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本站公告

    第二节

    “福伯,快点,你走快点呀。”小男孩换了一身青sè厚袍,带了风帽,斜挎着刚才得到的弩和插满钢箭的鹿皮箭囊,蹦蹦跳跳的在一条倾斜的石板小路上向下跑着。“大船!大船回来罗!”他挣脱老家人的手,兴奋地冲下石坡。

    原来这个山谷的背yīn处有一道天然的石缝,直穿过山的内部通往山坡的另一面,开阔处可供三人并排行走。临海的一侧崖缝渐渐扩大,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高约二十丈,深达五十丈的山洞,顶上垂挂着石柱,长短变幻,不一而足。太平洋的水顺着直通大海的宽沟涌进来,十余步后向右一拐,在洞里形成一个足有十亩宽的湖面。

    站在石坡边上望下去,小湖清澈,深逾两丈,能看到沟底、湖底都被海水铺上了厚厚的海砂,即使不是涨háo,海水也能直漫到山洞的深处,小湖隐然成为一个天然的室内港,足以容下三四艘大船停靠。以印度洋上变幻无情的飓风天气而言,这里可谓得天独厚的安全泊地。

    自迁离中原十年来,姬俊一直在寻找一个可靠的安身之地。五年前因猎取一头巨虎而偶然发现此处,姬俊便派心腹人手来修整山谷。举家迁来后又将石缝拓为通道,花了两个月疏浚好沟底;同时借着方便的地利,从半岛的远端伐下合抱的大原木扎成木排,趁夜飘运进来搭起了一座十丈来长的简易码头,拐弯处也加装了寨门。为了上下方便,甚至用整根的原木把码头搭出水面一丈多高。

    船只在夜间进出,平rì里都用山壁上的天生的藤蔓掩住两边的入口,只要不驶到近处细看,任谁都无法知道就在这大港边上会有这么一个风雨不透的宝洞。所以即便是岘港码头上每天的来往船只成百上千,但半岛直插入海,所有航道离此地都颇远,数年下来倒一直无人知晓。此刻,码头正中泊着一艘约八丈长的三桅福船,用缆绳拴在码头上,搭着跳板,铁锚收在船头。一丈多高的船身被码头一端系着的两艘小艇衬拖托,显得特别高大。

    正如姬申所说的,整个海云谷里就小煦一个孩子,每rì里除了读书就是练功学武,确实很枯燥所以他自小就特别希望出海。大概是人生来就渴望zì yóu吧,他每每借着登山练功的机会爬上海云岭,去眺望那远远的船只。姬俊被他缠得烦了,于是定下条件只要他学完架上任中一本书就允他出海。这一下倒给了小煦无穷的学习动力:先就投机取巧,选了本最薄的。姬俊接过哑然失笑——他竟然拿来了《孙子兵法》!本以为以稚童年龄要粗通至少得两、三年时间,于是放心教他研读。谁知这孩子别的书读不进,或是动力使然,他对《孙子》却情有独衷,短短半年,便把一册兵书宝籍融汇贯通,虽不能做到旁征博引,但也让人惊讶不已。

    早先他就看见两位叔叔的神sè自看到烟花之后似乎就有点不对,但毕竟是小孩子心xìng,一见到这大船,心里就只想着出海,早把别的都抛到一边去了,欢呼着就往跳板上冲去。

    姬申已在船上指挥着船工解开帆索,两张大大的硬帆都升起了一小半,家人们从顺着小道接来的空心竹筒里接好一桶桶泉水送上大船,随时准备出发。

    这艘福船用惯常的远航尖底型改造而成,船头为尖头,但底稍平一些,长七丈五尺,宽两丈五尺,既能进大洋航行,也能到内河游历,只是为了保证载人牺牲了轻巧,把船身改造得非常结实,舱内宽大舒适,但未能提高乌月号的速度。

    姬俊见鞑子水师多近海快船,只可近岸,不可远航,所以就借着海云谷的好地势,藏下了这艘乌月号,以备万一紧急时可以躲进大海,而且随时在舱中备好足够百人取用一个月的食物等用品。谁知今rì还真救了急。半个时辰之间,淡水装够了,谷中六十余人全数到齐,七、八个船工迅速就位。

    “解缆!下桨!”沙滩上六名身强力壮的姬家徒弟拽直了纤绳。在船篙的帮助下福船轻松地驶离了码头,五对两丈多长的木桨从底层中部的舷窗里滑出来,在口令声中整齐地拍击着水面,荡起的圈圈涟漪慢慢地在乌月号身后的湖面上消散。很快,乌月号转过了小弯。沙滩上的姬门弟子打开了寨门,一个个顺着纤绳爬上了甲板。而在上层的主舱里,姬俊趴在桌面上细细地查阅完用重金收集而成的南洋地图后,决定仍按早先准备的脱身计划沿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走,一面想避开海青卫追杀,一面也为自己筹备的反击计划探索环境,收集资料。因为小煦在兵法战论上显现的天赋,让他心中对复兴计划将来的成功又增加了一份信心。紧张了半夜,他略略松了口气,站到舷窗前深深地舒展了一下全身。

    洞口垂下的青蔓在窗外一晃而过:“五年了,还真有点难舍这个家啊。”

    风jīng灵们顺着山坡冲过来,你争我夺地把乌月号推得飞快。夜空里满是它们掠过时发出的轻啸。姬俊侧耳仔细地听着舱外的风声,皱眉一想,“糟糕!”他快步抢出舱口来到前甲板上,抬头望向夜空,只见银sè的光辉正一点点地被逐渐聚拢变得厚实的云翳吸了进去,视线

    有点儿难以及远,rì间恬静秀丽的水面风浪突起,仿佛一张隐藏在面纱背后的狰狞面孔,正张着巨口等着毫无防备的乌月号送上门去。正在船头收拾索具的水手头老魏见他上了甲板,喊了一声:“大公子,今晚的天sè不好啊。看样子,后半夜怕是有暴风哦!”

    听了老魏的话,姬俊更证实了自己刚才的判断,心下一凉,靠在了舱壁上,“这个统领究竟是何方高人?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给我布下这么大的圈套!也怪自己松懈,见到五弟顺利带药回来,五年多的内伤就要见好,一高兴,都忘记了安南的暴风雨季节里天气是说变就变的!看天sè今晚的暴风会很猛,怪不得他敢跟在五弟后面大摇大摆地用火箭传讯,原来是吃定了我们有船也出不了海!能想到利用天气逼我入瓮,此人心计非凡!糟糕,这出海最忌飓风天气,现下怎么办?”心里担心殿下安危,越想头脑越乱,痛苦地呻吟了一声。

    “大哥,小煦的兵法学得真好啊。刚才又用‘声东击西’骗了我一回。将来他要带兵打仗可不得了!”姬申大剌剌地走上甲板,“舱里的事我都安排好了,咱这次也把鹰犬们耍了一耍!哈哈。”小煦跟出来,跑去船头抱抱桅杆,老魏身边拽拽锚链,还在舷边使劲蹦着去看底下的大海,开心极了。小煦的笑声在姬俊的心头猛地一震——自己怎么消沉了?还不如小孩子!他自嘲地一笑,迅速调整心态开始分析——照今天海青卫来势汹汹的样子,不知道调来多少兵丁,后退必死——沿岸行驶,很容易被他们从陆上盯稍。然后快船一路尾随。船上的必需品又总有耗光的时候,只要一靠岸补充,随时可能被水陆合围,到时海青卫对船也有了防备,再想从容脱身就不可能了——只有向前,向大海深处,走得越远越安全!

    开弓哪来回头箭?虽然没有真正在大洋里航行过的人手,但自己兄弟和船工们也在近海岸边锻炼过一番,尤其姬申的水xìng已经相当不错;虽然将会面对不可预测的暴风,指挥āo作上是不成问题的;况且这艘船是自己亲自去福州督造的,用料都是上选不说,造船时请的也全是福州造船业里的能工巧匠,连设计上都专程请到了已引退多年的造船大师林昭祥来耳提面命。整条船做工非常考究:船身坚固结实,肋板加到足有一尺半厚,底层又加做了一道隔舱,可以防漏;依遇过风浪的船只留下的经验,硬帆也是可以让人在大风天气里放心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海青卫的指挥即使布置得再滴水不漏,也无法顾及水上不同陆上的问题。陆上十倍于敌人便可围困,但水上要想逃走,只用十倍的船,要想包围乌月号可是很难的。加上此刻能调用的水师船只都是快船,载员六十,也不能走得太远,只要乌月号不被它们靠上后跳船过来进行缠斗,在它的航程极限范围里找出脱身缺口不是难事。而且,天气变坏,乌月号遇到的困难海青卫的追兵也一样会遇到,风浪越大,成功突围的可能xìng反而更高。除非鞑子快船来得太近太多.......

    “你再能耐也就算算天象,谅你也算不到我准备着乌月号,今次偏偏就敢去捋老天爷的虎须!来吧,让你派出的手下也来感受一下老天的脾气吧!就怕他们受不住!”水师快船的状况姬俊是很清楚的。他定下了心,紧紧地一握右拳:进了大洋,我看你鞑子怎么来抓!

    “天晚了,小煦你快回舱里去。听话,明早再出来看,白天的大海有海鸟围着船飞,可有意思了,早点睡了好早点起床去看哦。”等逗走了小煦,他转身过来对姬申说:“五弟,乌月号现在正是顺风,我去通知下面收桨,你带船工上来把帆全都升起来,赶在暴风来到前尽量走远一些。”姬俊把刚才所考虑的问题给他说了一遍,姬申也知事况紧急,立马行动起来:“兄弟们,有活儿啦。小四,去告诉舵手,朝正东方向保持住!魏头儿,等人来了你和我带着大伙儿把硬帆都升起来!”“好勒~”

    两张硬帆在姬申指挥下被迅速地拉起,借着风势“哗啦啦”两张主帆完全展开,鼓满风帆的乌月号加快速度一直向东驶去。

    几乎同时,山谷外连升两支红sè的信号箭,看来是海青卫开始进攻山谷了。姬俊站到船艉窗前,静静地看着。不到盏茶时间,海云岭背后腾起了一片红光。过了一阵,岭上远远升起了三支绿sè火箭,稍歇,又三支,后,再三支。看来是发现了山洞里的港口,所以急召周围的水师前来拦截。

    这大概是你最后的布置了吧?姬俊朝着渐行渐远的海云岭笑了笑,直觉告诉他这次率领海青卫前来围捕的敌酋正在站那里怒视着乌月号离去。想到被迫放弃经营了数载的家园,姬俊胸中也不禁愤怒异常。但抛开立场不谈,对上了一个十年未遇的强敌——能一夜间将自己逼入险境的对手,他也有些惺惺相惜,更多了份兴奋——看来还是要战斗才能让人更上层楼啊,——“你的心思空费了,只怕也怒火熊熊吧?呵呵,期待将来和你面对面一较高下!”

    注3:福船——历史上的福建造船有着辉煌历史。古代船只分为两类,尖底和平底,尖底适合破浪远航,平底适合近海和内河航运。“福船”是适合远航的尖底船的代表。宋朝吕颐浩《忠穆集·论舟辑之利》中称:“南方木xìng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的舰队称雄海上,也大大得力于福建高超的造船技术。

    另:明清时的1丈约合3.11米。

    注 4:据查,在现代造船工业中,船舶长宽比多为5-7,但在明清时代,木船由本身材料结构的多方面原因,不能造得狭长,否则即便是在近海航行,也会在风浪冲击下产生断裂。所以此处所写乌月号长宽7.8米,在历史上是正确数据。

    作者按:依《明史》对宝船的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其长宽比为2.46,为保证船身强度,船板至少需厚达350毫米。

    注 5:乌,意指金乌,即指太阳。表示姬家忠于明朝的意思。因书中姬家仍时常通过乌月号联络中原,有时会驶往沿海一带活动,所以就不能明着写上rì月号。

    注 6:1974年在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长度已达30米,船壳板厚180毫米,有些船板还分二至三重,马可·菠萝曾在游记中记载到他在中国沿海曾看到“共有六厚板,叠积层累”的船舶。因此总厚度450毫米的船板明末清初应能以多层多块等方式造出来。加上连接时采用的各种铁具和当时造船高超的榫接技术,其强度也是有保障的。否则以双桅福船遇飓风和触礁不沉、船舷承受住炮击都是不可能的。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