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李华回国


本站公告

    ps:今天第一章,疯子跪求推荐和收藏!大家如果看着还行,请支持一下疯子,作为一个新人,在起点很不容易,望大家多多支持!!

    “放心,我会在一旁帮助你的,你有啥不懂得或者解决不了的事情都可以来找我。能否及时得到相应的情报将关系到整个部落的生死存亡,因此,我把这个重要的部门交到你手上,是出于对你的信任,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可是,参谋长,我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啊!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迈赫有点不知所措的看着林峰道,他现在确实感到大脑有点发懵。

    看着对方一脸懵懵懂懂的样子,林峰长叹一声心道:果然,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看来,要想新组建的情报部门发挥作用,任道而重远啊!

    “罗伊德!”

    “哎,来了!”

    随着林峰的喊声,一个形象猥琐的家伙出现在迈赫面前。难道摩尔部落以前的情报都是通过这家伙获得吗?怪不得会出现这么大的疏漏,迈赫是在是没法让精明强干和对方联系在一起。

    “你好,我叫罗伊德,以后请多多关照!”

    罗伊德一开始就将姿态放得很低,他知道目前自己还不是艾哈迈德的嫡系,而迈赫显然是打着护卫队的标签过来的。现在整个摩尔部落谁不知道护卫队就是艾哈迈德的嫡系?

    “你好,我是迈赫,护卫队调过来的,从今天起由我暂时担任情报局副局长,希望今后咱们能够好好合作。”迈赫倒是没有客气,直接一上来就宣示了自己的主权。

    “嗯,我已经接到通知了,我会好好配合长官整顿好情报局。”

    罗伊德对迈赫的‘盛气凌人’没有表示出一点不耐烦,反而把姿态放得更低。这点让一直在旁边观察的林峰暗暗点了个头。这两个人一个成熟稳重且内心狡猾,另一个则锐意进取且沉着冷静,由他们两人执掌情报局,确实让林峰放心不小。

    送走了迈赫两个人,情报局的事情也暂时交给他们两个负责。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整个奥比亚就没有正规的情报人才,即使在国内林峰也很难招到情报人员。一般情况下,情报人员即使退役了,也不会公开自己的身份。

    再者说,从外面引进的情报人才,也无法让林峰放心,谁知道当中有没有人吃里扒外,充当双面间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林峰连哭的机会都没有,等于将自己脱光衣服暴漏在整个太阳底下。

    忙碌几天,终于让情报局慢慢走上了正规,幸亏林峰以前管理过情报部门,不至于让大伙两眼一抹黑。随着,情报局大换血后,林峰又慢慢变得清闲起来。

    如今轮船维修厂已经开工,里面一共有三百多名工人,可以承接1000吨以下轮船的维修工作。虽然暂时没有接到生意,可是林峰为了锻炼工人,他自己出资将陆战队所属的几艘渔船和快艇全部翻修一番。

    食品加工厂也在林峰注资后开始生产,每天都会有奥比亚当地渔民把捕获的海产品送到工厂的收购部门,然后换取一点美金。这已经成了奥比亚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当地渔民对加工厂的成立表示出强烈的支持。

    特别是随着第一批鱼罐头在奥比亚上市后,受到市民的极大欢迎,这对于物资一向缺乏的索马里来说,这无意是一个好消息。由于价格很低,第一批鱼罐头刚刚摆上货架就被当地市民抢购一空。

    甚至连艾哈迈德等人都买了一些来尝尝鲜,加工厂的成功,让奥比亚市政府更加支持林峰提出的工业振兴计划。

    可是,林峰却知道眼下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钱。如今仅有的两个厂还是靠林峰掏腰包才活下来的,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和要用钱的地方逐渐增多。

    再加上林峰手中的钱也不多了,除了交给李华带走的1000万美元外,他手里也只剩下14亿5千万美元。而需要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

    剩下这些钱他可不敢随便乱花,他还要投资建一个小型造船厂。有了造船厂,他就可以生产属于自己的海盗船。一开始受限于资金和技术问题,林峰打算建造一个中型造船厂,投资大概在2亿美元左右。

    为了拉拢当地的索马里,林峰还打算向奥比亚人集资,预计可以筹到两百万美元,同时受加食品加工厂的刺激,达希尔已经决定注资该船厂。这也正是林峰所希望的。

    按照林峰的预计,整个造船厂的股份划分由四部分组成,其中林峰占六成股份成为大股东。为了拉拢摩尔部落,林峰以300万美元的价格将两成的股份卖给了摩尔部落。同时,艾哈迈德以个人身份占据一成,剩下的一成将由奥比亚当地名流瓜分。

    当年林峰成立小型维修厂的时候,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根本没人敢跟着他疯狂。如今看到维修厂和食品加工厂日渐红火后,很多人变得蠢蠢欲动。不少人一得到消息,纷纷表示愿意投资到造船厂中。

    虽然,大家还没有看到造船厂的设备,可是大多数人依然丝毫不减豪情。很多人都知道林老板已经让人回国购买设备和招募工人,最多再过一个月,设备和工人一旦抵达奥比亚,造船厂就会马上建起来。

    中国台州

    李华回到国内后,立刻就来到号称全球最大的小型船舶制造中心——台州,来之前本以为会看到热火朝天的造船情景,可是到了之后,李华才知道如今的造船业正处于低谷时期。

    一个干了28年的老验船师亲自给他讲了台州造船业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当年的红火年景和如今众多小型船厂无力融资面临倒闭,形成鲜明对比。而且这种情况估计要过几年才能回暖。

    台州,号称全球最大的小型船舶制造中心,目前共有船舶修造企业100多家,配套企业70多家。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所有新建船舶,都需要经过验船师的“火眼金睛”考验,才算合格。

    台州市港航局船检处一位老验船师告诉李华,台州的造船业远未复苏,相反造船业的冬天已经将来临,很多船舶企业处境将更趋艰难,部分低、小、散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10月29日上午7点,台州椒江沿海工业区。

    56岁的张志刚,轻车熟路地登上一艘正在建造的5000吨货轮,一头钻进了船舱。作为台州市港航局的资深验船师,他人生中的28年,主要工作就是如此。

    “很多人对验船师不太了解。所谓验船师,通俗地说,就是对制造的船舶全程监管及对营运船舶进行年检。”张志刚老人告诉李华,台州造船业最红火的时候,他一年要检验30多艘船。

    每天早上,张志刚都会根据前一天的安排,进入到各个船厂,监督他们正在建造的船只。船舶建造完成后,还得经过他和同组人员(船舶检验分船体、轮机、电气检验)的验收,才算合格。

    “检验正在建造的船只,主要是看看是否按图施工、船的结构是否合理,电焊焊得好不好。”他说,“检查一般靠眼睛和经验,关键部位及工序则用精密仪器来检测。”

    张志刚说:“这个活,听起来轻松,实际上很累。一条几千吨的船,光电焊缝长度就有好几万米。也就是说,每一艘船的船检,单检查焊缝一项至少要跑上几万米。”

    另外,每艘船不是检一次就算了,每一艘船从图纸审查开始,到建造的每一个环节,验船师都要现场监督、检验。如果所建船舶落户在台州,年检也需要在他们这里完成。

    对验船师来说,压力最大的并不是工作强度,而是责任。

    “每艘船由验船师检查完毕后,验船师需要终生负责。也就是说,今后因为船舶质量问题引发事故,验船师要追究相应责任。”

    不过,即使如此,张志刚老人对验船师这个职业,还是充满自豪感。

    “最早的时候,自己去验万吨轮,都很兴奋,现在台州能造7.2万吨的货轮了,可惜这么大的船都是船级社检验的。”他说,“现在台州船检处在省局指导下,船检的业务有望扩大。这样,我就可以检验更大吨位的船舶。船越大,验船师的成就感就越大。”

    台州造船业最好的时候,张志刚一年要验收30多艘船,几乎一年到头都在船厂、码头跑,连个休息天都没有。这两年,张志刚老人明显感觉工作节奏慢了许多,双休日也能休息了,这反而让他感觉很不适应。

    张志刚说,他这个验船师,当了整整28年,见证了台州,乃至整个浙江造船业的起起伏伏。

    他最早验船的时候,在海门港。当时的船舶很多是木制船,很多吨位只有几百吨。

    “1984年,我验收了一艘2200吨的货船,台州海运公司的,在国营海东造船厂制造,这已经是当时浙江最大的船只了。同样的船另一艘在宁波造。”他说,那个时候,民营造船厂非常稀少。

    1992年以后,台州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造船业,不少民营企业因为资金等不足,只是把港航、海事部门的船改造成货船,一般只有300至400吨左右。

    “到了1993年前后,台州造船业迎来第一个春天。”老人清楚记得,当时他们的业务忙不过来,“验收的船越来越大,工作也越来越有劲。”

    造船业的红火,也进一步吸引民营资本涌入。到了1997年,新造船只的运力已经供过于求,造船业上升势头停止,不少企业也出现了亏损,很多船造到一半就停工了。

    随后几年,台州造船业几经辗转,直到2002年以后,才开始飞速发展。

    2000年台州建造检验的船舶艘次是207艘,96670总吨。2004年台州建造检验的船舶艘次是460艘,总吨686384吨。

    但从去年开始,全球运输业不景气的影响开始显现。今年1至7月份,台州船检处只完成建造检验159艘、345513总吨。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