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渐进


本站公告

    第三十节渐进

    一切都在顺利的进行中,太学教材书编好了,房屋等也完工了,由于太学生们见识了司马衷的铁血,都不敢违逆,司马衷通过侍卫和自己的跟班们来挑选忠心的人进入自己的学生“大风”组织,由司马衷亲自编写教材,把一些后世的观点用现在的学术改造并说出来。每隔几天就聚会一次,为他们进行自己的观点学术宣传,才开始都不信服,可是假话说一千遍都能成真的,更何况司马衷在后世见识了舆论的厉害,知道要好好认真地宣传理论,虽然现在才六十多个成员,但是司马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的种子种下了就会发芽。

    军训结束那天司马衷把爷爷司马昭和父亲司马炎请来观看,他们来了那些大臣们也都来了,都很震惊,用这个方法训练,普通人都能很快成为军人,司马昭知兵,让侍卫去军中推广。并按司马衷的意思亲自为表现优异的太学生一人颁发一个上好的砚台。砚台背刻“jīng忠报国”四个字。

    后面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了,太学生们上课,就是加了一项早上跑步,做五禽戏。法律那边本来是计划编好几年的,结果用了一年都快编好了,都一致说司马衷的功劳。爷爷司马昭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请了全国各地有名的神医都来看了,都摇头说撑不过三个月了。司马昭把王位传给了父亲司马炎,把司马衷立为太子。

    太学已经步入正轨了,司马衷不去太学了,在家陪爷爷司马昭,不能走动,司马衷就把轮椅造出来,让爷爷坐上面让人推着在王府的花园逛。nǎinǎi和母亲也跟随左右。军国大事都让父亲司马炎来处理了,一些不好下决定的再来请示爷爷司马昭。司马昭也是从血海尸山的战场上过来的人,对生死已经看得比较开了,没事了就给司马衷讲自己的经历,让司马衷对现在的冷兵器战争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和爷爷经常辩解自己的看法,让爷爷不得不叹服司马衷是个军事奇才,司马衷听了很是汗颜,现在的战争已经比较高级了,战争模式也很完善了,司马衷主要是后世的电视看得比较多,一些想法现在的人不知道,但是一旦知道了肯定比司马衷做的好,做的完善。

    母亲不让司马衷和爷爷辩论,让爷爷好好休息,结果司马昭不愿意,说等自己死后有的是时间休息,众人无奈只好让司马衷继续陪爷爷。两人就去沙盘室看沙盘,司马昭遗憾自己没有灭吴国,统一全国,两人就灭吴进行演练,演练了几天统一了结论,吴国能灭,但是需要有一个好的统帅在那里做好几年的准备才行,司马衷推举师傅羊祜,司马昭也同意,司马衷提出水路由蜀地进攻,从上而下,即可平定。经过挑选认为王濬比较适合,而且二人都很忠心,关系比较好,是羊祜把他举荐出来的,可以使军令一致。

    司马衷更担忧北方游牧民族,认为需要派能能武的大将镇守,不服者剿灭,可以册封那些归附朝廷的部落首领,让他们去打那些不服的,我们就可以用酒和盐等来换取他们的俘虏,用俘虏来修路,修水利等,不管归不归附都要在那些部落推广汉服汉族礼仪,学汉字说汉话,在边境实行招募制,招募他们族中的勇士当兵,满二年者可以全家为汉族,等等一系列汉化的措施,从军事到政治到经济手段,听的司马昭一愣一愣的,感叹若用此法十年之后无异族了。司马衷没这么乐观,得需要几十年呢,关键是执行,司马衷当然推举杜预了,司马昭也认可杜预的才能,不然不会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杜预了。怕杜预的威望不够,让叔父司马孚遥领,意思就是司马孚是杜预的上司,但是司马孚已经86岁了,不可能去上任,所以地方上是杜预说了算。

    司马骏镇守东北,司马望镇守北方,这样晋朝初期的军事格局就这样定下来了,让司马衷很是感慨,在古代当皇帝就是爽。以后当讨论军事的时候,这几个人也都在了,他们也为司马衷的想法震惊,也很振奋,一些细节上也加以补充使之更完善,更根据各游牧民族的特点区别对待,更符合实际。

    司马衷更提出把道教定为国教,并派道士去传教,众人无语,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āo作,只好放放等司马衷来做了,最后司马昭有个愿意希望由司马衷来灭吴国,众人都知道这是司马昭给司马衷制造威望,但是没有一个人反对,而且见识了司马衷的军事才能都感觉自己差一点。但是司马衷不让他们对外宣传他们回去就对自己的子弟说以后要跟紧司马衷。

    等没人的时候司马衷就对爷爷说自己的治国想法,建立驿站,驿馆等,建立商业帝国,建钱庄,现在连钱币都没有,到时印铜钱,银元,金币等,整修城市街道卫生,水泥等等。才开始司马昭还有jīng神和他辩论,到后来只是自己听了,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父亲司马炎为加强对军队的统领,又设四护军,来统率京城以外的军队。待因司马昭、炎控制局势,又根据大臣们的建议,下令各郡中正官,按六条标准推荐沉郁在下,不得升迁的人员,以强王国实力,尽纳贤良。这由贾充制定的六条标准:一是忠诚恭谨,奋不顾身;二是善事尊长,合乎礼仪;三是友爱兄弟,尊敬兄长;四是洁身自好,勤劳谦虚;五是讲究信义,遵守诺言;六是努力学习,陶冶自身。这六项措施一推行,即受到了晋王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各郡中正官不论亲疏,不论品级,无论远近,纷纷为国家举荐人才,那些有才有识之士便纷纷得到封赏、升迁或晋爵。一时之间,整个魏国内,人民感恩戴德,王公大臣踌躇满志,莫不归心于司马炎。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司马炎的恩德普及四方,不仅是晋王国内,而且普天下的百姓、士子、将军和王公大臣无不谈晋王司马炎的宽厚仁德,认为是一代明君问世,必将恩泽八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