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TCP/IP协议


本站公告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付新坐在会议室里,面对着周正明和高新,侃侃而谈。

    “三网合一主要需要用到以下的技术:

    一是基础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所有业务在数字网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从而使得话音、数据、声频和视频各种无论其特xìng如何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选路处理和提供,并通过数字终端存储起来或以视觉、听觉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是宽带技术。

    宽带技术的主体就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融合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一个网络提供统一的业务。若要提供统一业务就必须要有能够支持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或流媒体业务传送的网络平台。这些业务的特点是业务需求量大、数据量大、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传输时一般都需要非常大的带宽。

    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讲,成本也不宜太高。这样,容量巨大且可持续发展的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就成了传输介质的最佳选择。宽带技术特别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传输质量和低成本。

    美国已经有专家预测,光通信技术将会成为当代通信领域的支柱技术,现在光通信技术正以每十年增长一百倍的速度发展,具有巨大容量的光纤传输网是“三网”理想的传送平台和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物理载体。

    三是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是信息传播网络的神经系统,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xìng、功能和业务。现代通信设备将会成为高度智能化和软件化的产品。

    IP技术内容数字化后,还不能直接承载在通信网络介质之上,还需要通过IP技术在内容与传送介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I

    IP技术的产生,满足了在多种物理介质与多样的应用需求之间建立简单而统一的映射需求,可以顺利地对多种业务数据、多种软硬件环境、多种通信协议进行集成、综合、统一,对网络资源进行综合调度和管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

    IP协议的普遍采用,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具体下层基础网络是什么已无关紧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xìng、功能和业务。

    统一的T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TP/IP协议?”周正明非常感兴趣地问道。

    付新思索着回答:“TP/IP协议是Trnsmission_ontrol_Protool/Intrnt_Proto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rnt最基本的协议、Intrn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P协议组成。这个TP/IP协议产生还不是很久,应该还没有传入我们国家。

    TP/IP协议产生于美国,在他之前,有一个阿帕网产生运作之初,通过接口信号处理机实现互联的电脑并不多,大部分电脑相互之间不兼容。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的工作,很难拿到另一台电脑上去用,想让硬件和软件都不一样的电脑联网,也有很多困难。

    当时美国的状况是,陆军用的电脑是D系列产品,海军用的电脑是Honyll中标机器,空军用的是IBM公司中标的电脑,每一个军种的电脑在各自的系里都运行良好,但却有一个大弊病,那就是不能共享资源。

    当时,科学家们就提出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所有电脑生来都是平等的。为了让这些生来平等的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就得在这些系统的标准之上,建立一种大家共同都必须遵守的标准,这样才能让不同的电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谈判’,并且在谈判之后能‘握手’。

    在确定今天因特网各个电脑之间‘谈判规则’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数美国科学家瑟夫。正是他的努力,才使今天各种不同的电脑能按照协议上网互联。瑟夫也因此获得了与因特网之父克莱因罗克一样的美称‘互联网之父’。

    瑟夫从小喜欢标新立异,坚强而又热情。中学读书时,就被允许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脑,他认为‘为电脑编程序是个非常jī动人心的事,只要把程序编好,就可以让电脑做任何事情。’

    一九六五年,瑟夫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到IBM的一家公司当系统工程师,工作没多久,瑟夫就觉得知识不够用,于是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那时,正逢阿帕网的建立,‘接口信号处理机’(IMP)的研试及网络测评中心的建立,瑟夫也成了著名科学家克莱因罗克手下的一位学生。

    瑟夫与另外三位年轻人,温菲尔德、克罗克和布雷登参与了阿帕网的第一个节点的联接。此后不久,BBN公司对工作中各种情况发展有很强判断能力、被公认阿帕网建成作出巨大贡献的鲍伯.卡恩也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在那段日子里,往往是卡恩提出需要什么软件,而瑟夫则通宵达旦地把符合要求的软件给编出来,然后他们一起测试这些软件,直至能正常运行。

    当时的主要格局是这样的,罗伯茨提出网络思想设计网络布局,卡恩设计阿帕网总体结构,克莱因罗克负责网络测评系统,还有众多的科学家、研究生参与研究、试验。

    六九年九月阿帕网诞生、运行后,才发现各个IMP连接的时候,需要考虑用各种电脑都认可的信号来打开通信管道,数据通过后还要关闭通道。

    否则这些IMP不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接收信号,什么时候该结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信“协议”的概念。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制定出来了最初的通信协议由卡恩开发、瑟夫参与的‘网络控制协议’(NP),但要真正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很不容易,七二年十月国际电脑通信大会结束后,科学家们都在为此而努力。

    ‘包切换’理论为网络之间的联接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卡恩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只有深入理解各种操作系统的细节才能建立一种对各种操作系统普适的协议,七三年卡恩请瑟夫一起考虑这个协议的各个细节,他们这次合作的结果产生了在开放系统下的所有网民和网管人员都在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TP,Trnsmission-ontrol_Protool)和‘因特网协议’(IP,Intrnt_Protool)即TP/IP协议。

    通俗而言,T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卡恩、瑟夫的第一份TP协议详细说明正式发表。

    当时美国国防部与三个科学家小组签定了完成TP/IP的协议,结果由瑟夫领衔的小组捷足先登,首先制定出了通过详细定义的TP/IP协议标准。

    当时作了一个试验,将信息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再通过陆地电缆,再通过卫星网络,再由地面传输,贯串欧洲和美国,经过各种电脑系统,全程九点四万公里竟然没有丢失一个数据位,远距离的可靠数据传输证明了TP/IP协议的成功。

    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运行较长时期曾被人们习惯了的NP被停止使用,TP/IP协议作为因特网上所有主机间的共同协议,从此以后被作为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则被肯定和应用。

    可惜,我们国家都还没有连入互联网,TP/IP协议还不为我们国家所知很正常,可是,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我们国家没能在互联网上面抢得先机,反而还很落后,唉……我们国家与国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啊!”

    付新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对于这种情况,他也没有办法去改变。身单力薄,有心无力啊!没有国家的支持,他一个人根本就做不来!

    “高部长,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周正明把皮球踢到了高新的脚下。

    高新这个时候也没有心情去个周正明玩心机,玩内斗,他仔细地想了想,看向付新,说道:“付新同志,你继续说。”RS!。(去 读 读 .qududu.om)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