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坏蛋”袁术


本站公告

    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先零羌从西羌独立出来,攻占陇右,陇西太守李相如投降。

    次年,先零羌得寸进尺,又进兵三辅。灵帝急派车骑将军(一品大员,武官的最高官职,与骠骑将军差不多。)张温、破虏将军(从六品)董卓率兵三万讨伐先零羌。

    张温大军一到,所向披靡,先零羌节节败退,叛将李相如伏法。奈何即将给先领羌最后一击之时,张温大军粮尽。于是,张温发书给当时的雍州刺史,教其筹粮,以充军资。

    因先零羌在自己的“地头”上犯事,自己却无可奈何,当时的雍州刺史不想让张温获得全功,从而显现出自己的无能。于是,当时的雍州刺史与张温虚与委蛇,拒不发粮。

    张温见状,明白了一些什么。知道战机一失,便即再难把握的张温,没再去与当时的雍州刺史“扯皮”。利用“私人”关系,直接教当时隶属荆州、接临雍州的宛城太守袁术给其筹粮,以充军用。

    一经接到张温的书信,从来都是“只进不出”的袁术竟然“破天荒”的倾囊相赠,将宛城所屯粮草尽皆发往张温大军的驻地。

    有些朋友一定会问“无利不起早”的袁术,是不是“发烧”了,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就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且说河北世家袁氏一族,在东汉末年已是四世三公。公元178年以前,袁氏一族的族长袁逢一直牢牢的占据着司徒的位置,把握着朝中的大权。

    公元178年,“翅膀硬了”的灵帝方才为了收归“大权”,让袁逢提前退了休。并提拔“年轻干部”,将司徒府的大门钥匙交给了王允。为此,王允的司徒府原本是人家财大势大的老袁家的府邸。(我就说为官清廉,有时候还“扣扣嗖嗖”的义父王允,怎么可能有钱舍得盖那么大一座宅院呢!)

    袁逢子嗣众多,但惟有二子出众,一为袁绍,一为袁术。-=会员手打 =*袁绍年长为兄,袁术年少为弟。但袁绍为庶出,而袁术为嫡传,所以将来袁氏族长之位是袁术而非袁绍的。为此,为了让袁氏一族继续兴旺发达下去。袁逢凭着自己的“面子”给袁氏一族的接班人——袁术,找了一个好老师——车骑大将军张温。

    张温实乃后汉名将,只因朝廷惧怕“武官造反”,故对待张温这种“有能力”的武官也似对待“凉州三明”一般,想用又不敢用——有事又不能不用——用了又还不放心!为此,张温也被朝廷此举弄得有些“郁郁不得志”。见“权臣”袁逢把嫡子袁术送来给自己当徒弟,张温便也似壮志未酬的段颎收了樊稠韩遂做徒弟后一般,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

    “人心都是肉长的”!虽然袁术不是个东西,但张温自小对袁术的“悉心教导”和“呵护备至”,亦是感化了袁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胆大包天”的袁术敢拿刀捅天下所有人,包括自己的亲爹袁逢,但袁术唯一不敢捅也是不肯捅的人便是张温!为此,张温才能凭着“私人关系”从袁术这“天下最自私之人”的手中抠出粮来!

    有粮之后的张温虽然率军再胜先零羌一阵,但贻误战机之下,没能聚歼敌军,让先零羌势力西遁而逃。

    大胜之后,西疆复平,朝廷大加封赏。已经到达武官最高品级的张温,已然封无可封,便只能出将入相,被朝廷封为司空。

    虽然司空只是掌管祭祀、德华、礼仪的闲职,不过也在“五司”(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司士)之列,掌管国家权柄。

    对于当时的雍州刺史没有及时提供粮草,致使张温的西征大军未获全功一事,张温一直耿耿于怀。上任司空之后的张温,所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弹劾当时的雍州刺史。虽然“州牧”算得上皇帝的“胳膊”,但似张温这种在朝中根深蒂固的“老骨头”却算得上皇帝的“大腿”。

    在“胳膊拗不过大腿”这条千古不变定理的正确指示下,当时的雍州刺史被张温搬倒,下到狱中,雍州出现权力“真空”!

    在“真空”之下,朝中觊觎雍州刺史空位的诸位“仁兄”,便即开始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走动”。其中,“呼声”最高的便是袁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雍州刺史的空位就是袁术的老师——张温,给袁术量身“弹劾”出来的!

    然而,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当所有人都认为袁术将是新任的雍州刺史,很多雍州当地的氏族大员都纷纷往宛城给袁术送礼的时候,灵帝却下了一道惊人的旨意,将平叛雍州有功的董卓,封为了新任雍州刺史!

    朋友们一定会问,董卓有什么“背景”?呵呵,董卓和我一样,上推八辈,都没什么名人祖宗。为此,知道就是天上真能掉“馅饼”,也是砸不到自己头上的董卓,没跑关系,也没送礼!不过,这却反倒成为了董卓胜任雍州刺史的“资本”。因为灵帝不选袁术的理由便是,“其家四世三公,其师乃是司空,若是再封其刺史之职,则天下可还有人识得我是皇帝吗?”!

    世间的“阴差阳错”真是可笑,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把笔给笑“扔”了!可真还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啊!

    且说“莫名其妙”当上州刺史的董卓本应感激“天恩浩荡”,上感皇恩,下报黎民。却不想“穷人乍富”后,董卓竟是报复起往日那“不堪回首”的日子来!每天早晨,董卓买两碗豆腐脑,喝一碗,他倒一碗!

    丢掉“穷人”本质后,董卓变得飞扬跋扈,穷兵黩武,排除异己,占地侵权!先是逼迫河东太守王邑归附自己;接着又乘闹黄巾贼的当口,暗中资助了一大批雍州境内的黄巾贼,去攻袁术的宛城。

    对于曾与自己“争夺”雍州刺史之位的袁术,董卓一直有所“记恨”和“担忧”。为此,董卓自上任雍州刺史起,就已打算将袁术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挪开抑或“清除”!而黄巾起义恰恰给了董卓这么一个机会,董老贼在李儒的“劝说”下,又怎么能不利用呢?

    然而此时我却要“公道正派”的站在袁术一边说话,那就是“当年的雍州刺史之争,真的和你董卓没半毛钱关系,因为你根本就称不上‘对手’!”。

    董卓资助的黄巾贼真是“给力”,假扮成“黄巾贼将”的雍州大将华雄将袁术手下爱将俞涉砍了个“身首异处”后,又把个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生平未逢如此巨大挫折和困难的袁术,被围“哭”了!

    若不是血气方刚的孙坚聚集了乡中少年及诸商旅,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同刘备(李伦)的义军一起解了宛城之围,那袁术早就死“凉”了。为此,孙坚和刘备都算是对袁术有恩。

    被救之后的袁术查清了事情真相,知道是董卓在暗中使坏。然而在那“臣非臣,皇非皇,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节里,知道再凭“关系”已是枉然的袁术,无力以一“城”抗一“州”,为了避祸,选择了“逃跑”。

    知道自己前脚走,董卓后脚便会跟进宛城的袁术,不想董卓白得个大便宜。在引军撤出宛城之前,袁术下令,“血洗”了自己治理经年的宛城。

    看着自己一手堆起的“沙堡”,在自己的摧残下,复又变成了一堆“沙砾”,袁术心中的那种痛,“无法言喻”!在悄悄落下一滴“泪”后,袁术自此变得“歇斯底里”,从此再未哭过。因为袁术之心已“死”,他已不会“哭”了!

    来到世间本是“一身清白”的人们,并无“好坏“之分,之所以会有“善恶”,皆是后天造成的。因此,请朋友们对于袁术的“暴行”,给予一定的“谅解”,不是所有人生下来都想当“坏人”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