就封许康为康亭侯。”

    众大臣这才齐声谢恩。

    结束了朝议的表演,刘协将王允单独留了下来,不满道:“王尚书因何阻止朕封赏许康?”

    王允忙道:“臣知陛下希望以此向天下证明自己的存在,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董卓之心谁人不知,他现在随时都有可能杀进宫来,朕还有机会等到你说的那个时候吗?”

    王允叹口气道:“为今之计臣有二法,陛下可斟酌使用。”

    刘协一惊道:“快说来听听。”

    “一为缓急,陛下毕竟年幼,董卓年老体弱,董氏又后继无人。等再过两年,由臣联络一两个衷心陛下的武将,找机会除掉董卓,然后由陛下亲理长安,自然一切太平。”

    刘协摇摇头,道:“此计不可行,一来董卓之心不可测,中间若出纰漏,朕性命难保。二来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武艺高强,身边侍卫环立,谁能除掉他。”

    王允又道:“那只能用二计,陛下可尽快逃出长安,前往洛阳,招来勤王大军,然后平董卓之乱。”

    这个提议让刘协怦然心动,道:“可是董卓防守严密,纵然我们能逃出长安,又如何逃得过他的军队所布下的天罗地网。”

    王允自信道:“这个臣已想好。不过还要由陛下帮助实行。”说着,低声向刘协讲出了自己的计划。

    刘协听的眼睛发亮,大喜道:“此计甚妙,事不宜迟,马上将刘和找来。”

    许康从香案后站起,接过宦官递过来的圣旨,同时将一块银饼悄无声息的塞到他的手中。现在铜钱已不流通,不过银子还是有很好的收藏价值的。

    许康道:“有劳黄门大人了,下官还有几个不明之处还望大人能帮忙解答一下。”

    那宦官摸着手中的银饼,眉开眼笑道:“许大人客气了,有什么尽管问,凡是奴婢知道的一定全都告之。”

    许康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个康亭在什么地方?”

    “不是在平城吗?许大人真是有趣,你在那里这么久,还来问我。”

    “正是因为不知,所以才疑惑。实不相瞒,这段时间为了灾民的事,下官早就跑遍了整个平城,但从没听说有叫康的地方。”

    “那可能是土名,大人没有注意而已。”宦官压低声音道:“再说,没有不是更好,你可以随便找个地说是康亭不就得了。难道还有人会跟你计较这些?”

    许康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啊。

    〖启蒙书网∷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www.qmshu.com〗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