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深知自己此时手下输了张二傻,可能一个可用的人都没有。军纪自然也无从谈起……
而战略战术也还很远,没有兵,没有粮根本是无根浮萍——只是个想法!
想要起家,也只有从武器装备和勇猛两项上找了。
武器?
黄超看了看自己那副弓箭,深知就凭这顶多四五斗劲道的弓箭在这个时代是在算不上什么强弓硬弩。
所谓杀伤力也就那么回事……射点小动物自然可以,可要是射那些骑在马上高速移动,还穿着棉价甚至是铁甲的鞑子就够呛了。
至于卧牛墩里那是多杆火铳……不炸伤自己就算烧高香了!更别提杀敌了!至少在黄超的记忆里,这些东西在大大小小一些鞑子路过骚扰时也开了几枪,可惜连个毛都没打着!铅弹离鞑子最近的一次也只是打到了马蹄子边上半米的地方。
远程在武器上是没有优势了。
近战黄超更不考虑。
在自己力量比张二傻这憨货还要少的情况下出去和那些呼啸往来的鞑子近战纯属找死!
别说自己属性比人家低,就是高上几点,自己这点近乎于0的搏杀经验在那些自小便砍兔子、宰羊,长大了便跟着部族和家里的长辈每年南下劫掠,杀人无数的鞑子比肯定是盘菜啊!
若是近战,自己很可能连老鞑子都不用出手。来个小鞑子就把自己料理了!
看来,这杀人升级的途径还是得放在弓箭一途上。
虽然对弓箭不甚了解,但黄超也知道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万金油。
几乎每一支东西方强大的军队的崛起中必然也有强大的弓箭部队!
英国的长弓兵经过长年刻苦训练,可以用一人高的弹性极佳的紫杉木制作的长弓将重箭准确的抛射到200码以外的地方。
寻常骑士虽然不能说一箭就秒,但成锥形的箭头依旧能在极远的距离外杀伤掉穿着重甲的敌人。
横扫**的大秦军队,除了堪称疯狂的近战能力和作战意志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如雨如蝗的弩阵了!
寻常人以手臂力量难以拉开,甚至要在弩机前头安装一个供踏脚使劲儿的铁环的‘踏张弩’虽然开弩不易,但其强大的劲道却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集中抛射起来,更是将射程成倍提升,往往几个弩阵多次齐射便能让一座小城的守军死伤惨重,再不敢战。
后世汉唐,强盛之时,皆以强弓硬弩而闻名。
在对匈奴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也是保持了在远距离对射占上风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扩大战果,将敌击溃。
到了宋代,更是以种类繁多的硬弩而著称。
一些比古代原型更加强大的床弩、硬弩在城头守护了无数年。也让无数强大的敌人难以灭亡宋朝。
到了元蒙时期,从草原上崛起,自小便生活在马背上,挽着玩具弓箭的蒙古人在冷酷的军纪下形成了令人恐惧的战斗力。
其骑兵与弓箭完美结合而形成的“安息人”战术更是横扫亚欧大陆,无人可敌!
如此种种,皆说明了弓箭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地位。
如今,黄超要做的便是以弓箭为起家资本,给自己开拓出一条宽阔大道来!
抄上那张弓,又从墙角翻出一桶箭。早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提升实力的黄超走出了这个呆了三天的小土窝。
一出门,黄超便让门外的皑皑白雪给晃的发晕。
几天来始终在昏暗的土坯房里的黄超被外面这地上积雪反射的阳光弄的有些眼晕。
连忙看向房门边低矮的黄褐色土坯墙,适应了一会儿,这才算是可以直视那些刺眼的白雪了。
当然,黄超也知道连续直视反射阳光的雪地很容易患上雪盲症的。他可不想在这个毫无保障的世界里患上任何疾病。
所以,他一路上便有意识的不去看那些白雪,转而专心对照着记忆研究起这卧牛墩的内部构造来……
在原本黄超自己的印象中,烽火墩就是类似于长城上那中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类似碉楼的建筑。
而在看了卧牛墩之后,他才知道,这烽火墩也是可大可小的。
就拿这卧牛墩来说,作为左右三十里内都不会有外援的一座孤零零的烽火墩。自然不可能千里迢迢运来一些转头,建设一个三层楼一样的烽火台,被人两下就拆了了事。
为了提高卧牛墩**生存的作用,这卧牛墩不但建在了这陡峭的高坡风口上,而且修的也是极大。
一道周长七十六米的不规则方形城墙围绕出了整个卧牛墩的内部区域。不算那将近两米厚的由条石、三合土和夯土混合制造的城墙占去的面积。
这卧牛墩内部还足足搭建了十多个大小不等,甚至连形状也不等的土坯房。
土坯、稻草、粗木、石头便是这些军户自己搭建的住所的全部材料。虽然躺在里面烧的火热的土炕上到是可以抵御寒冷。
但这些土房子的造型实在是破落,味道也不甚好闻——这一点已经体会了3天的黄超深有体会。
卧牛墩里的卫生极差,沿着卧牛墩里唯一能算是路的小道走了没多远黄超便看到了一只手难以数过来的粪便。
雪地上、墙根处的骚黄色尿迹则更是数不胜数,让人看到平白觉得有些恶心。
黄超在这里代管了这么长时间,在墩户眼里还是有几分面子的。几个碰见的墩户都是打了招呼,但也有几个老兵模样的嘻嘻哈哈,不甚恭敬的样子。
将这些人都暗自一一记忆下来。黄超不漏声色的继续溜达,几分钟不到便将这小小的,感觉只有两三个小号街头篮球场大小的烽火墩转了个遍。
转完了整个卧牛墩,黄超发现整个卧牛墩三面宽,一面窄。与其说是正方形,还不如说是梯形。
四周的城墙到是足工足料,在几个地方试了一下,非常坚实。
高达两米的厚度更是让这道围墙成了墩户们最大的保障。
甚至就算是被攻破过几次,着急南下劫掠的鞑子也没来得及彻底将这道墙拆掉。不少地方都还残留着拆毁和补建的痕迹,可见这座墩堡已经易手多次。
来到整个卧牛墩唯一的出入口,也就是位于正面山坡下方的大门旁,黄超检查了一下这扇用巨木和生铁打造的城门后便顺着一旁的土台阶,攀上了这座墩堡的城头。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