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甲午败将


本站公告

    到年中,杨邵的这条船月毛收入达到近70元,杨玉华的船也达到了每月30多元的毛收入。杨邵估摸着,每条船的潜力已经挖尽了,在每天船的行程一定的情况下,业绩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高。潜力挖尽,代表着杨邵实验的商业模式已经定型成熟,他需要将精力放在扩大船队规模上。

    他去县城的宝山木工坊查看船只进度。几条船的制造基本上已经完成,船队的运营资金杨邵也已经准备妥当,只要他招够人手,马上就能投入运营。期间,杨邵考虑到买卖颇为乐观,给宝山木工坊的订单做了些调整。在数量上,再增加了五艘,船只的尺寸也增大不少,满载的情况下,需要一个壮实的船工才能撑得起来。因为船型有所改变,需要重新设计,也因此耽搁了不少工期。要不然,凭宝山木工坊的能力,十来条船的订单也不需要几个月的工期。

    宝山木工坊的人手不多,大约只有十几个木工师傅,手下各带着一二个学徒。在整个县城的木工坊与铁工坊中,算不得规模最大的。不过,虽然人手不多,但十几个师傅俱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手艺精湛经验丰富。正是凭着这些宝贵的师傅,宝山坊的营业额却是县城所有铁木作坊里最高的。要不然,宝山木工坊的老东家也不可能坐上武进县铁木行会会长的位置。行会会长的人选,本身需要是个德高望重的人,同时也需要他自己的买卖在同行中独领风骚,要不然难以服众。

    因为要时常监督造船进度,杨邵来过宝山木工坊几次。接待他的都是袁慧清的弟弟袁峄城,目前的宝山坊是他在主事。袁峄城年近三十,不善于言辞,是个痴心与技艺的人,杨邵时常能看到他与工坊的师父混在一起研究工艺。在杨邵看来,他更像是个企业的总工程师而不是厂长。不过这一点,倒是与杨邵臭味相投。杨邵在现代,也是个近三十的技术宅男,与袁峄城都是同一类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都是同一类人,自然也很容易聊到一块儿。

    袁峄城经常托人从上海捎带一些翻译的西方工程类书籍,尤其是机械这一门类的。他们家的木工坊,主要业务是给县里的作坊制作一些手工工具。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袁峄城越来越感到,纯粹的木质机具,以后是越来越难有作为,必须要走铁木结合的道路。研究机械,尤其是西方的机械知识,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不过目前一些翻译过来的西方书籍,袁峄城阅读起来颇有困难。这些翻译书籍,都是洋务运动的成果。只是整个满清,懂得西方语言的人才本就稀少,既懂得西方语言又有一定工科背景的人那更是珍惜动物。因此,这些翻译过来的工科书籍质量难免参差不齐,袁峄城时常看得云山雾罩,头晕脑胀却不得要领。

    好在,有杨邵的帮助,这一切都变得容易很多。杨邵懂英,又有工科思维,虽然学的不是机械专业,不过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这些翻译的机械书籍,很多术语都是简单的外音译,杨邵将之转成英,也就大致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一来,就对袁峄城帮助很大。这些书籍价格昂贵,要不是有杨邵的帮忙,那还真就浪费了。

    杨邵自己也有收获。他深感村民们手里的纺织工具落后,很有改进纺织工具的意愿。这些西方机械书籍虽然简单,却很好的补充了他在机械专业基础知识上的不足。这对他以后研制纺织机械大有好处。

    因为这一层关系,杨邵与袁峄城交情匪浅。就是杨邵增大船只尺寸,袁峄城也仍旧原价售船。这可不是靠他那“便宜岳母”袁慧清的面子,而是实实在在看在与杨邵的交情上。

    从宝山木工坊出来已是中午,临近饭点,杨邵在县城东门选择了一间装修颇为讲究的饭馆用餐。要换做以前,杨邵顶多是买几个烧饼对付一餐。不过如今,兜里薄有资财,却是不用如此节俭。他来自物资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对吃穿用度的标准一向放得很宽。自从做买卖赚到钱后,杨邵一家的生活用度颇为“奢靡”,就是一般的地主家里,也没法如他一般每顿大鱼大肉的。

    饭馆茶楼是个消息灵通的地方。尤其是武进县这种水路汇聚之地,各种江湖传闻、朝廷秘辛、大宅院恩怨抑或南北商讯,俱在南来北往的商旅和食客的悠悠之口。

    杨邵也是个买卖人了,多听些消息对他也是必要的。

    “哎,想不到啊,想不到。我们堂堂的大清国,竟然连个东洋的倭人也打不过。”

    “丢人,实在丢人!陆路大败,水师尽毁,一败涂地!”

    一进饭馆门,杨邵就听见里边议论汹汹,群情激奋。他稍稍一想,就知道他们说的是满清与日寇的甲午战争。他这段时间,一门心思的扎在乡下收土布,与这件“国家大事”倒是给淡忘了。想来,甲午战败的消息也传到武进这样的小县城了。

    饭馆的食客大多是些外地的商人,议论声最多的也是这些人。

    “清廷平定了太平匪乱后,还以为慢慢中兴了呢。如今呢,朝鲜丢了,辽东丢了,水师没了,谁想得到啊?就是与西洋人交战,也没败得如此之惨”

    “我看这个大清真的是快完蛋了。打不过西洋人也就罢了,竟然连倭人都欺到门前。”

    眼见在座的食客们越说越大逆不道,饭馆的店小二赶紧阻止,他指指堂中的木牌:“各位客官,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鸟的莫谈国事,再过些时日,怕是这鸟朝廷也没了,也就真没什么国事好谈了!”

    话虽如此,食客们虽然还为甲午战败的事骂骂咧咧,但对清廷太过大逆不道的言论还是收敛不少。显然,清廷虽然在外威风尽丧,对内的老百姓还是有点威慑力的。

    大家更多的开始唉声叹气,长吁短叹。

    “听说了吗?李中堂与日本人签的条约,要赔二万万两白银呢!”

    “二万万两!”众人一阵的头晕眼花,很多人甚至不敢想象二万万两是多大的数目。

    “哎,这些赔款,最后还不得落到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头上!”

    “都怪那些当兵的没用。尤其是那什么北洋水师,花了那么多钱建起来的,还大吹法螺说什么亚东第一,原来却是一群银枪蜡杆头,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废物!”

    “嘭!”的一声巨响。在东边偏僻角落处,一个满脸胡须,头发散乱的汉子将手中的杯子一震,猛然站起,对着刚才说话的食客怒声喝道:“你说谁是废物,谁是银枪蜡杆头?”

    “你激动个什么劲!”那食客看他凶神恶煞的模样,心里有些发虚:“我说的是水师的那班废物。他们打了打败仗,还不许人骂几句?”

    “妈的!老子就是北洋水师的,你有种再骂几句试试?”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