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血腥之路-下


本站公告

    莫斯科地区的一月,是血腥的一个月。如果从苏军在1942年12月18rì正式发动反击时算起,到1月底为止,苏军在45天的反击中,总部队战伤亡、冻伤亡人数达到了70万人之多。其中拿下库宾卡和突破莫斯科河-梅塔湖缺口死伤约二三十万之数,剩下的四十多万则是发生在1月份的战斗中。而除了战斗的损失外,在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里苏军莫斯科战区士兵的平均冻死、冻伤、急xìng积累xìng中毒猝死人数总和也达到了惊人的5%比例,部分持续处在纵深地带的单位这个数据甚至逼近了10%。幸好甲醇或者防冻液添加剂中毒而死的个例不多,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很多都被误认为是冻死的或者饿死的,也就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与苏联人相比,德国人的损失要微不足道得多。在雪原中的持续对峙冲击中,德军借助苏联人所无法想象的再生革保暖装备和方便面/火腿肠的帮助,对严寒的耐受xìng居然比苏联人的情况还要好得多。数十万大军在外,一个月里面冻死的人数没有超过一千人,永久xìng冻伤也被压制到了四千人以内。

    同时具体到战术层面,因为莫德尔大将和克卢格元帅都深谙保存实力之道,在知道事不可为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暂时xìng的退却缩短一些偏远防区的补给路线让部队恢复活力。

    最明显的情况发生在朱可夫以4个主力集团军沿着莫扎伊斯克两翼进行深远穿刺的时候——这样的作战势态虽然没能直接切断莫扎伊斯克-维亚济马径向铁路和公路,让莫德尔暂时不至于陷入四面合围的死战之中,不过对于切断经过莫扎伊斯克的绕莫斯科环线铁路却是绰绰有余的。

    位于莫扎伊斯克环线上、在11月份和12月份曾经一度被德军攻占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奥布宁斯克、谢尔普霍夫乃至科罗米纳等一系列位于莫斯科西南方、正南方、距离莫斯科大约在100~120公里的城市据点,在苏军切断莫扎伊斯克环线铁路后,德国人只是在这些地方略作迟滞、杀伤大量苏军有生力量后果断放弃、烧毁城市,大踏步地快速撤退到数十公里外的后一道防线,给苏联人留下一座座连基本御寒建筑物和过冬物资都没有的废墟。以免这些地区因为物资运输困难陷入和苏军的冬季残酷对耗之中。

    因为入冬前的纵深阵地准备充分、后撤路线上的临时驻兵地工事也略可抵挡一阵,整个后撤工作是在有序的情况下完成的,没有出现过德军成建制地崩溃——每一次后退,都会留下少部分的断后部队让大部队后撤,而且每次后撤的行军距离都以半个白天或者一个夜晚可以走完并重新建立起防御为限度;在部队身后的可防御阵地距离过远、或者需要撤退的是最后留下来的断后部队时,那么大量的半履带车和雪橇、西伯利亚矮**将会被投入到撤退行动中确保部队的机动力。

    退而不乱,乱而不败,实乃古往今来防御战术大师最神往的指挥艺术。当然,前沿的一切指挥从战略和战术层面都被委派给了克卢格元帅、莫德尔大将和他们麾下的其他诸将,德军众将究竟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矣。

    1月的最后一天,德国人放弃了莫斯科正南方150公里的图拉,苏联人为这座莫斯科正南方的门户要害城市付出了12万人的生命,但是斯大林和朱可夫都认为这些代价是值得的。因为图拉收复后,苏联人至少重新打通了莫斯科-沃罗涅rì-罗斯托夫铁路,确保了从zhongyāng战区到黑海沿岸、乃至高加索战区的互相机动援护成为了可能。

    紧接着,短短数rì之内,在北方,随着原本依托莫斯科河北岸展开的、扮演牵制任务逼迫德军沿莫斯科河南岸雪原布防的苏军加里宁方面军把先锋触角延伸到了莫斯科河源头后,在南岸布防的德军选择了有序收缩,一直退到伏尔加河西南岸重新布防。

    你没有看错,就是伏尔加河,因为伏尔加河和莫斯科河都是发源于斯摩棱斯克高地-瓦尔代丘陵地区。只不过莫斯科河发源于瓦尔代丘陵的东北偏东边缘,与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源头相差两百公里左右,而伏尔加河与莫斯科河源头最近的点之间,仅有不到50公里的路程。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人果断选择后退的原因之一,毕竟在有莫斯科河可以凭借的时候,以少量部队隔河对峙还是有点效果的,在苏军一路绕过莫斯科河源头后,要想在那么深远的地带阻挡住苏军显然效费比已经不高了。

    德国人放弃了图拉和莫斯科北面、遭到苏军加里宁方面军沿莫斯科河北岸攻击的一些据点后,以大量放弃距离深远、后勤过长的领土为交换,收缩了自己的补给路线,同时拉平了部队原本与苏军犬牙交错的接触面,把冬季后勤困难的包袱抛给了苏联人——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德国人放弃了在冬季结束后恢复从西面和南北总共三面围攻莫斯科的机会,收缩了南北两翼,只留下西面一个突出部——也就是莫德尔大将仍然固守的莫扎伊斯克突出部。

    …………

    是否要按照原计划,在宽大的侧翼上向莫扎伊斯克-维亚济马铁路进行最后的波动突击?一个必须要做出的决断摆在了朱可夫的案头。

    一方面,是因为德国人在苏军的大范围波动消耗进攻打击下不断放弃了原本三面刺向莫斯科的大铁钳中的两面,让德国人的后勤困难大大降低了——原本位于沃洛科拉姆斯克和图拉的德军驻地虽然有通铁路,看上去后勤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是这些地方的铁路有个极大地局限xìng,那就是从苏德战场的军事角度来看它们根本不是“全欧联网”xìng质的铁路。所有位于莫斯科外围两圈环线铁路上的德军据点,都是要通过维亚济马这个“路由器”或者莫扎伊斯克这个“接线机”与德国本土的“广域网”相连接的,只要广域网到路由器的小水管不扩大,后面内网就算铺设的是千兆光纤也没用。

    现在,德国人把挤占维亚济马路由器流量的枝桠都砍掉了——那么,自己的消耗战形成的此消彼长优势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发展趋势就会出现拐点,因此,在短时间内变对耗为总攻,也就是朱可夫的必然选择了。

    另一方面,朱可夫原本的持续压迫是建立在两军前沿犬牙交错,处处有出击、处处有sāo扰、处处有压力的前提下的,德国人的主动后退拉平对峙前沿,让两军的交战正面一下子从上千公里缩短回了三四百公里,这就意味着德军只用五六十万人的部队就可以填充防线正面,剩下的人马都可以作为预备队到相对后方的城市中休整睡大觉,那样的话朱可夫花了好大代价才拖出来的疲敌效果可就要没有了。

    最后,苏军部队因为长时间的消耗,部队伤病众多,战士体能下降,运输工具损耗严重,等等问题都变得严峻起来,这些都不得不催促朱可夫的决策做出——当然,苏军在损耗,德军也在损耗,而且德军更不耐寒。只是有一点苏军的损耗却是德军没有的,那就是苏军在很多作战艰苦的部队中大量配发了御寒和提升士气,维持部队战力的伏特加。众所周知,莫斯科的过冬物资在德国人炸毁了莫斯科地铁网络后已经非常吃紧了,伏特加这种在战时非常紧俏的物资,苏联人就算想鼓舞士气发一堆下去,又哪来的搞那么多呢?这可不是有租借法案的异时空,没有米国人的余粮,苏联人是不可能大规模喝得起伏特加的。

    后勤部门当然用了很多应急手段,有些应急手段如果时间久了会对苏军战士的健康形成严重的危害。这些事情朱可夫都是或多或少清楚的,但是他没有办法,如果不这么干,也许反击连影子都没有,如果这么干了,这些人也许还没来得及因为伤病毒害而死就已经战死沙场了。

    斯大林交给朱可夫的任务是,一仗为莫斯科打出半年太平,一仗打到丘吉尔和犹大人合谋把米国人拉进战争为止,一仗把土耳其和远东国震慑住直到米国参战——和这种天下大势上的大利相比,战死百万什么的,都不算什么了。既然这些士兵为了完成这个表面上击退德寇的任务必然要死伤百万,在他们战死前用一些有可能在将来损伤他们健康的神经刺激物质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人中有多少可以活到沉积物质毒发都还是一个问题呢。

    …………

    打是一定要打的,怎么打也很明确,剩下唯一要决断的是——打哪里,是否继续攻打莫扎伊斯克?

    “最近对莫扎伊斯克后方南北两翼的试探xìng波动攻击情况如何,德国人在维亚济马-莫扎伊斯克铁路沿线据点的防御,有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洞?一定要详细汇报,尤其是一些铁路沿线原本并没有城镇和居民点的地方。”

    苏联大地广袤无垠,哪怕是在莫斯科周边几百公里的地方,也不可能城镇相连鸡犬相闻,从莫扎伊斯克到维亚济马之间的铁路也是如此,不可能始终在有居民点的地方周围穿梭,在某些路段,也是有几十公里的大段荒原、山林和农田的。在隆冬时节,固守原本就有居民点和城镇的地方自然是比较容易,但是野地就不一样了。

    朱可夫原本对于自己的这一考虑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德国人在莫扎伊斯科铁路沿线莫名其妙地严防死守实力让他产生了一丝动摇。前几天汇报上来的战报进展一直很不乐观,此刻他仍然希望参谋军官们能够给他一点好消息,以便证明他的推断,但是很可惜,下一秒从参谋官口中说出来的消息仍然是老生常谈,毫无进展。

    “很遗憾,德国人的防御似乎很严密——他们在拿下莫扎伊斯克的时候,利用秋雨泥泞后、冬季封冻前的rì子,进行了巨量的土工作业,根据估计德国人挖掘的简易堑壕工事、反坦克壕、防风坑洞等总计怕有上千公里之多——这些工程都是数万德国工程兵和十几万守军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的,在被秋雨泡软的东欧大地上进行土工作业实在是太轻松了。原本没有居民点定居的地方,德国人也构筑了足够多的临时掩体和临时建筑驻兵御寒。我们曾经试过对加加林和瓦尔代之间的30公里森林、草原地带进行了连续48小时的波动进攻,只因为那里是莫扎伊斯克-维亚济马铁路沿线原本最荒无人烟的地区——每6个小时轮换一波进攻部队,一共动用了8个步兵师形成连绵的攻击波,但是德国人仍然守的非常严密,似乎一点都没有露出疲态。”

    靠!这可是连续的人浪波动进攻!就算德国人的武器犀利,防护优良,但是这种天气哪怕是在雪地里连续驻扎48小时都会崩溃吧,德军守军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没有人会告诉朱可夫,德国人是靠透气xìng渣渣的再生革皮装和火腿肠、方便面支撑下来的,所以朱可夫暂时也就只能把这个匪夷所思的疑问继续留下去了。

    “看来,有必要调整作战计划。”朱可夫盘算许久,在地图上写写画画,似乎是有了决断,“我军此前预备用以进攻莫扎伊斯克地区的4个集团军,南部有1个,扮演铁砧角sè,北部有3个,扮演铁锤角sè。现在部署在北部的那支部队在经度上看已经深入莫扎伊斯克以东将近50公里了,如果不当机立断的话,一旦莫扎伊斯克的莫德尔所部往北穿插,切断我军南翼,那么这3个集团军就有可能陷入德军合围。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攻击目标上,只能是从我军北方的那3个集团军着眼,要么往南突击,切断莫扎伊斯克与维亚济马的联系,要么继续往西,切断勒热夫和维亚济马之间的联系。”

    “勒热夫么??我军先锋现在在瓦尔代丘陵东部边缘地带,已经处于莫扎伊斯克身后50公里,如果往南进攻的话,只要不到30公里就可以切断莫扎伊斯克-维亚济马铁路。但是如果继续往东的话,还需要将近90公里才能切断维亚济马和勒热夫、祖布佐夫之间的铁路,这无疑是舍近而求远啊!而且一旦我们选择了后一条路,意味着我们的3个主力集团军的南翼还会更加延长,从现在的50公里延长到120公里,这么漫长的后路,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去保护,到时候如果莫德尔出来检漏的话,岂不是……”面对朱可夫的天马行空,一干参谋人员无一不表露出了担忧和疑虑。

    “要的就是他出来检漏——我们不是一直指望把莫德尔这个老乌龟从乌龟壳里面拖出来正面消耗战么,只要他出来,我们还怕不能凭借百万苏联虹军打垮莫德尔麾下的二十多万人马?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拿下了勒热夫和祖布佐夫,那么就算莫德尔切断我们直接东退的道路又有什么关系?莫德尔还能继续往北延伸,一直延伸到和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汇合不成?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勒热夫处于相对后方的位置,是维亚济马扇形防御圈上的一环,德国人一定相信我们敢做如此深远突击,但是事实上,在德国人掌握铁路并以此为主要补给手段的情况下,勒热夫和莫扎伊斯克的地位是一样的——它们距离维亚济马都是120~150公里,勒热夫虽然靠后,虽然背后是巩固的德军占领区,但是只要切断了维亚济马环线,德国人一样没法给勒热夫的部队建立起有效的补给线。”

    “果然随机应变好计策——此计让我想到了德国人在三个月前的维亚济马战役中用过的那招,原本被当作一个大铁钳使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团军、赫尔曼.霍特第3装甲集团军在曼施坦因和莫德尔的援军一到后,立刻兵无常形刀刃变刀背、刀背变刀刃、一个大铁钳变成两个小铁钳、维亚济马-卡卢加包围圈也就顺势变成了维亚济马-勒热夫包围圈和卡卢加-图拉包围圈。今rì朱可夫元帅的应变之策,完全可以和那一次媲美,看来德国人很有可能要在他们成名的地方倒在他们自己的招数下了——不过,德国人当时变招是得到了大量援军的帮助,我们如果依靠现有部队的话,只怕还是有不足,不知能否从其他方向上继续调集援军重新加强北翼呢?”

    “那不是必然的么——图拉已经被德国人放弃了,我们起码还可以把那个方向的3个集团军集中到西面,形成我军总突击兵力远胜于德军在勒热夫-祖布佐夫的防御兵力。”

    “变更作战计划后的行动代号,是否仍然沿用‘冬季风暴’?”

    “不用,新行动不如就命名为‘火星行动’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