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身上哪里还有半点在会面之初,对自己行大礼的那点书生气,反倒是举手投足之间,都显示出那股子久经沙场军人,特有的金戈铁马气息,而且还是一个狡猾多端,论起心眼來几乎赶上那些官场上的老油条。
经历过这场短暂的小小风波,两个人才真正发现眼前这个年轻的将军,早已经非之前那个沉默寡言学生,反倒成了一名短短的时间之内,几乎不用考虑,随手就能给别人下了一个圈套,让人将自己卖给了他,还在帮着他数钱的睿智将军。
只是叶企孙与吴有训先生在苦笑之余,心中也多少有些感叹,他们不清楚眼前的这个自己曾经的半个学生,这些年究竟遭遇到了什么情况,能在身上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变的两个人根本就不相信他们会是同一个人,只是怎么也琢磨不透的两个人,也只能感叹造化弄人。
束星北教授已经表态了,那么剩下的几位先生就不能不有一个态度,此刻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的叶企孙与吴有训两位教授,在杨震同意不强留除非他点名必须留下的教授后,最终也答应了将会留在东北抗联根据地。
毕竟对于他们來说,所有的生命不仅仅在教学上,还希望能真正发挥自己专长和所学,而且他们的真正才学,单纯的放在教学上,无疑也是一种浪费,能安安心心坐下來,研究自己的课題,对这些教授來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祈望。
但这个愿望,在连必要的实验仪器都缺乏的大后方,是根本就无法实现的,此时一心祈求外援的国民政府既沒有能力,将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更沒有那个想法,给他们提供研究条件和课題。
迁移到国内的各个大学,在漫长的迁移和辗转之中,也丢光了几乎所有的科研仪器,如今在北平时,曾经以科研仪器全而著称的这几所中国最著名的大学,现在已经沦落到连必要的授课的工具都需要教授自己动手制作。
而抗联这里最新式的美国进口科研仪器,以及优厚的研究条件,的确很让他们动心,最关键的是,抗联还给他们提供了科研的课題,在这里,他们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所学,也更能学以致用。
但周培源和吴大猷两位教授,却是还在犹豫,尽管他们从杨震的话语之中,明白自己留在这里会更有发展,自己的学识会更有发挥的地方,而且这里的医疗条件,更有利于自己夫人的健康,但他们实在是有些放心不下留在关内的学生。
相对于更放不下学生的周培源先生,那边的吴大猷先生则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对于政治上的顾虑也是有一些的,毕竟之前的多年隔阂,甚至不了解,在加上某些方面的刻意宣传,对这边总是有一定的顾虑。
而且他对抗联在理工大学设置政委,以及各系都设立党委书记,甚至根据地内的各个中小学都设立党支部的情况,也是很不以为然,认为搞这些政治会冲击学术研究和教学,更会影响到西南联大一贯讲究的学术自由。
他认为学术就是学术,一旦涉及到政治,就不会那么的单纯了,而抗联在各个学校设立党组织,无疑会代表着他们的手会伸的很长,作为单纯的教授,从不涉及政治的吴大猷先生,一向很烦感在校园之中搞党派,搞政治。
而且他不认为以抗联目前的能力,能在研究的方面上对他们有什么帮助,虽说通过这些天的参观和考察,对这里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印象,但他认为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学术的氛围也是一个积累,他不认为抗联至少在目前,有这个学术氛围和传统。
虽然抗联这里有大批的新式科研和教学用的仪器,但是学术是需要交流的,留在这里,很难与外界取得联系,这里太封闭了,很难与外界接触到,这一点对于自己的学术积累,是相当不利的。
最关键的是他担心自己妻子的身体,虽然抗联提供了特效药,但是肺结核这种病是根本无法痊愈的,只能是尽可能的恢复身体,以及延长寿命,如果抗联打了败仗,在來一次长途迁移的话,自己妻子的身体很有可能承受不住。
这些年*给他带來的失望太多了,一次次的败仗,一次次辗转迁移,从华北的北平,一直迁移到西南边陲的昆明才总算安定了下來,但妻子本身就虚弱的身体,随着一次次的迁移却是每况愈下,甚至在去年,差一点就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如今大后方的条件虽然艰苦了一些,生活水准也随着物价的飞涨每况愈下,就连给妻子想弄点滋补品,都沒有钱去买,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是安定下來了,不用在到处的迁移,如果來到东北,固然这里有治疗肺病的特效药,营养条件也好的多。
來到这里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妻子已经能下地走路,而且也原來持续不退的低烧总算消退了,甚至抗联专门给他妻子配备的那位中俄混血儿医生告诉他,如果持续治疗,他的妻子虽然不能说完全彻底的恢复,但是至少可以保证短时间之内不在犯病,而且如果恢复状况良好的情况之下,未必不能生育。
这是让他自抗战爆发以來,在艰难和困苦之中最高兴的事情,也是他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但尽管这样,他依旧很担心如果抗联失败了,再一次的长途迁移,还是会毁了妻子本就虚弱的身体,前车之鉴太多了,爱妻如命的他实在不敢冒任何的风险。
但是在参观与考察的时候,见到的那些美国进口的最新式科研设备和仪器,却又是让吴大猷先生异常心动,要知道这些最新式的科研设备和仪器,在国内的其他地方根本就见不到,别说在一路迁移的过程之中,大部分科研仪器基本丢光的现在的西南联大,就是在北平的时候,几家大学加在一起也沒有这么多的新式仪器和设备。
这些仪器和设备,眼下在国内的其他大学自己买不起,而现在几乎都要穷疯了的国民政府,也不会去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美元去给进口,眼下的国内,也就这么一家舍得下这么大的力气,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去搞这些仪器。
正是有了这些仪器,吴大猷才敢肯定,眼前这位年轻人说的那些,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肯花这么大的代价,进口这么多的科研仪器,就一定有什么大的项目,让自己真的能学以致用,无疑对他包括周培源先生在内,又是极具诱惑力的。
相对于只放心不下学生的周培源先生,这位不像涉及到任何的政治和党派,只想专心教书和做学问的吴大猷先生,心中眼下的思绪要复杂的多,留下还是回去,对于他來说,这个决心都是很难下的。
他们一直沒有答复,杨震也沒有任何的催促,只是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着二位先生,良久,这二位先生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杨震的这个要求,但是二位先生答应的前提,与叶企孙和吴有训二位先生是一样的。
周培源先生是因为杨震答应了自己的两个条件,至于吴大猷先生,则还是研究和爱妻战胜了一切,毕竟抗联打败仗,丢光了本钱,那只是偶然性,但是爱妻在东北会有更好的医疗和疗养,自己能安心的做研究,不用整天为爱妻搞点营养品而发愁这才是必然性。
尽管不想涉及到政治与党派之争,但是对于还多少有些政治敏感性的吴大猷先生來说,他之所以留下來还有一点,他从这些身居高位,却是吃穿极为朴素,但是对建设和教育,却舍得下血本的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对中国未來的希望。
强制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就连书本和校服,都是统一免费提供,这一点不仅仅在中国,就是全世界也绝无仅有,更别说无论穷富,所有的儿童每天免费提供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保证这些正在长身体,急需营养的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在全国其他的地方想都不敢想。
而他们这些手握大权,在关内有些省份就是土皇帝的人,却是衣着简朴,吃的也是极其简单,沒有鸡鸭鱼肉,有的只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连家常菜都算不上,甚至可以说有些苛刻的饮食标准,单凭着这份魄力和坚持,他们就有成大事的希望。
这才是吴大猷答应留下來的根本原因,因为他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希望,尽管他对于抗联这种在学校建立党委、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并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和团员的做法很是讨厌,认为是政治干涉了学术自由,但在他的心中,总归还是希望战胜了观念上的保守。
对于这几位先生的要求,杨震基本上还是点头了,但是他点出了几个人,必须要留在东北,其中就有眼下在佳木斯考察的王淦昌、饶毓泰、霍秉权,以及张文裕、王承书夫妇、吴征铠几个人,杨震希望几位先生能够帮助抗联做工作,将这几位先生都能留下來。
不过杨震同意,此时已经拿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机会的王承书先生可以不参加,由抗联出面协调从根据地取道苏联,乘坐美国轮船直接去美国读书,而且杨震还承诺,每个月由抗联驻美办事处给予王承书先生一定的补助,以让她安心在美国读书。
得到了杨震的这几个承诺,几位先生也就沒有什么好说的,纷纷点头同意留下,并答应去做杨震点名要求留下的那几位先生的工作,争取将他们几个都留下來,而杨震也同意,将几位先生沒有同來东北的家眷,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抢运到东北。(..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