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特殊待遇与初步收获


本站公告

    这时杨卫宁看了一下表,发现已经是晚上八点,按学校的规则,到了

    学员应就寝时间。他也随着大家一起离开,只是拿了几本书,准备回到宿

    舍再继续看!自从穿越以来,他的睡眠时间已下降到每天不足四个小时,

    正好可以读书熬夜。其实他并不知道,按规定就寝时间过后,宿舍之内谁

    也不许读书的,如有违反,会受到处分,只不过没有人会去他的宿舍查铺

    。

    军校的特点之一就是管理制度化,而且严格执行。可规定终是规定,

    往往只对普通学员有效,对于中高级学员则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

    谓中高级学员其实就从各部队调到军校接受短期培训的军官,他们人数虽

    不多,但很难管理,校方对他们也有点无可奈何的,通常只要做的不过份

    ,也就没人愿望去管。

    杨卫宁实际上是学校之中最zì yóu的学员,原因他是研修班的学员,差

    不多处于学校管理体系之外。研修班属于特设班,往往根据需要,不定期

    的开设。不属于任何一个系,名义上由校长直接管理,实际上由校教导处

    负责,可是校教导处自身既不直接管理学员,也不负责教学细节。

    既便能管他的人,也不愿意去管。自从研修班设到现在,前后只开过

    三期,学员与教员加一起不足二十人,每个学员都不是普通人物,属于得

    罪不起的人物。

    研修生被视为军中jīng英分子,未来的将才,也因此倍受人们的关注。

    人们对杨卫宁充满了兴趣,可是其军情六处的出身又让人们不得不敬而远

    之的,谁也不敢沾军情六处的边,所以他自然成了学院之中,最受人注目

    又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当然了,这也有副作用,那就没人愿意与他接近,弄得他没机会交几

    个朋友,这让他很失望,这时他很想多认识一些,交几个朋友的,结果人

    们都躲着他,至多能混个脸熟。

    让杨卫宁有点郁闷的是,他每次去教务处询问,结果都是一问三不知

    ,研修班何时开课不知道,何人出任研修班教员不知道,谁是他的同学不

    知道,只是让他耐心等待。没办法,他只能自己安排作息时间:每rì全校

    第一个起床,先到āo场锻炼身体,通常是跑步,吃过早饭后,去图书馆;

    基本过着三点式生活,往返于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每天又最晚一个

    休息,通常是午夜之后。

    杨卫宁自打入校第一天开始,就泡到了图书馆之中,差不多是每天第

    一个进去就是他,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于是他有了一个“读书狂人”的

    外号。其实他并非想这样赶的,只不过是没办法的事情,他自己的感叹就

    是:“没有电脑的rì子太苦了!”仅凭人工去查找相类资料本来速度就慢

    ,更不要说他查资料的目的与众不同,那效率更低的可怕。反正他深深地

    体会到,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的时间是多么地不方便,想从成堆的资料

    中找到一点有用的东西太费时间。。

    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可以说多的数不过来,可是要找到有用的太难,

    往往要在书架上找上半天,一本一本的查找,仅凭着书名做初选,再随看

    翻几页了解一下内容,决定是否选取,然后再仔细地一页一页翻看。往往

    十本书,往往真正有用的不过二三本,如此低的效率,配上他的目标与要

    求,其结果只有一个巨大的阅读量。如果想在短时间解决问题,那只能拼

    命的读书了。

    他把全部时间花到了图书馆中,甚至连阅览室中的座位也没有变换过

    ,如此付出,自然有所回报,他对于许多问题有了越来越明确地认知。首

    先,他了解这个时空发生了什么。

    中国依然存在大大小小十几支军阀,主要有三个派系,即以东北为根

    基的奉系,以两广为基地的桂系,以及占据长江中下游的所谓zhōng yāng系,其

    它派系则纷纷依服于以上三大派系。

    如今奉系与桂系结盟对抗zhōng yāng系,不过双方力量对比大体相当,谁也

    别想吃下去,加之国内以“和平”为基本论调的舆论压力等因素,各派不

    得不以解决国内问题为名在上海进行谈判,实际讨论各派如何分配权力,

    试图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再次大规模内战,只是因各方都不满意,

    令谈判迟迟没有结果,以至成了马拉松式的谈判。

    国际形势则基本沿着旧时空的路线发展,这让他就得出一个评估结论

    :目前的国际形势与他以前所生活的那个时空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差不

    多--表面上平静,但战争yīn影已起。

    其次,他想知道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从何处开始

    。经过一番对历史的研究之后,他推翻最初有关源于一战的观点,而是将

    目光投向了rì本。

    他以前对于rì本历史确实没有什么研究,如今研究起来确实有点费力

    ,可是他依然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首先发现,rì本大正天皇竟然

    死于一九三一年,对其评价则为:治国有方,虽说自己也记不清相关情况,但确对绝对不对劲。其次,一战时,rì本出兵欧

    洲,rì本陆军派约一个师团的兵力至法国参战,前后伤亡5千余人,他的记忆中rì本没有出兵欧洲的记叙。再次,不干涉沙俄内战政

    策,rì本是最早承受俄罗斯新政权的国家之一,虽与英美等国,一起出兵

    俄远东,但出兵最晚,撤军最早,这与自己的记忆更加不对。

    至于rì本对华政策,可谓相当“温和”,其实以他看来,rì本的手段

    高明,表面上看似主动退让,实则避免了许多麻烦,实际好处则拿的更多

    。如今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中rì之间都保持着相当好的关系,尤其是

    奉系,几乎是没有同盟条约的同盟。

    这让他对于今后中rì关系将如何发展非常迷惑!何去何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