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纱布蒙着一只眼睛的班志超随刘振明出现在众夜枭队员的面前时,夜枭队员几乎不敢相信。
一来他们不相信刘振明会真的留下日本人的性命,二来他们不相信日本人会真的归降。
“这次刺杀事件是青木宣纯自作主张,班先生一直表示反对,如今,他决定和我们合作,这件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班志超一脸真诚的向众人说道:“诸君,以后拜托了。”
刘振明摆了摆手,冷淡说道:“班先生,你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班志超神情自若,点头后转身离开。
等他离开后,吴佩孚等人终于忍不住了,纷纷开口询问。
“队长,这日本人能相信吗?何况我们弄瞎了他的眼睛,杀了他那么多手下。”
“队长,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我们还是做掉他吧。”
“这小子说不定一安全就会带人前来抓我们。”
…
“放心,这日本人和青木宣纯属于不同的政治派阀,青木宣纯死了,他才能够上位,我让他亲手杀了青木宣纯,并且让他写了一份辱骂日本天皇投效书,一旦发表出去,他全家大小都会被日本政府杀光,所以,和我们合作,才是他最好的选择。”刘振明无奈,只得找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
看到有人还想再说。他便一摆手道:“此事就这样了吧,今晚的事,我们都当没有发生过吧,否则传了出去,不光我们性命难保,家人也会受牵连,中日邦交也会受到影响。子玉,船长和那些乘客怎么样了?”
吴佩孚一抱拳,笑道:“回队长的话。船上的乘客早就被枪声吓得魂飞魄散,我告知他们是一伙海盗想劫船,且海盗还有同伙没有被抓住。若是他们乱提此事,那些残余的海盗会找他们麻烦,他们一个个信以为真,都惊惶不安的答应了。”
“嗯,事情处理得不错,从现在到下船,我就不出现在乘客面前了。”
刘振明之前计划让商船在辽东一处无人僻静的海岸边稍作停靠,到时候他带着五名夜枭下船,而让吴佩孚率众回去,如今嘛。自然还要带上一个班志超。
这场功劳不属于他,而是属于班志超的。
…
刘振明在辽东登陆积极策划刺杀阿列克赛耶夫时,京津地区却因为天山老人这个名字开始震动起来了。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消灭敌人军队的企图是战争的长矛!”
“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要。”
“余观甲午战败之因有四,一则对可能发生的日军侵华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此乃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二则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三则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四则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
一句句睿智的话语震撼着所有读了此章的读者,一段段饱含着中外合揉成的智慧不时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刘振明交给大公报的那部分书稿,仅仅说明的是战争的性质,分别从战争的目的手段、将领的作用,战争中情报、战争阻力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在进行战争之前,一个国家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而且,这都不是空泛的理论,刘振明已经结合了最近中国遭受到的几次战争,以及历史上几场著名的战争,从中分析原因得失,通俗易懂,有很多地方为了说明清楚,刘振明甚至使用了白话。
白话虽然是在五四前后的学革命提出的,但是此前一定有一段时间的发酵,事实上,从维新运动之后,便有很多人提倡白话,黄遵宪更是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
洋洋数万字开篇,既不枯涩难懂,又让人看了之后时时拍案而起,不得不服。
原来这就是战争,难怪我们会战败!就连最普通的民众,也是若有所思。
一开始大公报的经理英敛之还是冲着吕碧城的面子,才刊登了这篇章,因为这是翻译过来的军事著作,与大公报的内容是格格不入的,大公报偏向艺,同时也介绍一些西方的思想。
让英敛之没有料想到的是,刚刚经历过了战争失败的国民们正在苦苦思索,为何我们屡屡战败,那些士大夫们大多是从西方明,经济方面去寻找答案的。
当然,从军事方面的也有。
不过如今的大清,军事学家是没有的,老一辈的将领可能大字不识一个,新一辈的将领没有成熟的经验。
他们都是不行的,总结来总结去,大多归纳成为一句话——武器不如人。
而此时,刘振明告诉众人,即便是武器不行,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准备。
所以,当天的报纸一出来,一开始只有一部分关心国事的人看了通篇,看了之后,无不是惋惜连连,他们惋惜的当然是当时朝廷要是按照这么做,甲午战争不一定会失败,联军侵华或许就不会发生,因为这场战争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战争。
然后通过口口相传,引起了越来越大的轰动,科举制度已经走到了最后,后世清政府在1905年彻底废除了科举,很多人此时与军队都离不开关系了,一些去当幕僚,一些入了武备学堂。
这些人看到此章之后,没有二话,当即转呈给自己的同僚、上级等等,使得这篇章以极快的速度在上层之间流传开来。
直隶总督府,段祺瑞拿着那份大公报急急而入,看到袁世凯在里面后,便略显激动的高声道:“大人,天山老人翻译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不,不仅仅是翻译,他还参入了很多自己的军事思想,可以说是一本全新的兵书啊,寥寥数万字已经让卑职看得欲罢不能,恨不能马上找到天山老人索要下,大人,您一定要找到这个天山老人。”
段祺瑞曾经以官费入德国柏林军校学习,在德国一共待了两年左右,对这本西方人推崇备至的兵书当然知道了,不但知道,很多德国老师还讲过一两课与此书内容有关的东西。
他一得知有人不自量力的在报纸上翻译了此书,便找来看了一遍,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普通的读者看的是刘振明分析几场战争的实例,而像他这样的军人,则更多的看得是那理论,只有他们这些经历过战争且有一定知识的军人,才明白这些理论是如何的浩瀚和精辟了。
袁世凯苦笑了两声,扬了扬手中的报纸,无奈道:“聘卿早已经拿给我看过了,能够将战争分析得如此之精辟,能够看穿胜负的本质,此人一定是一位军事大家,可惜,无人知道天山老人是谁。”
得知袁世凯已经看过了,段祺瑞并不多少失落,而是快步走到袁世凯的面前,道:“大人,我认为天山老人的军事理论比起那些德国教官,日本教官都要深厚,大人如今正在编练北洋新军,与其聘用那些洋教官,还不如聘用这位天山老人。”
袁世凯见段祺瑞仅仅因为这篇前言就对天山老人赞誉有加,不由好奇的瞥了他一眼,他虽然觉得此章不错,但也不至于到不找到天山老人誓不罢休的地步。
众所周知,袁世凯既没有经过正统的军校学习,也没有领兵参加过什么像样的大战,他的地位大多是靠权术而弄得的。
当然了,他也有自己的长处,那就是识人之能,并且袁世凯这个人还会破格使用人才。
段祺瑞急声解释道:“大人,天山老人既然能够翻译战争论,并且翻译得如此之好,这说明他至少在德国留学过,说不定还在德**校待过,试问那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军人能够翻译出此书来,至少我一人就不能,此外,一看此便知天山老人实战经验丰富,如此人才怎能不放过?”
此时的北洋军刚刚创立,还是朝气勃勃,远不到后世的为了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故此段祺瑞才会为了袁世凯着想而极力推荐人才。
见两位重要的手下都对天山老人推崇备至,袁世凯也坐不住了,他此前让王士珍寻找过天山老人,只是通过英敛之找到了吕碧城之后,吕碧城推脱说不识此人,只是前天有人偶然送到她处。
袁世凯原想作罢,此时看来,还是要把天山来人给深揪出来啊。
“嗯,备马,我们去大公报报社!”袁世凯一边高喝,一边从桌上拿起自己的佩剑来。
…
大公报报社内,英敛之一个劲的向吕碧城抱怨。
“兰清啊,这回我可被你害惨了,你到底认不认识这个天山老人?不但那些军人,就算是严复等人,也找我询问天山老人是谁,唉,可怜我哪里知道。”
战争论中,多有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等德国思想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故此此出来之后,就连严复等人也极为关注。(未完待续。。)
s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