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走进初中


本站公告

    一九二零年,小不点猴子上初中了。

    初中可不容易考,就拿广丁的学校说,总共加上他只考上了五人。

    小学是半强制性的教育,只要能上完小学,上不上中学民国基本不要求,虽然还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真有有钱家的孩子,上私塾的比例要比上公办学校多,这不是钱的问题,私塾没有补贴,学费还要高,一年要十块大洋左右。

    他们不让孩子上公办学校,一般不外一个原因,认为老祖宗的四书五经比算术物理化学这些新玩意有前途。

    即使这样,能上初中的孩子还是不多,一个初中生是非常金贵的,要是毕业去一般的厂子,甚至可以直接做班头。

    中学教师的薪水比小学的还要高近乎五成,属于相当不错的收入。

    民国这个时期,教育已经开始逐渐向现代教育靠拢,民国中学处于新旧交替期。已经废止读经讲经。

    现在中学教育是四年,初中两年。学生课程是修身、国、数学、英语、史地等,为锻炼学生的实用技能,还有手工、木工、金工等科目。更注重了国、数学、外语三大基础课的教学,增加了自然科学内容的比重。

    广丁所在的学校离家还是不远,说起来道里的地方在那里呢,能多远。

    初中的学费要比小学贵不少,小学中初小的免费的,高小是每学期三个大洋,初中是五个大洋,如果要住校,还要再交一块大洋。对于广丁现在的家庭条件无所谓,但很多家庭还是交不起的。

    初中比原先的小学校园大了近一倍,从校园环境到各种教学设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了正经八百学校的样子。

    整个学校有两百多个孩子,分作两级六个班。广丁在一年一班。

    对于广丁来讲,全部是新的,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课程,唯一没变的,他还是班级里最小的。

    广丁的班主任姓孙,是个小个子,长相打扮都很是特点,不是多好,而是得了一个“乱”字。

    孙老师,四十多岁,五短身材,喜爱抽烟,牙黑黑的,方形的脸,一对和广丁差不多的小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头发很长足有寸半,毫无规矩的蓬松在头上,广丁觉得一个词最准确:鸡窝。整个看去有点狮子头的味道。

    身上穿的衣服总是皱皱巴巴,没见过平整的时候。按说,学校对教师仪表要求十分严格,也不知怎么出了如此另类。

    后来才听说,为此校长也相当头疼呢,孙老师是教算术的,据说是名校毕业的。孙老师真有才,有些枯燥的算术,也可以让学生非常喜欢,也正因为这点,学校对他所为也是半睁着眼。

    孙老师的夫人姓周,在学校教广丁图画,虽然广丁不喜欢图画,可也知道周老师也是名校的,也是水平高超。

    他们两人倒真是绝配,个头都不高,穿的都是那样乱,要是广丁不知道,怎么也不能和学问人联系起来。

    上学两个月,广丁除了音乐,图画,体育表现平平,其他的都名排前列。

    广丁最不喜欢的是体育,不是因为他体育不好,开什么玩笑,对于广丁来说,这些初中的体育科目和小孩过家家没什么区别,只是因为他不想让自己在学校表现的突兀,每次上课都要提醒自己不断注意,所以,和受罪差不多。

    至于音乐和图画,广丁可不认为自己能成为一个全才,相对于图画来说,他更喜欢书法多些。

    同学间已经熟络,广丁还是每喊必到,有求必应。

    虽然,“小不点”的外号没人知道,无人再喊,可又有了新的称呼“小丁丁”。

    这个称谓,可把广丁气坏了,他每每脖子红、脸绿的叫喊纠正,但从没人听他的,不管是高的矮的同学,在他们眼里,广丁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威胁力,可以任他们逗笑的人氏。

    一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孙老师特意留下他们十分钟,他摇着狮子头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十月开学了。设了铁建和电气机工两科。这算是我们教育界的一大庆事,你们没事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想想自己以后要怎么做。”

    全体学生都乖乖的齐声答应“好---”,出了校门,众人一哄而散。广丁想:“别人去不去他不管,不过估计去的不多,自己可要去看看。”

    到了地,看着几栋漂亮的小楼,成排的教室,闪亮的校牌,整齐的围墙宽敞的大院,广丁心里想:“这可比现在的学校强太多了,我以后一定要上这样的学校。”

    其实,广丁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以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也没想到这次他下的这点决心,让他以后走的更远。

    一番羡慕之后,广丁收起心思,也不回家里,直接奔铺子。

    上中学后,广丁决定按部就班的生活,所以时间上十分宽裕。其他时间,除了和同学在一起,大多都在铺子帮忙。

    这两年,哈尔滨的商业工业都发展挺大,其中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制粉业、制油业、采金业、采煤业,商业中最重的是百货、粮油、杂货,广丁家的铺子就是做杂货的。

    张德做生意的时间不短,加上之前已故的泰山大人经营多年,广丁家的铺子也算是这条街的老店了,规模也不小,因此,铺子里的确缺少人手。

    但是开始的时候,张德怕广丁耽误上学高低不答应,在他的心上,儿子的学业比什么都重,他宁可少赚钱,也不想让孩子分心,后来见儿子没有耽误成绩。就睁一眼闭一只眼。

    说起来,还是李凤兰想的远,她对当家的说:“咱们能教给儿子的也就这些,多些经商经验,起码孩子以后多条出路,再说还能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

    张德觉得有理,乐得教儿子些本事,也满足了做老爹的虚荣心,就痛快的答应了。

    几个月下来,广丁经商的本事没什么长进,因为大事根本不用他管,虽然,老爹会时常告诉他一些道理,断断续续的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不过,对于和人的交往上,却真真实实有了很多新体验,他感到人和人之间的学问难度不比修炼差。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好感,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表情的事情。

    所以,他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语,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表现的亲热近人,颇有几分小人精的味道,因此,铺子里来的人都很喜欢他,特别是几个伙计,他总是一口一个大哥,让他们特有面子。

    与学校一般,跑跑颠颠的事情,一大半归了广丁,由于铺子的事情较多,所以,广丁在铺子的时候基本闲不下来。

    他腿快,记性好,交代的事情没有出错的。很快,周围的商铺,一些附近的客人都认识了他,都知道张德有个懂事的儿子。这点让他老爹老娘自豪不已。

    而且,广丁这段时间还有了一个新活,就是帮人家写信,现在各家各户要想发一封家书或者拟个契约,几乎都要请专门的先生动笔,每次总要多多少少的润笔费用。

    他可是初中生,这时候,城里高小的也不算很多,初中生当然更打遥,不仅不要钱,字写的也好,所以,不会写信的人家都找他代为写信,没用多少时间,他就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写字先生。

    虽然广丁不要钱,邻居、客人们还是觉得过意不去,经常会给广丁买一些好东西吃,自然也连带着高看张家一眼。

    要说有钱,张家不是这条街上最富裕的,但是,人家孩子争气,小小年纪就是初中生,将来的学问还会更高,没几年就能借上力了。

    看看自家的孩儿,这让很多做大掌柜的感到从心里的无力,冲着人家儿子的这份前程,同样的事情,不管他们内心如何想,张德要办都会多给一分面子。

    张德从商多年,看着憨厚可是不傻,很快发现了别人的这点心思,他心中暗喜,哪里还反对广丁来铺子,反而经常带着儿子出入各种交易场所。

    不过,对于广丁来说,他最喜欢的不是吃头不是面子,而是报纸,因为,从报纸上他可以知道很多新鲜事。

    开始,他看到谁家有看过的就要来,后来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就鼓动老爹订了一份。

    张德不认识几个字,但想着能让儿子多懂点东西,毫不含糊的就答应下来,这段日子里,广丁和老娘都每天挑重要的或者他感兴趣的内容念给他听。

    渐渐的,读报成了家里晚饭后一个必备的科目。

    这不,头两个月,真的发生的一个大事,通过了《关于在中东铁路附属地收回司法权的临时办法》,十月接管。结束了老毛子在哈尔滨“国中国”的统治。

    广丁和家人虽然是老百姓,还是从心里高兴,自己的地盘终于自己说得算了,不管怎么讲,都觉得腰杆直了不少。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