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他却感到了一丝的惊惧,王爷在外征战,世子爷身负重伤,二爷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王府内部风波不断,府外军士围府,真是多事之秋,内忧外患。
于四海最恨那些背地里煽风点火的阴险之人,有本事就真刀真枪见真章,背地里使绊子真是令人不耻,于是,他二话不说,直接命侍卫们把几个人结结实实的绑了,看押起来。其他的人也被暂时看管起来。
李骛的心里也是有些发紧,如今,皇上的用意不明,而王府又风波乍起。今天这件事情看起来特别的蹊跷,王府刚得到消息,皇上那边就有动作,李骛眼下还琢磨不出来这里面的猫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
李骛暗下决心,先不管皇上究竟要做什么,首要的是稳定王府,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起了内乱,局面就万难控制了,尤其是府中还隐藏着不知道的黑暗力量,究竟意欲何为,实力究竟如何,种种因素尚不可知,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先稳定,然后,再伺机而动,就出王府内部的卧底。
李鹜想到这里,心中打定了主意,看着于四海说道:“老于,如今是非常时期,你带领府里的侍卫一定要加强防范,尤其是母妃的院子,一定要保证母妃安全,另外,大哥跟二哥的院子也要加强侍卫力量,万不可再出什么意外了”,
于四海应下,接着问了一句:“三爷,那几个带头闹事的怎么处理?”,
虽然把人看押起来,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那几个可都是王府的下人,不仅如此,其中还有管事的。
诺大的敬亲王府,不仅家大业大,林林总总的下人们也是个庞大的数目,而且,经过这么多年,又衍生出了很多家生子,姻亲关系,把很多人都牵连在一起。因此,如果打算整治这些人,就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一击即中,反之的话,极其容易引起下人们的抵触情绪,而王府又正值多事之秋,实在不易在引起纷争了。
李鹜的心里正有此想法,杀一儆百,杀鸡儆猴,一定要拿出很绝的手段来,方能暂时压住某些不明力量蠢蠢欲动的心思,想到此处,李鹜的手一摆,语气坚定的说道:“审,我就不信了,就凭那几个人能在王府翻起浪来”,李鹜对这种阴险小人真可谓恨之入骨,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像老鼠一样躲在阴沟里,伺机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逮住机会就会狠狠地咬你一口,让你防不胜防。
于四海等常年在军中的人,都有审讯的手段,听到李鹜的命令,马上行动起来。
李鹜则坐在屋子里没动,他要把发生的事情好好地捋顺一下,即使不能完全理出个头绪来,起码能让混乱的思绪清醒一些。尤其是现在,各方面的人物目的都还没弄清楚之前,决不可以轻举妄动,以静制动,观望,是最好的办法。
然而,事情却没有顺着李鹜的意愿发展下去,他还没把思路捋清楚呢,王府的大管事又急匆匆的进来禀报,他施礼后说道:“三爷,宫里来人了,就在府门外,说是皇上有旨意,让三爷您出去接旨”,
李鹜的心没来由的猛跳了几下,他有一种预感,皇上是不打算放过王府了。思及此,李鹜的凤眼微眯,薄唇紧抿,双手不由得攥紧,他就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当今皇上如此咄咄紧逼王府的用意何在。
他们原本是一祖同宗,血脉至亲的亲人,当今皇上李睿是先帝的第七子,而敬请王李暄则是先帝的亲弟弟,他们是嫡亲的亲叔侄。
李鹜曾经听母妃说过以往的事情,当今皇上李睿跟敬亲王李暄虽然是叔侄,但是,年纪却是相差无几。先帝即位时,李暄还尚在襁褓中,所以,李暄等于是在先帝的身边长大的,跟先帝的儿子,他的侄子们一起成长起来。
当时的七皇子李睿,由于生母的出身低下,又因为性格比较懦弱,被先帝所不喜,其他的兄弟们也都排挤他,只有李暄时常的跟他玩在一起。
那是的李暄,由于是先帝最小的弟弟,而先帝又受父皇临终所托,要善待这个老来子,所以,刚一即位,马上就封李暄为敬亲王,并赐了府邸,等李暄年纪稍长些即可住在王府。
李暄可谓是备受宠爱,而李暄本身也是个聪慧异常的,小小年纪就在一众大大小小的皇子中脱颖而出,很是受先帝的器重喜爱,时常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些学问方面的事情。
尽管如此,早慧的李暄还是能体会到作为一名无父无母的孩子所有的孤独,他就格外关注备受排挤跟冷落的七皇子,在其他皇子发难之时,挺身而出,维护着七皇子,二人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厚的。
从公事的角度看来,李暄不仅仅是皇室的王爷,更是一名骁勇善战,谋略出众的大将军,许多年来,他带着大辉朝的军队,东征西杀,南征北战,对内平定叛军,剿灭山匪;对外大破蛮夷,开疆辟土,常年镇守在边关,保得大辉朝国泰民安,保得李睿的皇权稳定如斯。
李鹜还听说,七皇子李睿之所以能坐上那把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完全依仗着李暄在军中的威望,才使得在紧要关头打败所有的,极可能继任皇位的皇子们,成为了一代君主。
李鹜小的时候,经常进宫玩耍,他对李睿这个皇帝堂兄既没恶感,同时也没太多的好感,他总觉得李睿的眼睛看人的时候好像隔了一层什么东西,使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李鹜坐在那里,怎么也琢磨不出皇上这么做的理由跟目的,如果说皇上是看着敬亲王府不爽,欲除之而后快,理由又不是很充分,先不说皇上如果对敬亲王府下手,天下人肯定会认为这个皇上实在无情,竟然会对自己的亲叔叔下手,何况李暄又是个对大辉朝来说,有着赫赫战功,卓越功勋的王爷呢。
如果说,皇上打算拿回敬亲王李暄手里的军权,现在这个时候也不对啊,不论皇上是打算强取也好,还是打算杯酒释兵权那样计谋也罢,眼下,敬亲王的远在边关,正在跟外邦蛮夷征战,皇上选这个时候对王府下手,无异于自毁长城,有百害而无一利。
然而,这件事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李鹜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大管事站在一旁,看着深思不语的三爷,心里面急得直冒火,却又不敢惊扰这位三爷,只能强自镇定的候在一旁。他那里知道,此时的李鹜脑子里好像有无数个车轮在飞速的转动,他不停地在记忆中搜寻,想找出皇上这么做的理由,哪怕是寻到一点点的蛛丝马迹也好,那样就可以找出破解眼前危机的方法来,只要能渡过眼前的危机,等到二哥有了消息,等到父王回京,一切就都好办了。
李鹜在苦苦的思索着,全然忘记了大管事还站在一旁呢。
正在大管事急得脑门冒火,却又一筹莫展的时候,从门外急速的走进一人来,大管事正不时用眼角的余光盯着门口呢,他就盼望着此时能进来一个人,能惊醒三爷,此时。一看到进来的人,大管事的心里乐了,他抬手抹了把额头的细汗,依旧低下头去。
来人脚步匆忙,进屋来先给李鹜施礼,“三爷,王妃请您过去一趟,有事情商量”,
李鹜猛然惊醒,抬起头,眼神有些茫然的看了看地上跪着的人,恍然大悟道:“哦,青萍啊,你回禀母妃,我马上就到”,
青萍应了一声,起身快步走了出去。
李鹜抬手揉了揉额头,看了一旁的大管事,问道:“宫里谁来了?”,
“回禀三爷”,大管事恭敬的回答道:“是郑公公,还有护卫营的人”,
李鹜点了下头:“我知道了,你去忙吧”,抬腿走了出去。
大管事这个急呀,但是,他素来知道三爷的脾气,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好搓着手走了。
李鹜坐在王妃的对面,劝道:“母妃,你就踏踏实实的在府里呆着,不用进宫去,我就是要看看当今皇上打算干什么,常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眼下父王还在为大辉朝打仗呢,这皇上就要对王府下手了,实在是欺人太甚了,我们绝不能就这么忍了”,
王妃此时已经穿戴整齐了,一身的宫装,完全是衣服进宫觐见的装束。原来,王妃听说宫里来人要宣读圣旨,心里就觉得非常的不安,她心里记挂着在外征战的丈夫,惦记着受伤的大儿子,更牵挂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的二儿子,眼下,皇上又要对王府动手,府里只有小儿子一人支撑,如果再有个三长两短的……,王妃思及此,禁不住红了眼眶。
陪在一旁的陈嬷嬷赶忙递过来纯白的绢丝帕子,劝慰道:“王妃请放宽心,王爷吉人天相,世子爷也是个福报大的,二爷更是个智勇双全的,肯定不会有事情,王府虽说有些波折,是不是皇上有什么误会的地方啊?备不住说开了就没事了,王爷可是咱大辉朝头一份的大功臣,皇上不会不顾念这些吧”,
王妃觉得有道理,于是拿着帕子拭了拭眼角的泪痕,吩咐道:“马上给我更衣,我要进宫去面见皇上”,
李鹜绝然不会放心母妃在此时进宫,因为从现下的情况看来,当今皇上是不打算放过王府,母妃此时进宫,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是将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境地。
王妃看到小儿子透露出坚毅的俊美脸庞,仿佛不久前还是那个一在外面闯祸了,就被王爷罚跪书房,然后可怜巴巴的盼望着自己过去说情解围的小男孩,如今长成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了,王妃欣慰的抬手抚了抚儿子的头,开口说道:“母妃不会有危险的,如今,你父王尚在边关征战,母妃一定不会让王府垮掉的,你守护好王府,母妃进宫去见皇上”,王妃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小儿子只身犯险,宁愿自己去冒险。
李骛豁然站起身,一面往门外走,一面说道:“母妃放心,儿子拼死也要保住王府”,
王妃一面拉住李骛的手,一面说道:“三宝儿慢着,母妃给你看样东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