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惊诧的《海图志》


本站公告

    天京是华夏首都,如果尹勤能够在天京大饭店俯瞰,他就会发现后世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已经颇具雏形。

    安平街262号是长征出版社的地址,其下的《海图志》杂志社,在出版社的七楼。

    《海图志》编辑部的周传师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单位,走到了大门口的时候,检视了一遍摊在传达室的大信封,挑出其中一份,在手中掂量掂量,笑了笑。

    正要转身离去,就听到旁边有人打趣道:“小周啊,帮你们社收信呢?”

    “嗯。”周传师点点头,应了一声便走了。

    像《海图志》这种杂志社,虽然算得上是国家级的,可要说经费和油水,那真比不上许多同出版社的兄弟单位,在业界是清水衙门那一类。

    即便是二十年之后,这类杂志社也因为种种限制,发行量都不大,出了专业领域,都没人知道还有这么个杂志。更别说现在的侧重点和风向还比不得后世,《海图志》杂志社自然是相当冷清,除了上面布置的任务和下面拉关系的赞助活动,也就每个月的月刊出稿时要忙活一阵。

    这年月不少出版社和下辖单位有过群魔乱舞的经历,为了经济收益,干过许多荒唐事。比如一些小黄丨什么的,套上缉毒故事、社会百态就上刊了。还有直接把国外的漫画小说翻译了,变成自己的刊物。

    可《海图志》这种杂志社不在其列,尤其是碰上了主事人还是个老顽固的情况下。长征社的风气,本身比较保守,类似的事情不多,《海图志》就更不可能做出头鸟了。

    杂志社里不是没有人歪嘴,但周传师觉得,他们这种刊物还是纯粹些好,外快虽说不多,可也不是没有,出身工人家庭的周传师对此已经很满足了。社里的同事常常打趣,最年轻的周传师反而是最像总编的那个,一样的保守,安于清贫,做事一板一眼。

    不过周传师自己认为,他和总编很不一样,总编是暮气,而他是朝气,趁着不需要向现实低头的这段时间,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同时,他也坚信,华夏的海洋事业,终归有迎来发展的那一天,那时候,他要是能当上主编,肯定让《海图志》在专业类杂志中,打出一片天地!

    旁人的打趣他也明白,每一个大型的国家级出版社下面,都有一些类似《海图志》的清水衙门,福利什么的,基本上要靠派发资料。至于投稿……除了他们自己编写的章外,投稿都是来自系统内,有能量的,直接交给上面转发,没能量又想上的,会带着稿子来找人,零散的“民间投稿”,三、四天都未必能看到,有时十天都没有一封信。

    如此情况,别人自然要打趣。

    不过周传师喜欢这一行,倒也无所谓,而且今天这封投稿有点不同……

    周传师毕业于海事学院,分配到《海图志》来,他没什么不满意,反而为了自己的笔有个发挥的空间感到高兴,业余也写上一些杂和短篇小说,在兄弟单位的刊物上发表,赚点稿费。

    前几天他的室友打电话给他,让他帮着留意一下版面,说是要给《海图志》寄送稿件。

    周传师一听,便乐了。魏兵成的水平他知道,办事、做人那是没问题,官宦子弟这方面只要教育得当都不会太差,加上老魏是家也是行伍出身,做事豪气爽利,并没有因为身份地位与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拉开距离,反倒是相处融洽。

    可要说写东西……周传师又掂掂手中的信封,还真是轻飘飘。

    很快,他坐下来,拆开信封扫视一眼,不由得“咦”了一声,又把信封拿起来看看。

    写信的人是魏兵成没错,但章的署名却是另一个人。以周传师的了解,魏兵成很少弄这些弯弯绕,这章八成不是他写的,字迹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志平?”周传师挠挠头,咀嚼一下这个名字,他的印象中,没有这么一号人。

    再看下去,周传师不禁瞪大眼睛,目现精光,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紧紧捏合在一起,将信纸的一角都捏出了印子。左手更是提起,拍了一下桌面,赞道:“同道中人!”

    这篇章,从体上来说,只是一篇杂和随感,可其中不乏专业性的论断和推测,还有极具前瞻性的眼光。

    对于五光十色的海洋景观,描绘得如同身临其境,至少也是看着大量海洋、海床的照片,照搬原样描写的。笔一般,但平直中凸显了重点,足够人们由字展开联想了。

    有了如此叙述铺垫,后面的话语就显得颇为直白,就差说一句:此等美景若拱手相让,诸君有何看法。

    好在章作者还有点分寸,没有直接把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点出来,只是扯着国际通用的海洋公约进行阐述。

    由此,便到了探讨海洋发展和海洋资源的部分,对此,章的作者显得颇具雄心。当然这是在周传师的眼中,如果换个外国人来看,一定会认为章的作者很有侵略性。

    周传师不禁心中畅想了一下,两百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力和管辖权,这是多么大的一片天地啊!

    全没有什么“应该如何如何”的官样语气,有的只是随想探讨,或者还有一丝丝的引诱?

    周传师这个准备奔三的年轻人,不知是因为混迹在书卷堆里还保持着不少“纯真”,还是因为心中所想突然有了具体明细的指引,反正他挑着眉看完了章,便站起身,杀奔总编的办公室……

    总编赵志敬比大部分同事来的都早,热爱工作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受不了妻子的絮叨。虽然他知道年过四旬的妻子没有红杏出墙的念头,可也受不了她总是拿自己和她的男同学们比较……

    人被烦的多了,心中难免窝火,如果不能向烦人的对象发作,又或者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心境就会不稳。

    和著名二流高手同名的赵总编同时也是杂志社的社长,见一向沉稳,与自己十分合拍的小周同志如此激动,不禁皱了皱眉,呵斥道:“小周啊!怎么风风火火的,平时的沉稳劲儿呢?现在的年轻同志啊……”

    说罢,赵志敬叹了口气。

    “呃,总编,您看看这篇章,咱们能发吗?”

    “哦,是因为投稿的事情吗?年青人心系工作是不错,但……咦?!”说话之前,赵志敬就把信纸接过去了,话说到一半,他已经大致扫了一眼。

    这章,相当扎眼呀!而且重点似乎不太明确,不知道和大方向上的动作,是否一致。尤其是在这个时候,难道是下面哪个单位的人收到了风声,捣鼓出来的东西?

    国家层面上应该谈的都谈完了,据赵志敬得到的消息所知,《联合国海洋公约法》随时都有可能获得批准,具体的时间,那是核心机密,没公布这一议题之前,谁都不知道这事什么时候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但是这件事的风声早就有了,到了现在,沿海省市的一把手,还有相关的司局级领导,基本都已经心知肚明。至于未来发展,还要看上面的力度如何,下面的积极性才好抒发……

    那么,这份看似是随感,但出现的时机一点都不随便的稿件,到底是上还是不上?其中又有什么说道?

    想到这,赵志敬连试探带公事的向周传师说道:“传师,你把副社长和两位主编请来,就说……算了,你什么也不用说,让他们过来就成。”

    周传师注意到总编的称呼和口气都变了,不过依然不明所以,点点头,出门去找人。

    “看来这小子并不知情,这就怪了。”赵志敬不再去想周传师的问题,低头仔细读起手中的章,想想五月份的那一刊也该开始准备了,不由得心中满是犹豫。

    时间是九点不到,杂志社里,十来号人基本齐全,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时候就看见周传师拉着主编、副主编说了几句,又敲开了副社长办公室的门。

    四人没有耽搁,两位主编等着副社长进了总编办公室,便带着周传师这个小尾巴,一同进去。

    编辑部里顿时弥漫着惊诧的气息,不知道这是又有什么大动作,一项沉稳顽固的总编居然没有在意众人的眼光,直接拉上领导班子就开会了,事前没有半点风声,估计是突发事件。

    那么事件的因由,估计和周传师脱不了关系。

    几个编辑“不经意”地路过周传师的座位,挑起信封看了看,接着耸耸肩,向别的同事传递消息去了。

    他们在惊诧,总编办公室里,也有人同样拿着信纸挠头,脸上惊讶的意味并不少,其中夹杂了点喜色。

    “这家伙还真敢写啊,以为别人看不出来吗?嗯,不给普通人解释清楚,估计确实看不明白,没有直观印象嘛。不过我觉得啊,这小子硬是要得!不错不错,也很符合我们杂志的要求嘛,写的我都想回舰队看看了。”

    主编接口道:“西沙无战事,距离也远,倒是无所谓,但是你看他点明了要把‘国界’移到小日本门口去啊,这……太大胆了点。好像兄弟单位也没这个先例嘛。”

    副主编倒是很‘鹰派’,笑道:“人家都写了,‘船朝东海向阳红’,咱们的‘向阳红’不开出去走走对得起这个名字?我看这章行,春秋笔法,看得懂的自然懂,看不懂的看个热闹也好。小日本可是年年拜鬼,人家能干不该干的事情,我们干点该干的事情不行吗?而且大陆架划分归属权和管辖权,本来就是国际惯例,人家帝国主义列强就是这么划的,美国把整个加勒比海都……”

    赵志敬咳嗽两嗓子,轻声道:“现在讨论的是,要不要上,怎么上,需要和作者做什么沟通,哪些地方需要改的……或者,要不要往上报一报。”

    周传师憋在一边,不好说话,但抓耳挠腮的模样看着就让人着急。

    副社长看看周传师,笑问道:“小周你觉得呢?”

    “我觉得,挺好啊。将来肯定会是这样,章看着随意,但我感觉是出自专业人员的手笔……而且大陆架内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呼吁一下,恐怕真的会像作者说的那样,再开发的时候就来不及了,谁也不会愿意看到我们进场……但这事我们占着理呢,早点占早点好!”

    赵志敬看了副社长一眼,又看看慷慨激昂的周传师,心说:就是因为看着随意,核心却很专业,不知其中的牵扯,我才不让你搀和,到底还是年轻啊!

    转而,他说道:“这事由我们几人来决定吧,小周你先出去。”

    等周传师不情不愿的出去了,赵志敬才收回严厉的目光,看向副社长,“政委你怎么看啊?”

    这时候副社长却不再坚持,笑道:“哈哈,我听领导的。”

    看着皮里阳秋略带鄙视的副社长,还有一个犹豫的主编,一个期盼的副主编,赵志敬不知为何想起了自己的妻子。眼前的景象,如同“妻子的同学”,“自己”,“妻子”那样排列着。

    周传师临走时的话,又在赵志敬的脑海中响起:“这事我们占着理呢!”

    赵总编闭起眼睛,心说:妈的,老子干了!大不了接个电话,挨顿骂!

    他睁开眼,难得的流露出不容置疑的气势,“五月刊,全上!”

    要是《海图志》的员工们都看见了这幅模样的总编,可能又要惊诧了……

    副社长眉毛一跳,眯起了眼睛,笑呵呵的表情,很快遮掩住了他前面的两个反应。

    赵总编并不知道,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别的出版社也有,他们接到了与赵总编相同的稿件,只不过笔迹相对瘦削冷厉,仿佛带着愤世嫉俗的气息。

    ………………………………

    《海图志》的事情,尹队长不知道,他正面对着一个省厅的巡视员,巡视员看看手中的纸张,又看看尹勤,面色有点古怪,似乎是想给尹队长一些压力。

    他开口道:“我说小尹同志,你这篇章的口气,可要比专家还专家呀,都有点危言耸听了!”

    尹队长一脸的死猪不怕开水烫,拿起又一个三等功的奖章,左看右看,很是喜爱的样子。;(去 读 读 .qududu.om)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