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硬着头皮开始读那些没有断句的奏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没有断句的奏章看多了,也就慢慢习惯,不觉得罪恶深重。
整整三天,朱允炆基本把自建登基以来京城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全国两府十三省等官员呈送的奏章浏览一遍。看的他是两眼发直,手如鸡爪。
三个人忙不过来,小萝莉青萍把她认识的好姐妹叫来,一起忙乎。青萍的小姐妹叫陈思琪,刚刚十五岁,瓜子脸,一双桃花眼,据朱允炆目测,陈思琪长大属于那种外sāo型的,至于会不会荡漾就不得而知,而小萝莉青萍基本属于闷sāo型的。
唉,祸害呀!对女孩子分类,满脑子就这两个类型,什么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知识女xìng都不在他的分类列表里。
朱允炆奏章看累,小萝莉递茶送水,捏腿捶背,或者枕在小萝莉的腿上,边看奏章边欣赏未来美女,好不惬意,他就喜欢这种红袖添香的调调。
期间,方孝孺黄子澄齐泰都来过几趟,看到朱允炆在书房里āo劳国事,感动的泪水直流,一个劲的囔囔保重龙体,要懂得控制。说的次数多了,朱允炆才听明白,这几位还以为皇上和两个小萝莉胡天胡帝,真是哭笑不得。
朱允炆给三位老先生解释一番,什么太祖圣训,太监不得干政,只好找两个小宫女来整理奏章,也减少太监知晓国事的机会。方孝孺听完不停点头把胡子都捋掉几十根,不停的给朱允炆发优质奖章。
方先生心花怒放,接连送上尧舜禹汤等补气养颜的神物,笑呵呵的离开。如果方先生、黄师傅知道朱允炆是因为不喜欢太监身上的那股尿sāo味,这么努力只是为了保住种/马大业,会不会也跳到玄武湖里,以求穿越解脱。
其实三位老先生真的过于多虑,两个小萝莉还认识一些字,小宫女们本身就是让皇帝随时临幸的后备人员,家里让认几个字,也是给有朝一rì登上尊位做准备。而太监吴亮压根就不认识字,朱元璋为了预防太监干政,就不准太监识字,大明皇宫里的那些内侍太监,没有一个识字,更别说写字写章,纵有几个聪明的自学几个字,也都要藏着掖着就怕别人说他识字有化,太监有化,在明初那就会要命。
最苦的就是吴亮,建登基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那么多部门官员的奏折,海了去了,朱允炆不准其他太监进书房,只能是吴亮亲自搬进来又搬出去,真的是把太监当牲口用。
这些奏章能在两天里读完,还多亏两个识字的小萝莉,先由她们两个按部门分类,什么礼部、吏部、刑部、户部、兵部、工部、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五军都督府等等。再按标题取舍,那些单纯请安拍马屁的折子,直接扔到一边去,只看那些有实际内容的奏章。
从奏章的内容上来说,从洪武三十一年开始,到建二年,奏章的数量逐年增多,务虚空话之风大为抬头,尤其以建二年李景隆兵败以后,好像很多官员无心干事,应付差事,洪武年间的简练jīng干慢慢消失。
两年多的奏章直到第三天中午时分才简单的看完,吃完中午饭,朱允炆枕在思琪小萝莉的腿上,闭着眼睛,让思琪按头,青萍捶腿,归纳整理消化分析这几天看到的奏章。
自建帝登基以来,在方黄齐三个洋姜的主导之下,一帮掌握政权的官唧唧喳喳,开始削藩运动,其论调和本意就是一个——藩王必反。这就是典型的原罪论,在整个儒家思维或者很多普通人的思维中,这种原罪论很有市场,自古以来身受其害的不少,但凡有人掌握的财力和兵力达到一定程度,不管其有没有造反的准备和造反行为,都给带上这顶帽子加以污蔑、限制、打击和迫害,把一些人逼的真造反,把一些人弄得含恨而终。
肇始者还能理直气壮的说一句,现在不造反将来造反,自己不造反儿子造反,最无耻的还会说活着不造反死去以后还会造反等等。
秦昭王时候的白起、赵国李牧、汉初韩信、三国曹āo、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宋初的开国将领,都受到这种思维的修理。有人含冤身死,有人交权偷生,而曹āo就是这种理论最好的证明者,经常被拉出来游街示众。
这种论调以前有,现在又,以后还会有,几百年后的彭大头估计也是让这种论调给黑了。
朱允炆觉得这种论调极度的扯淡,可是又貌似有几分合理xìng。不管这种理论有多么的扯淡,建帝和那三个腐儒在处理和执行‘削藩’上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时间选择有问题,建帝刚一登基,根基不稳,就要整这种事。朱元璋的影响没有消退,新皇的威信没有建立,就动手搞皇上的那些叔叔,还不是找死。
朱元璋的那些儿子,有几个是省油的灯?那是有能力有本事滴,特别是朱老四,能让朱元璋委以戍边重任,绝对不是因为朱棣仅仅是皇帝儿子那么简单,朱老四能接替蓝玉,带着十几万人拿刀去砍北元余孽,那是朱棣有真本事。
只有黄子澄等人才觉得一道没有几两重的圣旨就能搞定一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是因为臣子实力弱,像朱棣那样的臣子,一定是“要我死还不如你去死”。
其次,削藩方式不对。建帝开始削藩前,有两种模版供其选择,一个是1.0的标准版,一个是2.0的升级版。标准版是汉帝时晁错削藩策——暴力削藩,升级版是汉武帝时主父偃削藩策——推恩令,隐形削藩。当时朝臣们依据历史提出两种不同的削藩方案,卓敬、高巍、练子宁等人建议仿主父偃削藩策,分封各藩王的儿子们为王,缩小各藩王的封地,辅以藩王异地调动工作,用阳谋手段达到削藩目的。
依照历史的葫芦画现在的瓢,结果司马迁老先生都写的明明白白,明显的暴力削藩风险大,隐形削藩效果好,建帝脑子让驴踢,不选对的只选贵的。
难道黄子澄不知道这两种方式那个更好吗?一定知道,除了黄子澄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xìng格以外,就是私心作祟。
xìng格的狂妄决定了他认为采用晁错削藩策可以成功,自己也不会落得晁错朝服弃市的下场。其私心在于,晁错削藩策可以短时间内见成效,而主父偃削藩策不温不火,动辄需要十几二十年,黄老师都快六十岁的人,还能当几年官,乘着现在帝宠正隆,轰轰烈烈的做一翻大事,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黄老师想干大事,建帝非常相信老师,师徒两人就对的不用用错的,弄成现在这种危如累卵的局面。
晁错呀晁错,你爹还真没有给取错名字,错了自己,几千年后还错了这对师生,还把哥也给捎带上!你太挫了!
再次,削藩顺序错误。黄子澄就是想干点轰轰烈烈的大事,弄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应知道“shè人先shè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在削藩理论里藩王会造反,不是今天就是明天,那么什么藩王会造反,有兵的有钱的才会造反。北边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兵最多,造反概率最大,那就把他们拿下,大哥拿下那些小弟还不手到擒来,齐泰就是这样提议的。
可是黄子澄让建帝反而先收拾那些小弟,收拾小弟不是明摆着给老大们送造反通知书吗?这样的决定太无厘头,除了进水、门夹、驴踢之外,没法评价。
最后,削藩目的不明确,这点最重要。削藩就是担心藩王们有地有钱有兵有枪造建帝的反。那么夺去藩王他们的地,抢走他们的钱,拐跑他们兵就可以,就不要把人家囚禁、流放、甚至逼死。夺地抢钱拐走兵,人家可以做忍者神龟,保住身家xìng命也就行了。可是朝廷削藩要削人家的脑袋,普通人都敢捞起板砖玩命,更别说那些根黄苗正的帝二代,āo刀子砍人也就不奇怪。
总之一句话,建帝和削藩三人组,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使用错误的方式,发动一场没有明确目标的削藩运动。
这是一条走向毁灭的道路,朱允炆如果按照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估计就该躲到哪个小山沟里,啃萝卜吃青菜口念阿弥陀佛手撸管。
建帝的败笔,让枕在小萝莉腿上总结批判的朱允炆非常不爽。穿越穿越,穿的没有种/马生活,还要跑路吃斋,能爽吗?
怎么破局?头大头疼呀!
朱允炆头大头疼一下午,也没有出个好方法。到傍晚时分,方孝孺拟定的圣旨递上来,看到那三个洋姜,朱允炆恨不得提着板砖给他们开瓢,太坑爹了!
批准对盛庸、铁铉等人的封赏,暂扣直捣北平的命令,带着小萝莉们返回寝宫。
明天的大朝会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