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海寇已经尽数剿灭,近海诸岛尽入朝廷掌控,少数余孽窜匿安南、占城,岭南行府已经行文着交趾郡王与占城国王倾力绞杀,南洋商船上广州、泉州再无忧惧……邕管溪洞蛮獠多已平复,定远军分船队与伏波旅分队业已转入正常操练。to.”
…………
“济州岛马场业已孳生良马万匹,其中以河套马为最,约占总数之半,南番马、海东马次之,各约两成之数,乌孙马最次,仅有一成而已……”
延英殿上,郭炜正在翻阅处理着各地的奏章表文。迁都已经半年了,很多大臣都还处在熟悉新环境的阶段,包括一些禁军也是这样,尽管他们的宅邸、军营、衙署都已经提前打理得井井有条了,但是他们就是多少有一些水土不服。郭炜这个经历过后世频繁出差生活的人却是没有一点的不适应,早就投入到了繁忙的政务当中去。
岭南那边的消息倒是很不错的,看样子远赴广州的那支定远军分船队已经熟悉了南海的海况,现在至少在维护商船航线和近海安全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了,将来进行必要的辅助登陆作战估计也能够拿得下来。伏波旅分队大概也习惯了热带、亚热带的丛林作战,尽管疫病和伤亡率比北地作战高了一大截,但是比起从前的唐军或者南汉军队还是强了许多。
即便是定远军分船队的领队将领有了职务变动,想必对这支部队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一旦安南出现机会,相信他们胜任得了预定的任务。
济州岛的马场没有让郭炜费多少工夫,耽罗国的星主在钦使的威势和丰厚的国礼面前,方向转得比谁都快,早早地确认了自己的藩属身份,热情恭迎太仆寺上岛经营马场。
有星主的首肯,加上马场主管遵照郭炜的吩咐特别注意了岛上土人的耕地,为他们提供精铁农具和优质种子换取了岛屿东面的大片草场作为牧马地,整个马场在短期内就走上了正规。随着定远军的船队把一批批种马、母马运上岛来,众人方知什么叫得天独厚,才明白皇帝的明见万里不是平常人可以揣度的。
分片牧养的马群在两年的时间里面孳生至万匹之多,除了草场丰茂之外,当然也和运上岛的种马、母马数量足够多有关。
郭炜倒是知道,那河套马以矮壮耐粗饲著称,多半就是郭炜在另一个时空所熟知的蒙古马,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上尚无蒙古人,也就还没有“蒙古马”这种称呼。
河套马占据了济州岛马场的半数之多,那是和种马供应量密切相关的。虽然辽国不愿意向大周发卖良马,却禁不住底下的部族私下里贩卖,又有渤海人参与走私,这些马都是河套马,加上定难军的党项人卖的马也是以河套马为主,于是济州岛上的马匹最后也是河套马居多了。
海东马能够占据两成的数量,则是因为地利的关系了。毕竟这里距离生女真很近,而且周军已经进驻到了高丽北境,现在生女真和大周的贸易甚至都不需要经过海路、辽境到渝关榷场了,只要到鸭渌水入海口附近的保州就可以完成交易,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海东马的输入数量。
海东马在另一个时空的学名叫什么,郭炜就不大有数了,他当年虽然有钱,但是玩的却是游艇而不是赛马,隔行如隔山呢,“蒙古马”的名字是因为在军史上太有名了才会让他记住的。不过郭炜根据海东马耐寒以及适应山地乘驮的特性,猜测这种马多半就是后世西伯利亚丛林猎人们惯用的马匹,譬如鄂伦春人的马,这种马在草原追逐战当中或许不如河套马,但是应该非常适合辽国东京道的山林。
至于力大善挽的南番马和轻捷高挑的乌孙马则都是从灵州那边长途运送过来的,这也就是因为马种太好了,郭炜才愿意负担起长途运输的成本,像灵州入境的河套马就压根没有运到过济州岛来。饶是如此,南番马和乌孙马在济州岛的存栏数也是很低的。
南番马嘛,郭炜倒是猜到了那是什么。力大善挽,从灵州入境,多半是吐蕃、党项和羌人市易进来的,从特点和地段来看,基本上可以肯定就是河曲马了,产自黄河上游第一河曲处的高原挽乘兼用型马,其实是最适合农耕民族军队使用的马匹。
乌孙马想必就是当年汉武帝追寻的大宛马的后裔了,看太仆寺官员的描述,这种马以轻捷高挑著称,那就是最佳的轻骑兵骑乘马,应当是火器骑兵骑乘和驿马的最佳选择。可惜的是这种马的数量最少了,也就是大食商人和回鹘商人隔三差五地能够进贡一批,用于驿马可就稍嫌奢侈一些了。
可惜现在的西域比汉武帝时候还要复杂,总体气候又干冷了许多,打通丝绸之路的前景依然遥远,乌孙马的产地距离灵州都隔得很远,增大乌孙马的输入数量,难!
倒是南番马可以想一想,那一片产地可不就是在祁连山下的青海高原么,黄河流经此区绕积石山形成的一大弯曲处,特别是青海湖周边,凉州就在那地方的北面,两边只隔着祁连雪山。只要赵匡义开拓凉州有成,南边再配合着从秦凤开始像历史上宋朝河湟开边一样西拓,那就完全有可能掌控南番马的产地,到时候南番马的输入量就不只是如今这个样子了。
想到了南番马,就想到了河曲一带,然后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凉州,于是郭炜又想起了出使已经快三年的赵匡义。
三年了……就算是要去拜访的势力稍微多了一些,三年时间也尽够走一个来回的吧?好像于阗啊高昌啊什么的使者过来,都是说路上要走一年左右,怎么算三年都很宽裕了。
莫不是路上出了什么意外?郭炜想到这里就摇了摇头。他倒是不介意赵匡义真出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让西北的蛮子动手,怎么也比他自己派人悄悄动手要好得多,而且还能给大周一个堂而皇之的出兵借口,多半也能让赵匡胤心甘情愿地打前锋。但是以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声威,特别是大唐数百年的积威下来,西北的蛮子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是不会干这种蠢事的。再说朝廷也算是给赵匡义配备了精兵强将,而且使团经过朔方军的时候,赵匡胤拨给他们的人手也很强,西行路上小股的盗匪应该是拿不下他们的。
“大周赴凉州、甘州、肃州与归义军宣谕使者,并奉诏联络于阗国使者赵匡义率从人入灵州境,随行尚有大食使者一行数十人,朔方军节度使赵匡胤在灵武城迎候,预计赵匡义将在月内返京述职。”
似乎感受到了郭炜的思绪,他这正在心里面琢磨着呢,接下来翻到的侦谍司报告恰恰就是从灵州发过来的急件。
“嗬!想不到我估算得还真准,这人当真就在这段时间回来了……”
郭炜口中轻轻地嘀咕了一声,却是感叹自己的预见性。这在一个行当干的时间长了,有时候确实会生出第六感来似的,穿越之前的郭炜在本专业以及公司的业务内就会产生第六感,尽管他的决策从来不依赖这个,但是第六感的存在还是让他在准备预案应对变化的时候占据了某些优势,现在看来自己的第六感转移到了国家战略方面了?这倒是很有利的变化嘛……
自我夸奖了一阵,郭炜又摇了摇头,将心头的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失望情绪甩了出去。赵匡义如期归国,正好定难军那边又被辽国牵制得难以动弹,倒是让赵家兄弟联手经营西北的良机,这种事也算是利国利人,却也无需纠结于赵匡义平安归来了。
赵家人……其实在唐末以来的这个纷乱世道当中,真正忠诚的人才是极少数吧,赵家人恐怕也算不上脑后长着反骨,只要自己牢牢掌控着局面,再好好地活个几十年的,世道人心应该可以矫正过来的吧?而且自己现在已经把野心最大的赵家两兄弟赶到了边陲,就连赵匡美出了武学进的也是水军,相信他们也折腾不出什么浪花来了,说不定,从府州出了个折家将,从麟州出了个杨家将,将来从凉州出个赵家将?
嗯,关于赵家的问题暂时就摆到一边去,赵匡义从灵州走过来且等着呢,侦谍司传讯可是信鸽加快马,不是寻常行旅可比的。至于伴随赵匡义过来的所谓大食使者,郭炜相信多半又是什么阿拉伯商人冒充的,虽然现在冒充使者在进贡、回赐之间得不到远胜于普通贸易的利润,但是起码可以减轻沿途的过境税负担,也难怪经常有商人要来冒充了。
不过……能够冒充一国使者的商队,那规模应当是不小的,商家的气度至少也是多年历练出来的,终归还是一个好客户嘛,却也不必去戳穿他了。
“左卫上将军、百胜军节度使、东京留守、开封尹、郑王熙训再请入阙面圣。”
郭炜眉头一皱。迁都之后,自己把汴梁这个转运重镇扔给了亲弟弟,实际管事的则是开封府的僚佐,怎么这个弟弟连这么点责任都担不住?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