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枯竭,将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挑战。
1968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在全球学术界和政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自此,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学者就资源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可持续发展战略达成了很多共识。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和各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主要具有下述内容:
第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国内公平和国际公平。
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持续利用。
为实现这种持续利用,提出了最低安全标准,即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
社会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资源的开发速度。
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
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各国都把环境保护放在可持续战略的优先地位,强调运用环境税、产权界定等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法制手段来保护森林、淡水、耕地、海洋、大气免受各种有毒物质的污染。
第四,相信市场激励与科技进步能自动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替换问题。( ·~ )
认为市场机制可通过资源价格的变动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一旦资源面临枯竭,资源价格上涨会促使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而科技进步为资源替换提供了技术手段。
第五,在工业领域推广清洁生产战略。
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工业生产中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管理、生产过程内部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废弃物。
循环利用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
第六,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用以评价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述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的内容概括可能不全面,但并不妨碍我们就它的主要方面作出评价。
由于对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的性质和根源缺乏正确认识,以西方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着以下缺陷:
第一,看不到造成非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在于,私人资本利益主导下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索取上,经济发展采取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
各国虽然对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浪费型的高消费模式进行了批判,但没有意愿和能力改造这种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相反,各国政府仍旧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中心,竭力不损及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发展的可持续资源和环境基础。
各国很重视环境问题,却低估了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没有建立可信的资源替换战略或者资源代际分配计划,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缺乏具体的对策。[]
欧美各国政府的资源战略,仅仅是全力发展强大的高技术军事力量来保障自己的资源和能源安全。
欧美各国政府发动的战争,目的就在于控制世界石油资源,以达到称霸世界和保障自己能源供应的目的。
欧州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有资源色彩,但只限于降低不可更新能源像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耗,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只强调对生物多样性和其他重要资源的保护,而没有应对资源危机的全面的资源替代战略。
这说明西方忽视了一定阶段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爆发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三,盲目相信自发的科技进步能解决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忽视了现实中科学技术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它是最终解决资源与与环境问题的手段。
另一方面,在科技进步完全服从资本利益时,它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由于其巨大的杠杆作用,会迅速消耗大量宝贵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实践上的盲目乐观,各国政府都缺乏应战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第四,发达国家的可持续战略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对全球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压力,尤其是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庞大的贫困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靠种植、采集或捕捉食物过活,直接破坏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和它们主导的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和发展援助不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控制重视不够。
不仅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甚至推行生态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设立种种贸易壁垒,损害这些国家的发展,削弱了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显然,不论是教育、科研、咨询、策划等知识产业还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所孕育的大量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知识经济不能取代物质经济使人类进入虚拟经济时代,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的部分。
随着人口规模扩大和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随着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世界农业、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对资源与环境的消耗还会继续增长。
知识与技术只能节约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延缓危机的到来,也就是说,知识经济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仅仅依靠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全面应对人类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的。
总之,以西方为代表的、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短视的、消极的、片面的。
仅仅用发展知识经济的办法作为可持续战略的根本途径,也同样是消极的、危险的。
人类需要制定更积极的、富有远见的、全面的战略,才能有效地渡过难关。
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最终解决资源、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必须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为化解危机作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科技进步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如节能技术、节材技术、节水技术、科学的种养技术,会节约各种资源、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而资源、能源的低消耗又会延缓资源危机的到来,减轻废弃物的排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科技进步还会导致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教育、科研等知识产业的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
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微电产业、通信产品、计算机等电产品的制造和发展,带动软件、信息传播、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产业。
生物技术将分离出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制药、生物食品、生物信息等十余个门类的技术,并孕育出众多的生物产业。
类似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还有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这些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下个世纪最有前途的主导产业,而且会促使资源消耗型的经济体系转换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可持续,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时,必须及时找到替代资源,尤其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
从长远看,非再生资源终究要枯竭,物质生产所依赖的资源、能源终究要向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转换,而科技进步是寻找替代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手段。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要依靠科学技术,如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生态技术、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各种有毒物质的分离技术、节能节材技术,则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和有毒物质,或者直接为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手段。
此外,地球科学和空间遥感技术在探测自然资源、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