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篇《说“忧患”》


本站公告

    说“忧患” 

  有一则寓言故事耐人寻味。它说的是三个人早上出门时,一个人带了伞,一个人带了拐杖,第三个人则空着手出去。那天正好下了一场雨,结果晚上回来时,带伞的人反而淋湿了衣服,拿拐杖的人反而跌得全身都是泥,唯独空着手的人什么事儿也没有。那两人很奇怪,问第三人这是为什么?空手者笑而不答,反问拿伞者:“你为什么淋湿了,但没有摔跤呢?”答曰:“我仗着有伞就毫无顾忌地在雨中走,雨下大了也不躲避,结果衣服淋湿了。因为没有带拐杖,我碰到泥泞难行的路时就格外小心,所以没有摔跤。”空手者又问拿拐杖的人:“你为什么没有淋湿,反而摔了跤呢?”答曰:“我没有伞,就挑能躲雨的地方走,或者停下来休息。但是,我仗着带了拐杖,碰到泥泞难行的路也不小心,结果摔了跤。”空手者哈哈大笑,说:“下雨时我挑能躲雨的地方走,路不好时我极其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着,也没有摔着。”

  这个故事很有哲理,它说明忧患意识有时比自然优势更重要。纵观当今世界,许多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并非都自然资源丰富,有不少是自然禀赋没有任何优势的地方,如以列、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单说新加坡,本人有幸随团旅游去过,亲眼目睹和真切接触了这个富裕而文明的城市国家。新加坡能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脱颖而出,其核心和关键因素,是新加坡人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新加坡是个缺少资源国家面临的众多危机之一。正是因为资源匮乏,让新加坡把忧患意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推进到全民化的深度。“无论是政府和百姓,时刻牢记着‘我们浪费不起’、‘我们依靠着别人’这些话。”于是,在忧患意识的促使下,新加坡在资源的利用上,达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在这个城市国家,每一块土地都有编号;对生态环境实行严格细致的管制;为节约空间资源,很长一段地铁就建在内河下面……”正是这种生存忧患意识,造就了新加坡人的生存忧患意识,促使新加坡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经济繁荣的国家。

  联想到我们国家,回眸历史,国家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是密切相关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抒发的亡国之愁。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但他并没有忘忧,他深悉“民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打下了唐朝百年盛世的基础。辛劳可以兴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的人生智慧。国家发展如同维护人的健康,疾病初发,吃药扎针就能痊愈;待到病入膏肓才诊治,则为时已晚,即如《淮南子》中所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可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克服盲目乐观情绪,在不断发展繁荣中找出差距和问题并不断加以纠正克服,是实现长治久安、稳步发展、赶超世界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召开以后,党中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同志在今年“两会”结束时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有满脑子的忧患。有忧患,才会有预见;有忧患,才会有防范;有忧患,才会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才会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要通过学习党的精神,深切领悟蕴涵其中的忧患意识,少一点在成就面前的自我陶醉。要对我国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科学把握,既看到改革开放近30年党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要看到这些成就的取得还仅仅是初步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等情况。只有把问题和不足想得更多一些,想得艰巨一些、复杂一些,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才能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