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解读龟甲


本站公告

    更新时间:2012-06-17

    现在听杨教授一说,我心中有些透亮。试想一下,如果白冬在去八旗子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进入“五行乾坤晕”的办法。是不会在棺材山,面对其它宝物视而不见,而直取看似平淡无奇、毫无价值的龟甲。而且,他也没有必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凶杀死顾二叔,把自己置于众人的敌对面。

    如果他真是因为得到了半块龟甲,并依照上面的指示,才得以进入到五行乾坤晕之中。那么,老太爷所说的:遍寻百里而不窥入晕门径,也就有了充分的解释。

    在棺材山石窟地穴之中,白冬与暗中监视他的二毛大打出手时,龟甲被摔为两半儿。白冬抢到手的,恰恰是杨教授认定为纵贯华夏南北这条龙脉的龙尾----乌蒙山的那半块儿。

    如今,把这两件事情串联在一起,就会得到这样一个推论,龟甲上的线条和圆点也应该蕴含着地理标志和信息。白冬正是参透了此中玄机,才得以成功潜入了乌蒙山的“五行乾坤晕”。

    进入长白山之前,在六匹叶崴子村,杨教授曾经问过我和韩汝志青铜飞翅眼罩的来历,捎带着我俩也把乌蒙山“五行乾坤晕”的事情说了一下,但并没有像今天这样详细地讲给他听。

    听了我的讲述和分析,尤其是对暗藏地理标志和信息的见解后,他兴奋地将拓片递到我的手上,让我印证一下推测的可行性。

    说实话,看工艺流程图和机械加工图纸我是内行,对这个曾经看过无数遍的、繁复无比的龟甲拓片,我一见到就头疼,根本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如今一番交谈,似乎找到了突破口。

    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从白冬手中抢回的那半儿拓片上,因为白冬以此有过成功的先例,而且我也在乌蒙山生活了一段时间。虽然,没有深刻认识。但是,感官上还是有粗线条的了解,比长白山那半块更有发言权。

    错综复杂的线条和圆点太复杂、太杂乱了,看得我眼花缭乱,只能凭着记忆一点儿一点儿地在脑海里复原着。这里是山脉,那里是河流,并把它们一一与拓片对应。

    足足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也没有找到头绪。

    见我有些急躁,杨教授就说:“你在乌蒙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追到了白冬,夺回了龟甲!”我脱口而出。

    “那里还有什么东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继续启发着我。

    这个问题,如果从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看,应该是妖巫黑苗老者、散魂香、义庄、血魁、韭菜坪、石坝圈与封印石、白冬夜入韩家寨、大五行乾坤晕、二级断崖石洞、小五行乾坤晕、巨人尸骨、双扣的天圆地方、暗红泉眼、白冬巨变、尸骸重生,以及浴火而出。

    要是把这些事情穿成一条线,就构成了我乌蒙山之行的主要经历。杨教授并没有去过乌蒙山,此时这么问肯定是在帮助我回忆,所以就格外地留意起来。

    按照刚才的思路,属于地理标志和信息的,只有大五行乾坤晕、二级断崖、韭菜坪、暗红泉眼。这里面一直为韩家所重视的,只有五行乾坤晕。

    一想到这儿,我马上在拓片上寻找各个圆点儿的位置,企图从大小两个乾坤晕在图上的位置与距离,反推出线条代表的含义。

    仔细辨认之下才发现,这些灼烧的圆点儿是有区别的,一共分为实心点、空心点、同心圆和同心内实点四种。这是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它们一定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两两相对之后,我终于发现了端倪。

    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圆点,在一条折线上斜向相对。不敢确认这两个圆点,是不是我曾见到的大小乾坤晕。此时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参照物,就可以确定我的猜想。

    想了好久,也没有找到那个合适的切入点,我就又把在乌蒙山的事情又过了几遍筛子。

    忽然,我想起竟然忘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这个地方几乎与大“五行乾坤晕”融为一体,是妖巫黑苗最早,也是唯一突破韩家封锁,致使三十七名韩家子弟死亡的第三个“五行乾坤晕”。

    它就在石坝圈碉楼封印石之下,我也曾从地下到过那里,并被封印符咒击倒在地。当时,要不是带着防割手套,恐怕早已在山里变成了白骨。

    想到这里,忙拿起教授的放大镜仔细辨认。虽然,拓片不是很清晰,又经过复印炭黑很重。但是,在那个稍大一点儿的同心圆的暗影里,还是隐隐约约发现了一个微微重合的痕迹。

    由此可以断定,龟甲之上这两个几乎重合的同心圆点,肯定是灼痕的深浅不一所致。

    杨教授一见此状,兴奋的不能自己,急忙让我把熟睡中的韩汝志弄醒。韩汝志最后确认,那条贯穿两个,不,是贯穿三个同心圆点的折线及其延长线,就是乌蒙山主脉的走向。

    杨教授万万没有想到,绵延几千里的乌蒙山脉,在这个拓片上只留有几厘米的刻度。按照这一发现,我们很快又在拓片上找到了十四个小乾坤晕和一个大乾坤晕的位置。

    十四个新发现的小乾坤晕,有三个仍在乌蒙山中,与原有的两个共同环绕着那个大乾坤晕,形成了“五星奉珠”的格局。其余十一个则隐藏在纷杂的线条之中,弯弯曲曲排成一列,把长白山和乌蒙山断续连接在一起。

    而新发现的大乾坤晕,却是大的出奇,痕迹也十分的模糊,不仔细辨认根本无从发现。这个同心圆的灼痕,几乎比乌蒙山的“五行乾坤晕”大了近十倍。换句话说,现实中这个超大的“乾坤晕”,直径将超过三千米。

    正被自己的测算所震惊,杨教授告诉了另外一个让我们更为震撼的推测。他指着拓片说:“这个超大的‘五行乾坤晕’,应该就在长白山中。而且,就在附近。那里一定与佛古伦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顿了顿,杨教授又接着道:“这十一个点排连线的小乾坤晕,从长白山一直延伸到乌蒙山,弯弯曲曲犹如龙脉脊椎上的骨节,正好完整地构成了一个链条,也从侧面印证了纵贯南北大龙脉的存在。”

    我听得有些吃惊,睡意犹在的韩汝志也被教授这句话完全惊醒了,就问确定吗?杨教授胸有成竹地说道,“在这张图上线条代表着山脉水系,圆点儿所特有的、代表着地理坐标的猜想,已然被你们确认。我虽然没有去过乌蒙山,但是对于长白山却是了然于胸,有着很深的认识。

    如果没有猜错,拓片上的实心圆点代表的是湖泊,空心圆点代表的是沼泽,同心内实圆点代表的就是我们曾经进入过的绿洲。”说着,他指指点点讲了许多的佐证,很多湖泊、沼泽的名字我俩还是第一次听到。但是,那个代表绿洲和超大“五行乾坤晕”的两个圆点儿,却是紧挨着的。距离如此之近,几乎是触手可及。

    两个小时前,我还奇怪教授为什么对下一步的走势如此的看重。这时才明白,他心中其实早已有了自己的盘算,只是苦于没有真正读懂其中的奥秘。如今,他的疑问解开了,我心中的担忧却油然而生。

    现在看,得自棺材山的龟甲或者说这张拓片,准确地讲应该是一张复合地形图。利用它我们会避开很多的危险,免走许多的弯路,不会再出现迷路失踪等问题。

    但是,我和柳一一、韩汝志和江海洋所遇到的,那么多的怪异险境,杨教授却未必知晓。接下去的路途上是不是还会遇到这些事情,谁也不知道。

    我的直觉和第六感识一向是很准的,总觉得出了绿洲之后,这里看似平静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不安定因素在增多。但要是让我具体说,还真是一时说不上来,只能归于直觉。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和教授说起。

    当杨教授把要去寻找超大“五行乾坤晕”的想法,说与大家的时候,柳一一满脸的淡然,江海洋始终低着头不说一句话。自从匡威死后,他就是这个样子,猝然的打击让他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是恐惧。再想想韩汝志对他一路表现的描述,我还真是有些同情这些温室里的花朵。

    花正圆听到这个消息,异乎寻常地举双手赞成,与在进入绿洲前后的恐惧与惊态判若两人。

    吃饭之时,不见了柳一一。四下张望,见她在山坡上走来走去,想到也许是在排解失去同学后压抑的心情,就没有再去打扰她。

    出发前,众人再次来到邝威的坟前向他告别。

    坟头盖满了柳一一刚刚采来的鲜花,花香四溢却是悲情充盈,她躲在角落里暗自垂泪。

    后来我才知道,把邝威埋在长白山里,是尊重了他本人意愿的。他自感再也走不出大山时,央求杨教授把自己留在这里。这样做一不会拖累大家,二也应了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

    低头默别的时候,我从心底萌生了一丝无奈的慨叹。世事无常,人在其中太过辛苦。活着的时候叫身体,死了以后就叫尸体。身体与尸体,一字之差即是阴阳两界,由极动变为极静,由现实变为虚冥。

    小说里经常说金盆洗手、退隐江湖,是不是早已看透了陌路红尘,参透了生死玄机。那我们呢?驱使我们一路向前的又是什么?是名?是利?还是人人压藏在心底,终年不敢见得阳光的自私自利?

    一想到这里,我满脑袋的浆糊,就是找不到一点儿释放压抑心情的途径,甚至对自己如今的所作所为也产生了怀疑。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不是该到了安安稳稳、平平静静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

    猴子的肺腑之言,很灵的哦:

    收藏本书,一生幸福;推荐成功,意想天成;红票一打,万事通达;每日阅览,真诚永远!!!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