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张果荣是一个容易让你感觉很亲切的人,即便大多数人没有亲自的跟他接触过,即使只是像肖易这样,跟对方只是简单的接触了几次,但是对方的亲和都是可以感受出来的。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的话,肖易压根就不会主动的过来跟张果荣一起参加这个演唱会。以肖易现在的人气,说实话,其实并不比张果荣低多少,或者是在人脉上没有办法跟张果荣相比,但是在人气上面算的话,张果荣还真的没有办法跟肖易去进行比较,这个时候,肖易既然愿意过来帮忙,也就说明肖易对张果荣的感觉确实很不错。
尤其是现在肖易的身份,他现在的身份可不一般,如果他不愿意的话,别说是张果荣,就算是少数的几个掌权者,他们都不太好去强迫肖易去做什么的事情。虽然张果荣是肖易上一世的偶像,这会让张果荣在肖易的心中有着不同的地位,但是这个不同也只是有限的。
现实世界之中有太多人,一开始的时候很喜欢一个偶像,偶像的形象永远的那么温儒雅,但是在真正的跟对方接触了之后,那个偶像的形象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轰然崩塌。或者是因为对方压根一直都是在演戏,跟屏幕上面的一点都不同。或者是因为对方还远远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那份优秀,所以这个偶像的形象就开始有了巨大的转变。
如果张果荣也是这样的话,那么肖易跟对方接触了一次之后,就绝对不会再有第二次的接触。因为如果真的有任何的不同,哪怕只是有一丝丝的改变,肖易都是可以感觉出来,这个时候,肖易心中的那个偶像的形象也会有一定的改变,但是为什么现在张果荣依然在肖易的心中有着不同的位置,为什么张果荣一个电话。肖易就直接连家都没有回就直接赶了过来。
要知道,虽然是父母,但是那个家跟一般人的家不一样,那个家代表着是显赫,而这个时候,张果荣的形象在肖易的心中已经超过了一个显赫的家庭。家庭不会变,但是只是这个时候将家的位置稍微往后放了很多。这就说明虽然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但是张果荣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依然还是征服了肖易,让肖易对他有着巨大的好感。
这才是肖易之所以会赶过来。甚至连家都没有回的原因之一。这样的情况或许肖易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张果荣的魅力就在于此。他不会一瞬间的去征服什么人,而是通过一点点的魅力让对方记住自己,然后在崇拜自己。这样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整个娱乐圈中都少见,甚至可以说没有。
娱乐圈中的那些明星,粉丝们或者是崇拜他们的歌声,崇拜他们的动作,喜欢他们的面容,叹服于他们的勤奋。但是能够被对方人格魅力吸引的,除了张果荣之外,再也没有了其他的人。
甚至肖易到了现在的时候还记得,在上一世的时候他曾经看过关于张果荣的一些报道。当时有戏剧报纸的记者去探班正在京城拍摄《霸王别姬》的剧组,他发现有几个从香江远道而来的人正在片场一角很兴奋地互相交流。听不懂粤语话的记者原以为她们也是记者,但当他发现她们的目光一直停留在片场的张果荣身上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不远千里专程来京城探班张果荣的一群小粉丝。这位记者很意外。因为张果荣不但认得他们,甚至还介绍给陈凯歌,这是谁,这又是谁。甚至还不准学生过来,因为怕耽搁她们学习。看着记者描述张果荣和粉丝们相聚的这一幕,我想,那一刻记者一定不会感觉这是远在天边的明星与眼巴巴崇拜着明星的小粉丝的相聚,更像是好朋友之间的畅谈。
是的,张果荣就是这么有亲和力,连他的昵称都是那么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哥哥”。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人已经是圈中人所皆知,例如有一次在演出后台,张果荣撞见陈奕迅。两人其实本来没什么太大交集,不在同一家唱片公司,出道又相隔了近二十年。陈奕迅心里紧张着,打算说一些恭维的寒暄话,没想到张果荣一开口就对他说:你声音那么好,别吸烟了,你看,我都不吸了。这让陈奕迅觉得很意外,他没有想到张果荣会这么关心自己。
这样的提携很多很多,甚至在现在香江影坛上叱诧风云的很多大明星,当时都被张果荣提携过。张博芝,谢听风,舒琪,陈慧玲……有很多很多的人,其中最典型的赢就要数张伟健。张伟健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很落魄的,甚至一度连工作都没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张果荣的电话,然后拨通了这样的一个电话。
如果是一般明星的话,一个落魄的小人物来找自己,估计他们连接听都不会,就算是接听了也很快就会挂断,但是张果荣却没有挂断,而是在了解了之后给予了张伟健最大的帮助。甚至在后来为了给张伟健一个不错的星途,甚至还称呼张伟健为表弟,这样的帮助,如果是一般的明星可以做到吗?估计很难吧!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虽然在张果荣去世了那么多年,但是在圈子内提起这个名字,收获的都会是感慨,而不会是其他。
要说起张果荣的话,估计还不得不提一个金牌填词人,两人的合作让张果荣的歌唱事业一度达到了巅峰,这个让就算林夕。
“ImhtIm,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大量像《我》这样类似于张果荣自传性的歌词,都来源于林夕的创作。张果荣对林夕的作品也是完全信任,自1995年复出乐坛之后,几乎每张专辑最脍炙人口、最重要的作品都是由林夕创作。两人认识多年,从工作关系到朋友关系再到挚友关系,彼此的生活互相映照,彼此的心事互相分享,甚至当两人分别患上焦虑症和忧郁症之后,也在一起互相鼓励扶持。
现实生活中果然是会天妒英才,貌似很多的天才人物在巅峰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心里疾病,张果荣跟林夕也是如此。新千年伊始,林夕患上焦虑症,随后张果荣也患上忧郁症,两人被病痛所困扰,四处求医问药,林夕甚至还找风水师看风水,多年老友罗达佑还特地去求了个据说很难找的水晶饰品送给他转运,但那玩意实在太丑,他摆在家里越看越难受,根本于事无补。意识到自己在病急乱投医的林夕,后来逐渐依靠佛法等等的帮助走出心理阴影。
虽然林夕最终战胜了病魔,但张果荣却没有。而这,也成为了林夕心中最大的遗憾。
毋庸置疑,林夕倾注了不少的心血在张果荣的歌曲上,最能代表张果荣的歌曲如《我》《左右手》等几乎都出自林夕笔下。林夕非常欣赏张果荣的为人,他曾经在一次回忆里,谈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人追歌的过程,而有一次他答应给张果荣写五首歌,结果拖了很久都没有写完,一天在一家餐厅吃饭时碰到了他,林夕看到张果荣朝他走了过来,以为他一定是追自己没写完的歌词,没想到张果荣对他说,你一定要小心身体,多去锻炼。
这些和张果荣相处时候的小事,都被林夕铭记在心。他也知道张果荣和他一样患有心理疾病,但处在焦虑症困扰时期的林夕,写的却又大多是消极阴暗的歌曲。而给张果荣的《左右手》,更是有着“习惯都扭曲了呼吸都张不开口”的憋闷,更勿提他留给张果荣的最后几首歌如《梦死醉生》《夜有所梦》《陪你倒数》《玻璃之情》里的消极颓废。“我这苦心,已有预备,随时有块玻璃破碎堕地”……这样的歌词,竟然冥冥中预告了哥哥最终的结局。被病痛所折磨的林夕,字里行间的消极情绪弥漫在他这个时段的创作里,而这些歌曲,同样也影响着一样消沉的张果荣。
张果荣去世后,林夕后悔不已:他自责地认为,如果当初没有写那么多一味卖惨的歌曲,而是多一些开心的、积极的歌词,也许哥哥就不会轻言离世。
在这之后,林夕开始转变创作路数。他用《黑择明》《观世音》等歌曲来开导世人,教会大家从黑暗里选择光明,珍惜生命,改变人生,聆听世间的千万种声音,感受到人生的丰富多彩。由此,林夕的创作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这样的小事情很多很多,因为这些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就算是在张果荣去世很多年之后,喜欢他的人并非减少,相反却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在整个娱乐圈都很少出现,而张果荣则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未完待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