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陈锋的担心(求订阅、、求各种!!!)


本站公告

    尽管对于日本方面主动提出的这次和谈老蒋表现得并不是很积极,但是并不等于说老蒋并不动心,恰恰相反,老蒋对于和谈早有想法,只不过日本方面一直不给力而已。老蒋以及支持他的江浙财团在乎的是其政权在中国统治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能被西方接受、支持。

    因此呢?只要日方不破坏这一点,其他都可以谈,包括国家主权。“七七事变”前日本占我山东部分地区、占我东北、侵害我上海等地主权,老蒋政权不仅不与日本“翻脸”,而且继续与日本“友好”,放任其在华投资贸易额比重上升,甚至压制国内抗日言行,放任日军间谍横行我国,放任日方投资乃至控制我国铁矿等战略性行业;事变后也从来不主动发动以“还我河山”为目的的进攻。

    现在日本人的威胁固然不小,但是在老蒋看来国内的威胁同样巨大,不说原本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的土共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正规部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万,就说北方新近崛起的那个小家伙就令老蒋常常从睡梦中惊醒。

    那个小家伙虽然年轻,但是野心不小,那支数十万人的大军不要说中央军不是对手,即便是日军与之相比也差了老大一截。最重要的是那个小家伙可是得到了美苏两国的支持,这一点即便是他这个委员长也不能与之相比。几次交手下来老蒋算是看出来了,自己根本就拿塞北那个地方一点办法也没有。

    虽然说现在他的人掌管着塞北三分之一的政权,但是不管是他自己还是陈锋都清楚,没有军队支持的政权不过是空中楼阁,只要陈锋愿意随时可以将其覆灭,更不要说区区三分之一的政权。

    现在老蒋不由得有些后悔了,正是因为他的支持,塞北省才会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最强的省,如果当初自己不把那么多的政务官员派到塞北的话。想必陈锋也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再加上塞北省和二战区的关系异常密切,阎老西与陈锋可是翁婿关系,陈锋多次解救二战区于危难之中,甚至于两次将太原城夺回来送于阎老西。陈阎两家要是联起手来,即便是他这个委员长也不见得是人家的对手。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顾虑,老蒋其实最希望和谈了。这次之所以表现得并不积极,主要是因为日本方面两次和谈都令老蒋极其难看。非但没有达成任何有效协议,反而认了一身骚气。再加上这次日本方面派出的人只是一个小小的陆军中佐,换成中国的军衔不过是个中校而已,一个小小的步兵营长能决定两国的战与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老蒋才会表现的如此消极。

    既便是如此,老蒋还是没有完全拒绝日本方面的意思。反而命令戴笠处理这件事情,让他派出特工假冒顶替宋子良与日本方面洽谈。

    与此同时老蒋悄悄放出消息,想要试探一下陈锋的态度,毕竟现在大半个北方是由陈锋说了算的,他蒋某人的命令在中国北方可比不上第八战区的一纸军令。

    得到老蒋悄悄放出的消息后,陈锋心里很矛盾。历史上中日多次和谈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日两国都也知道彼此之间再也没有和谈的必要了,和谈也就戛然而止。

    但是现在不同往日,历史上中日没有和谈成功,并不代表这个时空中日也会像历史上那样。要知道历史上日本的国力明显强于现在的日本,即便不与中国和谈,日本还能坚持下去。

    然而现在呢?经过陈锋从军事、外贸以及金融货币方面的打击,日本经济实力滑坡很严重,与历史上比起来差了老大一截。因此日本方面确实有和谈的期望。至于老蒋方面,陈锋压根就不认为那个光头是个坚定地抗日分子,这从老蒋的抗日策略上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有很多人认为国民ZF根本就没有制定抗日战略,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早在日军强占东四省之时国民ZF就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这一点我们从蒋介石庐山讲话完全可以分析出来。

    蒋介石的庐山讲话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含蓄但是毕竟他承认了延安方面的合法地位。发出了将要抗日或者说不再压制抗日的信号,值得肯定。但肯定是一回事,有人吹捧之“掷地有声”一类的,大可不必。

    从蒋介石庐山讲话可以看得出。老蒋政权肯定有抗日的通盘战略:首先老蒋和他的幕僚们一致坚持能不打就不打,好听点说就是极力追求和平。这一点在其讲话看的非常清楚。在第一部分就强调“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重申“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第三部分再次声明“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第四部分再一次强调“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最后再次提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所谓“苟安”,应该是汪精卫后来所为,这一点值得肯定。

    说白了就是咱能不打还是不打了,如果能花点钱或者磕几个头就能把事情办妥那是最好不过了。实在逼得没办法了,那咱们就打吧,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抱有这种想法,这能是一个坚定地抗日分子吗?

    其次就是坚持不投降的抗日底线。既然极力“希望和平”,那么是否抗战呢?其讲话也说得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就强调“最后关头”;第二部分进一步解释了“最后关头”的涵义:“如果芦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变成北平!”,意思很清楚:不当溥仪;还有最后说的“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也是不当溥仪的意思。

    当然不能当溥仪,因为老蒋集团的基础是英美及其支持下的江浙财阀集团,一旦投降其政权在国际上存在的基础就没有了,也必定被全国人民抛弃。那为什么说老蒋政权的底线是不投降呢?这从后来老蒋政权抗日的战略和表现可以看出来。其战略就是“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其表现就是只求以正规政权形式苟安、不求收复国土,其底线当然是不做溥仪嘛!

    最后就是坚持“以主权换和平”、“决不求战”的抗日战略。既然在讲话中一再表白“希望和平”,那么在讲话的最后强调“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的战略就非常自然了。其这个战略,应该加上个“以主权换和平”。这一点,从此前与日本签订的《塘沽协定》等条约和后来的抗战表现可以说明,也可以印证其抗日底线是“不当溥仪”。

    在《塘沽协定》中日本人提出了: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这个条约的内容对于中国主权的践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老蒋集团为了“希望和平”,居然接受了!所以说,老蒋政权的抗日战略,就是“以主权换和平”、“决不求战”。其目的,就是确保其政权在中国统治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能被西方接受、支持。

    因此呢?只要日方不破坏这一点。主权可以谈、可以丢。而且由于害怕把日方逼急,使自己的底线受到威胁,因而对日方百般妥协。老蒋政权的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得到了日方的认知和肯定,从抗战爆发后的情况看,日方并不求消灭老蒋政权、后来也不求以汪精卫政权取代之。而是逼其投降──因为留之有用啊!

    轰炸重庆等地区目的在此,打击薛岳部目的在此,武汉会战后日方大本营对每次进攻都极力限制规模目的在此,后来将进攻重点放在缅甸方向意图暴露得更明显:老蒋政权不是想获得西方认可、支持吗?日方把老蒋政权与西方的联系隔断了。让西方无法支持之,老蒋政权不就也可能投降了?感觉上,双方还是有默契的。

    老蒋的种种表现令陈锋很是担心,要是老蒋真的与日本媾和该怎么办?反蒋抗日?

    如果反蒋抗日的话,那么全民族的抗日战线就化为乌有了,中国人好不容易凝成的一股绳又成了一盘散沙,到时候他不单单要面对来自日本方面的压力,还可能来自国民ZF方面的威胁,最终获益的只会是日本人。

    但是任由老蒋与日本人接触也不行,要是他们之间真的达成了协议,那么问题更严重,日本会得到大量的利益之后还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反而没了外部威胁的中国又会回到十年前军阀混战的局面,等中国各路“豪杰”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休息好了的日本人再粉墨登场,那真的要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因此,既不能让他们和谈又不能反蒋,只能继续逼蒋抗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