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古树的晶体并不是一块完完整整的纯靛紫能量晶体,而是从表及里一共分成了七层,越到外层厚度就越薄。如果把这块十分规则的略带点椭圆形的能量晶体按其长直径方向切片的话,其切剖面呈现出来的将会是七个同心椭圆环。
而这块能量晶体从圆心开始,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成色,每一层都对应着一种颜色。其中,最薄的外层大概只有七八个毫米厚度,而最里层的厚度却达到了十几个厘米。
严谨万万没有想到这块能量晶体居然以这种方式构成。而晶体的内部排列显得如此的井然有序,仿佛在揭示着某种潜在的规则似的。从严谨的角度看来,这块生物晶体哪里像是天然形成的产物,简直完全就是一个有意识地人为制作的成品。那么,这块晶体为什么会如此地排列呢?严谨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难道这块古树的生物能量晶体也像古树的年轮一样,每一个分层都代表着一个年限吗?事实上,古树的年轮也是一个个疏密相间的同心圆,一般情况下一个圆代表着古树度过的一年的光阴,只是这种圆形不是很规则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晶体上每一个分层显然不会仅仅是代表一年,而应该是代表一个阶段了。但是那块晶体又为什么会从圆心开始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成色,并且分层厚度逐渐变薄呢?
突然间,严谨好像有些明白了这块生物能量晶体的形成过程了。按照严谨的看法,这块生物晶体可能是这样形成的:古树从小树开始,生长到了一定的年限后,具备了储存多余能量的能力,开始初次形成最低层次的红色能量晶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余的能量依旧被送入红色能量晶体中。一直到古树转化能量的能力再次增长,达到了可以直接把多余能量转化成更高一个层次的橙色能量晶体的地步。这时古树并没有继续往红色能量晶体输送能量,而是直接把多余能量转化成了高出红色能量晶体一个层次的橙色能量晶体……。以此类推,最后形成了生物能量层次最高的紫色能量晶体。而古树的能量晶体也就变成了现在的这种模样。
而随着能量层次的提高分层厚度逐渐减薄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那是因为随着能量层次的提升,古树要转化成同样数量的各能量层次的能量的话,层次越高的能量状态需要的能量远远地多于低层次能量状态所需能量。
显然,这种能量晶体的构成方式和动物、矿物的大有不同。动物的生物能量晶体和矿物能量矿石相类似的一点,就是一般只表现出一种能量层次。当然,动物的生物能量晶体最初形成的也是最低层次的红色晶体,只不过动物在低层次能量晶体上继续积蓄能量,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直到转化为更高一级的能量晶体。矿物晶体就更简单了,直接保持生成时的能量层次。而古树却是把各个阶段产生的每种能量层次的晶体,用类似年轮的方式物理组合了起来,才形成了严谨看到的这块生物能量晶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树生成的晶体或许把它称之为生物能量共存体更为恰当一些。
古树的这块生物能量共存体的产生过程好像是搞清楚了。而余下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古树不直接提升晶体的能量层次,而是分阶段地形成各种能量层次的晶体,并用类似年轮的方式进行物理组合呢?难道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生命的奥妙不成?
这个难题一下子难住了严谨。按照严谨想来,古木按这种方式形成一种生物能量共存体一定有它自己的用处。可是动物却为什么不这样做呢?等等,严谨的心里仿佛突然闪现出了一丝光亮。难道是因为……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差别造成的吗?
动物通过食物获取能量。植物呢?肯定是通过光合作用的了。而植物要获取更多的能量,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能量的来源就是光了。白天有两个太阳那是不必说了,可是在晚上呢?这个异星球上可是没有月亮的呀!难道古木找到了办法就是在晚上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吗?哈哈,我明白了!原来如此呀。严谨终于恍然大悟。
为了证实自己刚才的想法,严谨利用虫体往古树体内送入了一丝能量。果然不出所料,古树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里,居然还在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产生能量。呵呵,还真是妙呀!
原来古树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各个能量层次的晶体物理组合成生物能量共存体果然有它的道理呀!这样一来,古树不禁增强了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及红外线的吸收,还额外形成了在晚上不断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这就是说,它完全可以不分白天黑夜、全天候地进行光合作用了。
这可是种超强的功能呀!严谨一边感叹道,一边颇不人道地吞噬了这块让人垂涎三尺的生物能量共存体。当然,为了美观的需要,考虑到虫体才苹果大小,严谨并没有将这块生物能量共存体按现有的体积保留,而是按其原有构造按比例加以缩小。多余的能量当然是毫不犹豫地融合了。
受到了这块生物能量共存体的启发后,严谨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设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在那不久的将来,某个化身成虫的地球人将会拥有一种新的能力了。嘿嘿!这就是不断进化的乐趣吗?(未完待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