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经济生存方式
“人类经济生存方式”即人们获取生存、发展资料的活动形式。作为一种人类的“活动”,它涉及到两个基本关系:
其一,人们从事该活动时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
人类既与客观物质世界以主客体形式相分离,又紧紧地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人类只有不断地从客观物质世界获取到一定的物质资料方能存在和发展,而客观物质世界又没有为人类提供充分的、现成的生存、发展资料。即便是一只野果也需要人们以一定的“手段”去寻找、去获取、去守卫。这种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料的“手段”,便是连接人类与客观物质世界的桥梁。人类与客观物质世界关系的发展状况,通过“手段”得到体现。“手段”越充分、越丰富,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资料的财富指向便越多样、越宽泛。正因为如此,我们便把连接人类与客观物质世界的“手段”称之为“经济要素”。
其二,从事该活动时人们之间所结成的关系,即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利益主体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存在不象秋风落叶般自由飘零,她是以劳动为纽带、以获取更大利益为目的、以群体互助方式面对客观物质世界。自然人是人类的自然个体,但并非就是经济生存方式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采取什么样的存在形式取决于经济要素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的经济要素的基础上,自然人以一定的利益关系组成或形成“利益主体”,并进而结成此利益主体与彼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这是人类进行一切经济活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利益主体形式及关系,一方面依赖于经济要素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必须满足一定的利益关系。正因为如此,我们将之称为“利益格局”,她是人类之间相互联结的纽带。
“经济要素”和“利益格局”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类经济生存方式。
二,社会经济形态
让我们走出陈放着石头、瓦块、铜器、铁器的历史博物馆,站在八达岭的最高处,俯视一下伟大的北京:我们看到了周口店的“北京人”,身裹兽皮、满山遍野地寻获食物……;我们看到了四季青人民公社那阵阵翻滚的麦浪……;我们看到了首钢那巨大的钢炉火花飞溅……;我们看到了中关村鳞次栉比的商号、公司……。
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它说明自古至今,经济要素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周口店、四季青、首钢、中关村就是它的发展脉络;第二,它说明自古至今,人类经济生存方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简述如下:
在人类的早期,作为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料手段的经济要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劳动只是原始人类个体所拥有的自然力。仅凭人类个体所拥有的自然力是不足以对付自然界的凶险和艰辛的。他们必须将每个个体所拥有的自然力融汇在一起,才能战胜艰险,取得更大利益满足。
逐利是人的自然本质。若想把人们的自然力融汇起来,就必须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成为原始氏族内部的利益分配原则,原始氏族之间则是你死我活的排他关系。由劳动要素决定的原始氏族利益主体及其彼此间的排他关系,构成了人类早期的经济生存方式。我们将其称为“原始经济形态”。
当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作为经济要素被人们掌握以后,经济要素变成了两个:劳动和土地。在土地上种植、放牧是一个付出周期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土地经济要素提出两个利益要求:一是有稳定的生活地域,二是有更加明确的受益主体。否则土地经济要素的作用无从发挥。于是利益关系模糊的氏族利益主体瓦解了,代之以受益范围更加明确的家庭利益主体;部落联盟被掌握常备军的国家所取代,全新的、稳定的利益主体关系形成。人们在“劳动和土地”的基础上开始种小麦、种水稻,开始建立家庭、建立国家,开始采取一种新的经济生存方式。我们将其称为“农业经济形态”。
当专业化生产的大工厂出现后,经济要素增加为三个:劳动、土地、资本。资本经济要素跨越季节、跨越地域,将素不相识的人们从家庭劳动中拖出来,重新组成全新的获取利益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人们可以按照生命个体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自然个体的利益要求第一次得到他人及社会的承认。在这种方式中,作为利益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独立、平等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其称为“资本经济形态”。
过去人们越来越多地离开土地,走进工厂大门,后来又越来越多地走出工厂大门,站到临街的摊位前,坐进摩天大楼的办公室里。过去人们知道只有生产、制造点什么才能生存,现在简直不知道干什么不能生存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带我们走进这种经济生存方式的是“市场”。我们称之为“市场经济形态”。
发展没有终结,“知识”已经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还将步入更新的人类经济生存方式阶段。58xs8.com